鄭州為什麼能成為河南的省會,而不是古都洛陽?

2020-12-11 地史館

每個省的省會一般會都是這個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它不僅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澱,重要的是還能夠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我國是一個文化極其悠久的國家,隨便哪個城市拉出來都能有個千百年的歷史,然而真正被世界承認的古都卻只有八個,而在這其中,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河南,名都古城遍布,佔據了「八大古都」半壁江山,其洛陽甚至居首位,然而為何今日的河南省會卻選擇了鄭州,而不是其他古城呢?

開封——洛陽——鄭州

說到河南的省會,首先就不得不提到開封,開封作為八朝古都,曾擔任河南省會幾百年,在河南省會史上佔據的很大的份量。

開封,古稱東京、汴京,位於黃河中下遊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開啟了元朝一統中國的序幕,公元1260年,其孫忽必烈來到了中原地區,建立元朝,遷都大都,後設立行中書省的制度來管轄首都所在的腹裡地區(今河北、山東、山西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後因攻打南宋的需要,在公元1268年設立了河南行省,省署設置於開封,從此拉開了開封作為河南省會的帷幕,一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持續到民國時期。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挑起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各處大大小小的戰役頻發,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日本軍隊佔領了華北、東南等大片地區。1938年,蔣介石調集兵力,在豫東蘭封縣(今屬蘭考縣)與日軍展開了蘭封戰役,但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功敗垂成,中國軍隊被迫西撤鄭州。1938年6月日,日本軍隊長驅直入,直接佔領了河南省會開封,開封淪陷。繼開封之後,洛陽就成了日軍的下一個目標。

自1938年開始,日軍就開始頻繁的空襲洛陽,致使洛陽城裡到處火海瀰漫著死傷無數。為了拿下洛陽,日軍還制定了一系列作戰計劃,1944年4月18日拂曉前,日軍利用新架鐵橋強渡黃泛區,又兵分三路攻向洛陽,這三路分別為向西的鄭州,沿平漢路向南的新鄭、密縣,最後是過尉氏,經鄢陵斜出許昌,最後在強大的火力與兵力下,洛陽淪陷了。

被戰火摧殘的洛陽

新中國成立後,確立河南省省會成為了當時眾多建設之一,鑑於各方面的考慮,上級認為省會留在開封已經不再合適。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1954年,我國的行政區划進行了全面調整,同年10月河南省的省會從開封遷移到了鄭州,鄭州成為了河南省的新省會一直到今天。

鄭州成為省會的原因

陸路替代了水路人們常說,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的確,如果不是因為鐵路,鄭州很難有今日的地位。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今,便利的交通對於一座城市是什麼重要的,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生活出行,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經濟發展。在古時,河南的省會之所以在開封,也是因於此。

從地圖上看,我們會發現,開封鄭州洛陽均居在黃河流域,或遠或近。就水系分布來看,鄭州距離黃河水道的距離相對比較遠,離淮河流域也不近,所以水上交通不太行。洛陽水域分布上還是不錯的,但是當時它距越來越富庶的江南有點遠,轉運成本比較高,也不太好,而且自宋朝開始,中國的經濟通道就開始從東西向變為東西南北並重,對於那個只有車馬的年代,運輸大量貨物自然是用船載最好,所以一個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是非常重要的,開封的優勢就凸顯出來的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水城,對於發展水上運輸再合適不過了。當時就有人稱:「大梁當天下之要,通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運漕」。這裡的大梁指的是汴梁,也就是如今的開封。

《清明上河圖》中的開封

雖然開封的水上運輸很具有優勢,但是黃河卻不是個一成不變的主兒,時常發生變道,這也給開封帶來了不少威脅,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上遊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黃河攜帶的泥沙量開始明顯地在河道內堆積,不斷向南變道的黃河逼近開封,其附近繁密的水道也成為了黃河洩洪的最佳渠道。

據記載,在明朝時,開封因黃河所受傷害之多,水圍城池甚至水淹城池的事件屢有發生。在明朝統治的270多年裡,黃河在開封一帶決口14次,其中4次灌城。黃河主流最近時距開封城僅2.5公裡,有40多年是從城南流過的。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在開封西北張家灣決口,水淹城池,黃河水圍城達8個月。黃河就像是懸在開封頭頂的利劍,雖然威脅著開封的發展,將開封陷入水患之中,這恐怕也是為何新中國成立後開封不再成為省會的候選者的原因之一了。

清朝末年,伴隨列強們的侵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樣東西,鐵路。鐵路的引進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方式,從水路換成了陸路。

甲午中日戰爭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鐵路幹線的建議,提出了盧漢鐵路(後改名京漢鐵路)計劃。起初,京漢鐵路是計劃通過開封的,但是由於開封長年受到黃河的侵擾,隱藏危險比較大,萬一哪一天黃河決堤,那麼這條鐵路線必定受到影響,於是在經過多方考察,張之洞最終決定將開封改為鄭州,其一,鄭州處河南中部偏北地區,居中原中心。其二,雖然鄭州也處在黃河流域,但黃河河道在其以北的滎澤口附近,而且南北兩岸也從未泛過水患,河道也沒有改變過,滎澤廣武壩亦「為數百年來未聞漫溢之處」。於是在1898年年底,京漢鐵路從南北段同時開工,1906年4月1全面通車。與此同時,東西方向的隴海鐵路也開始修建,並與京漢鐵路在鄭州交匯。

建設中的京漢鐵路黃河大橋

京漢、隴海鐵路兩條鐵路的修築,使鄭州由一個交通落後的中原小城一躍成為中國中部地區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位置適中和交通便利為鄭州的崛起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它成為省會河南新省會增添很大的機會。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選擇洛陽來做這兩條鐵路的中心點呢?

這就不得不提下洛陽的地理環境,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則只佔13.8%。多山的地勢如果要修築鐵路,成本是巨大的,而在清朝末期,第一條京漢鐵路的修築費用都是借錢修的,所以在當時是根本不可以選擇在洛陽修鐵路的,即使是現在科技發達,通過洛陽鐵路也少之又少,多半都是從鄭州轉。

建設中的京漢鐵路

豐厚的資源儲備與經濟發展潛力除了鐵路帶來的優勢,鄭州還具備一些資源方面的先天優勢。鄭州周圍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鋁土、耐火粘土、石灰巖等,其蘊藏量大、分布廣,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這為後續的重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資源儲備。據記載,1948 年 10 月鄭州解放以後,通過6年的快速發展,迅速成為了是一座擁有 50 多萬人口的新興工業城市,並成為河南省的經濟中心和全國重點建設城市。

在「一五」 計劃期間,鄭州被確定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和中南區 9 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除此之外,國家對鄭州建設的投資也是巨大的,僅 1953 年一年的投資就比解放 4 年來用於恢復、改建和新建工業的投資總和還要大 3 倍,而1954 年的投資又比 1953 年多 55. 5% ,讓鄭州工業建設不斷攀升,尤其是鄭州的紡織工業發展最為迅速,1951 年建立了國營鄭州紡織機械廠;1952 年建立起國營第二棉紡織廠;1954 年國營第一棉紡織廠正式投產; 同時又在興建國營第三棉紡織廠,讓鄭州成為當時中南區最大的紡織工業城市。

相比起發展工業的鄭州,開封境內主以農副產品資源為主,當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相對缺乏,加上黃河水患的嚴重威脅,經濟發展上相對緩慢,實在不適合當一個省的領頭羊。而洛陽,雖然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同樣也是國家重點城市,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約束了經濟發展,也就不太適合往省會位置走了。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會為什麼不是千年古都洛陽,而是鄭州?
    說到河南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想到的不是省會鄭州,而是千年古都——洛陽。的確,洛陽是我國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也曾經做過很多朝代的都城,然而,現在的洛陽卻僅僅只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並且和省會鄭州的差距還比較大,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 河南省的省會為什麼是鄭州,而不是開封、洛陽呢?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比如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等。其中,就洛陽和開封來說,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聞名的千年古都。
  • 為什麼同樣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是陝西省省會城市,而洛陽卻不是?
    我們知道西安和洛陽都是十三朝古都,可為什麼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最後成為了陝西省的省會城市,而同樣是十三朝古都的洛陽最後卻落選了呢?其原因還是要追根溯源,從歷史因素上去找。河南,因為其大部分地區地處黃河以南而謂之河南,歷史上,處於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境內的河道曾在南北之間多次改道,一度泛濫成災,殃及河南許多地方,其中就包括洛陽、開封兩地,尤其是開封最為嚴重。
  • 河南:擁有眾多古都名城,為什麼河南省會卻設在新興的鄭州?
    因此,河南也擁有眾多的歷史名城和古都,洛陽和開封一度成為封建王朝的首都。從秦朝到唐朝的近千年中,長安和洛陽長期以來作為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安史之亂爆發後,國都長安和經濟重鎮洛陽因受到戰爭衝擊而衰落,政治經濟中心逐漸從關中遷到中原。到北宋,地處中原腹地的開封成為國都。
  • 河南發展勢頭很好,但為什麼省會鄭州一直得不到古都洛陽的認可呢?
    2019年河南GDP54259.20億元(全國第5),常住人口9640萬人(全國第3)。 河南的數據仔細看還是很紮實的,畢竟四普的嚴格和真實性不是地方可以左右的,其中河南的雙子星,鄭州與洛陽表現都很不錯。
  • 開封、洛陽不香嗎,為什麼河南省會偏偏是鄭州?
    河南所處的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名城古都遍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西京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安陽、許昌等等。早在北宋時期,開封就成為了首都,北宋滅亡後,雖然開封不再是首都了,但一直都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經了元明清各朝,共有600多年省會歷史。鄭州在歷史上也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古稱「商都」,可作為省會城市,在名氣上比開封洛陽還是差了不少。可問題是,為什麼開封曾經作為河南的省會也最終被鄭州取代呢?
  • 河南的省會為何不是洛陽和開封,而是「無名的」鄭州,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恐怕再也沒有一個省份比河南的古都還要多了,從著名的「東京」洛陽,到開封,登封,商丘,許昌,偃師,到安陽,南陽,夏邑,新蔡等等,河南這個歷史悠久的省份在歷史上從來就不乏歷史古都。其中最突出的是洛陽和開封,特別是洛陽,有著1500年的建都歷史,在中國古代城市的地位上僅次於西安位居第二,其次是開封,開封也是八朝古都,但是,河南省設立省會的時候,為什麼不把省會放在這兩個古都,而放在鄭州呢?
  • 此城位列中國8大古都最末,為何力壓古都洛陽、開封成為河南省會
    如果這個省有個非常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比如中國曾經的大古都之類的,那麼此古都必是本省之省會,比如西安之於陝西,南京之於江蘇,杭州之於浙江等。但有個省很特別。我們知道,中國有8大古都,其中包括河南省的歷史名城洛陽和開封等,但此城位列8大古都最末,為何力壓古都洛陽、開封成為河南省會?(一)八大古都做為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中國有許多古都。
  • 此城位列中國8大古都最末,為何力壓古都洛陽、開封成為河南省會
    如果這個省有個非常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比如中國曾經的大古都之類的,那麼此古都必是本省之省會,比如西安之於陝西,南京之於江蘇,杭州之於浙江等。 但有個省很特別。我們知道,中國有8大古都,其中包括河南省的歷史名城洛陽和開封等,但此城位列8大古都最末,為何力壓古都洛陽、開封成為河南省會?
  • 鄭州為何能超越開封、洛陽,成為河南的省會城市?
    鄭州,這座城市是在我國近代歷史上興起的大城市,在它成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之前,鄭州這座城市就像是一個「小透明」,自身的城市發展並不是非常顯眼出色,相比與同省內的開封、洛陽,鄭州能成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確實是令很多人都感到驚訝。
  • 指尖家鄉:洛陽為什麼沒成為河南的省會?
    1954年10月,河南的省會由開封轉移到鄭州,洛陽???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寫過一篇「洛陽怎麼從一個千年帝都淪落為三四線城市」,列出了洛陽在中國近一千年的歷史中其實除了飽受戰亂,並沒有和首都有什麼直接聯繫。今天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談談河南的省會為何沒有選擇洛陽。
  • 鄭州如果被直轄,誰會是下一個河南省會?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
    鄭州如果被直轄,誰會是下一個河南省會?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鄭州不僅是河南省省會,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作為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充分發揮了地理優勢,成了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加上這幾年的飛速發展,讓鄭州成了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直轄市的城市。雖然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但如果鄭州真的成了直轄市,誰會成為河南下一個省會城市,我認為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很有可能是許昌。
  • 河南省有兩大古都,分別是開封和洛陽,為什麼省會卻設在鄭州?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古都自然也是非常多,像長安、北京、南京等,都在古代多次成為朝代的首都。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源地的河南,其中洛陽、開封、鄭州也是被公認的中國古都。但鄭州與洛陽、開封這兩個城市相比,其排名還要靠後一些,從古代城市歷史地位來看,鄭州也要遜色於洛陽和開封。
  • 如果河南更換省會,洛陽、開封、鄭州這三座城市,誰能脫穎而出
    近幾年,我國很多省會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多人說它們的快速發展是因為佔用了全省的資源,但也有很多人說它們的發展是因為自身的區位優勢,而河南位於我國中部,這裡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再加上這裡的洛陽、開封、鄭州、安陽等城市都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河南的省會為什麼是鄭州?
    1908年汴洛線全線通車,兩大鐵路幹線在鄭州交會。清末,鄭州西邊是河南府所在地的洛陽,東邊是開封府所在地的開封,而當時的鄭州只是一個小小的鄭縣,京漢鐵路為什麼經過鄭州而不是洛陽和開封?上世紀80年代的鄭州火車站其實這跟黃河有關。京漢鐵路經過河南,受到黃河的限制。在哪裡架橋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
  • 鄭州直轄後,誰會成為河南的新省會,南陽和許昌都沒機會
    鄭州是河南省的省會,也是河南省最發達的城市,其經濟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是中部地區僅次於武漢的大城市。在2017年鄭州被列入十五個新一線城市之中,在未來幾年鄭州肯定會成為一線城市,成為一線城市之後就會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直轄。因為只有直轄才能進一步發展,提升經濟水平。
  • 5次為都的鄭州,歷史底蘊依舊不及洛陽,為何最終卻成河南省會?
    所以至今河南的很多城市都是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很多城市中的古建築非常多。比如像有名的洛陽、開封、許昌、商丘等等,都是歷史古都,無論是知名度還是歷史沉澱,都是非常深厚的。但是,河南的省會鄭州,似乎在歷史文化和知名度上,根本不及洛陽和開封,那麼鄭州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又是如何成為河南的省會的呢?
  • 千年古都洛陽為何不是省會?若是省城是否現在會發展到全國前列
    提起洛陽,相信許多中國人都知道這個城市。且不說大家口頭相傳產生的名氣,只要您念過書,上過幾年語文課或是歷史課,那洛陽這個城市必然是繞不開的。無數詩歌都與洛陽有關,歷史上至少十三個的朝代都建都於此。直到現在不少人提起河南這個省,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洛陽才是省會城市,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而是鄭州這個曾經名氣一般般的城市。那麼究竟為何洛陽落選了呢?鄭州有什麼樣的優勢將洛陽和開封都比下去了呢?倘若洛陽當初被選為了省會,那如今會發展得比鄭州好嗎?鄭州當初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了:處於京廣線與隴海線的交叉處,而且平原較多適合大規模的進行城市建設。
  • 河南這兩個城市較為宜居,不是省會鄭州,也不是新鄉,是你家鄉嗎
    比如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城市的交通狀況、城市的生態環境、消費水平等河南哪個城市非常適合居住? 今天我要談談河南這兩個比較適合居住的城市,既不是省會鄭州也不是新鄉。說到河南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城市可能是洛陽, 這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古城,有很多美麗的景色, 在歷史方面,洛陽有4000多年的歷史,也是十三朝古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洛陽的城市看起來也很漂亮,綠化方面也做得很好, 5月左右,洛陽牡丹盛開,呈現出獨特的景色,其次是信陽, 古稱義陽、廿陽、申州、別名申城,位於河南省最南部,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
  • 洛陽、開封、安陽、商丘,河南這4座古都,誰更有發展潛力?
    要說河南的歷史古都,可以說不在少數,就拿省會鄭州來說,也號稱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都城,素有「五次為都,八代為州」的美譽,不過一般人們對鄭州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河南省會、即將崛起的現代化城市上。除了鄭州之外,河南最耀眼的古都當屬洛陽和開封,這兩座古都久負盛名,在歷史上名聲顯赫,擁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安陽、商丘等地,曾經也是輝煌過的古都之一。洛陽、開封、安陽、商丘,同樣是河南歷史古都,為什麼知名度截然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