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圖為共青團雲南省委書記饒南湖書記看望志願者 攝影:周子淦
沒有豪言壯語也不招搖顯赫
卻用無言的大愛感動著「長水」
沒有薪酬獎金而且低調緘默
卻締造出時代最響亮的名字——青年志願者
——題記
2012年6月28日,舉世矚目的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順利轉場、首航成功。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雲南昆明。連日來,作為雲南省重要窗口和中國面向西南重要門戶機場航站樓內,一直辛勤忙碌著一群身穿藍色馬夾、印有愛心標誌的青年志願者,他們肩負光榮的使命,服務於各個崗位、每一個角落,幫助著每一名需要幫助的旅客和參觀者,成為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志願服務活動得到共青團雲南省委領導、機場集團領導、昆明機場領導、相關生產保障單位以及廣大旅客的好評和讚許,活動同時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多家新聞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機場300餘青年志願者分別來自雲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工商學院、雲南機場集團和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經內部推薦和團省委、機場團委層層篩選,成為了滿載榮耀和責任的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青年志願者。他們之中,既有身處一線各個崗位的員工,還有平時端坐辦公室的機關人員;既有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語言能手,也有多次獲得榮譽的團員青年。這支星光熠熠的隊伍從成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做著積極的準備,先後開展了培訓和青年志願者啟動儀式。志願者按服務活動區域劃分四個服務隊,每個服務隊分為三個班,另外,還設有兼職宣傳組和兼職後勤組。每個服務隊都有一間約10個平方米的休息室,說是休息室實際上也是志願者的文化娛樂室,各隊精心設計「宣傳欄」、「心情牆」,張貼《志願者服務天天報》。根據「三班倒」的工作安排,從6月28日到7月11日14天的兩周內,每天按航班營運時間實行「三班倒」,工作時間為:06:00-12:00;12:00-18:00;18:00-22:00。青年志願者服務主要集中在F3、F2、B1、B2,服務項目有指引乘機流程、各種信息查詢、改籤、延誤、中轉、貴賓服務區、如何乘車或輕軌到昆明市區、火車站及各大客運站點等。服務時間內,每一小時擊掌互相換一次班,而換下來的人也不休息,在大廳中「尋找目標」,遇見有困難的旅客就主動上前詢問。她們身上的服裝和標牌也同樣有「廣告」的效果,很多旅客看到她們的服裝也會上前諮詢。
青年志願者們以微笑服務旅客,快樂奉獻「長水」,完美地詮釋著「志和願」這兩個字的精髓。雖然他們的服務對象來自天南海北,需求各不相同,但志願者們始終對前來尋求幫助的人們報以微笑和友善的態度,竭盡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旅客,在54.83萬平方米航站樓內每天都有微笑,每天都有溫馨,上演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從萬象參加完比賽的朝鮮足球隊7月4日晚抵達機場,由於航班延誤,沒有趕上原定從昆明飛往北京的飛機,志願者徐鴻和焦宇航一路陪同幫助足球隊員們換登機牌和託運行李,還主動幫助行李搬運,直到他們順利通過安檢,才微笑著揮手道別。7月4日,志願者羅裕龍、張琦在值機島E島遇到一位65歲左右的福建老人,手裡拿著一張她兒媳婦寫給的紙條:「你好!我媽乘坐從昆明——廈門18:35航班KY8085,因她不識字,不會說普通話,請你幫忙,無限感激。謝謝你!」看見紙條,她倆把老人領到休息室,在場的彭小菊、李振、李龍翔也參與為老人服務的行動中。彭小菊打電話給她兒媳婦,並與地服公司溝通,大家帶老人到D島10號櫃檯辦理無人陪伴手續,並交給地服公司服務人員。7月5日,兩位醉酒旅客誤了飛機,志願者鄭燕楠、姚俊、王蓉、石磊幫助辦理了改籤手續,為其端來熱水、擦拭嘔吐物,叫來了醫務人員,聯繫到機場賓館休息。有一次,志願者楊思佳、陳欽梅見一名旅客滿臉焦急的樣子,便走上前去尋問,得知她母親走丟了,說著眼淚掉了下來。兩名志願者一邊安慰,一邊讓她告訴母親的特徵,並通知機場工作人員,經過多方查找最後在E值機島找到了。看著母女倆深情的擁抱,志願者也感動的哭了,這是開心的眼淚。
服務二隊志願者劉金輝每天的崗位是在航站樓中指廊提供服務,他站姿筆直,面帶微笑,旅客評價他「像一根微笑的柱子」。高然、王盈為中指廊旅客從B2層打開水,為旅客找尋到走失的小孩,為取消前往昭通航班旅客老人辦理改籤手續,並打電話通知家人,受到好評。7月2日,志願者朱敏為韓國旅客用自己的手機通過三次電話溝通聯繫上他的親人,為殘疾人聯繫上乘機快線,並送到55號登機口。7月5日,楊雅茹幫助80歲老人提行李,當送到56號登機口時,老人激動地握住小楊的手說「謝謝」。7月7日下午14:30,一位乘坐從昆明——香港航班的中年婦女右手抱著小孩,左手拎著箱子,行動不便,小孩也一直哭著,志願者夏燕萍見後,急忙跑過去幫忙拎箱子,並送到登機口,旅客連聲說「謝謝」。有一次,一位澳大利亞人到機場參觀,志願者楊涓、夏凡為他介紹機場建設情況、航站樓服務設施、乘機流程等,「老外」聽後熱淚盈眶,不停地說:「謝謝您們!謝謝志願者!」。負責在隔離區服務的志願者陳偉祥、趙立超、張長偉、潘晰雍等幫助行李多的旅客找推車,幫扶不識字的老人到登機口登機,受到旅客好評。
服務三隊在B1層顯要位置設有志願服務站。6月28日,三隊的志願者在B1層進港大廳出口處——志願服務站為旅客贈送上萬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便民服務手冊》。7月4日,兩位從合肥過來的旅客急匆匆跑到志願服務站尋求幫助,因為他們的行李忘記在了行李轉盤處,志願者蔣曉鵬與張東培一起尋找,幫助找到了行李,一臉愁雲的旅客,舒心的笑了。7月7日,志願者蔣曉鵬遇到一位殘疾老人,因為腿腳不便,請求幫辦理登機牌。小蔣馬上帶著老人到F3層,一路上,小蔣與老人聊天說笑,老人很高興,聊天中才知道原來老人是外國居民,而且是華裔後人,換好登機牌後,乘機時間還早,小蔣又把老人送到了腳底按摩的地方休息,老人滿意地笑了。7月8日,志願者張東培、農思思及志願服務站的其它人員幫助旅客找到走失的小孩和老人,幫助一位不會講中文的外國老太太找到了導遊。
圖2:圖為志願者為前來參觀新機場的老人介紹機場服務設施 攝影:周子淦
服務四隊主要服務點都在B1層和B2層,號稱「地下工作者」。隊員常妮發明了主動服務「吆喝法」:「您好!請問您是接機的嗎,請往這邊走。」、「您好!乘機的旅客請往斜坡走!」大聲為停車樓過來的旅客和乘地鐵過來的旅客指引道路。7月2日,四隊收到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寫來的一封感謝信,信中包含深情,讚揚志願者把她帶到休息室,給她倒水,陪她聊天,讚揚「志願者之家」很溫馨,給人有回家的感覺。一位80歲高齡的老奶奶因年紀大,行動不便,在廁所馬桶上站不起來,焦急地喊人幫忙。恰巧,志願者農燕曉剛進廁所,她馬上扶她起來,並送到辦票大廳,臨分手時,老人握住小農的手,久久不肯鬆手。7月6日,一位從麗江過來的旅客要寄明信片給朋友,但登機時間快到,志願者楊麗看見後上前說:「如果你放心的話,我幫你郵寄」,旅客很開心地把明信片交給了她,小楊當晚回到昆明郵出。7月7日,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的包失而復得,是普菲陪著旅客找遍了7個樓層,最後在停車樓A區找到。
新聞組張意婕、李宛珂、朱銀超、潘晰雍一邊參與志願者服務崗位,一邊採寫新聞稿件,加班加點,收集和編排《志願服務天天報》,及時宣傳志願者感人事跡。後勤組陳柯羽、尹紅傑、王蕾、李林澤、藺靜、李欣、張宇、羅睿在完成好志願服務工作的同時,全面負責四所高校志願者每天接送,餐飲和休息區飲用水、藍色馬夾清洗等工作。
其實還有許多幫扶和拾金不昧的事。青年志願者就是這樣,一件件默默為旅客做著平凡而有益的事,志願者每個上崗點既是問訊臺,又是服務點,時刻為旅客排憂解難,這樣的「特殊」服務,已不計其數,旅客大都真切地留下一句話:「長水機場真好!」短短的幾個字包涵了對志願者服務的讚美和高度評價。採訪中,許多大學生志願者深有感觸地說,初來機場,一切都顯得那麼陌生,但看到所有工作人員燦爛的笑臉,那一絲恐懼便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處不在的溫暖……令我們十分感動的是機場團委書記李玉雄、各隊隊長、班長,他們以身作則,模範帶頭,與我們同甘共苦;宣傳組《志願服務天天報》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後勤組車輛每天來回接送,為我們辦理了吃飯卡,安排了休息區,配置了飲水機、還準備了方便麵等等。我們畢竟是志願者,工作的強度和專業程度遠遠不及機場工作人員,即使這樣我們已經疲憊到晚上回到家就想立即休息的地步,然而他們天天如此,工作量比我們大很多,卻仍然時刻關心我們,貼心地督促我們要好好吃飯、多喝熱水……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我們工作很開心很滿足,也很感激他們這麼耐心的教會我們這些細緻的工作。
轉眼間,志願服務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青年志願者們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轉場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播撒一路溫馨,用微笑服務給人以美的享受,給「長水」和無數旅客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圖3:圖為志願者合影留念 攝影:周子淦
1薦聞榜
(供稿: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