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是亞洲一個重要的地區,地理上公認的東南亞國家共有11個,分別是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越南、東帝汶。
東協則是東南亞國家組成的一個國家聯盟,成員國共有10個,分別是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越南。
對比一下可以發現,東協並沒有把東南亞所有國家納入聯盟之內,而這個沒有被納入聯盟的國家就是東帝汶,東協為什麼不把東帝汶也納入進來呢?這還要從東帝汶的歷史說起。
東帝汶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帝汶島之上,是一個島國,而東帝汶只擁有帝汶島東部地區和西部歐庫西地區,其他歸屬於印度尼西亞東努沙登加拉省管轄。
東帝汶16世紀以前曾先後屬於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王國統治,當地土著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生產力水平更是談不上。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人開始滿世界尋找資源,先是物物交換,美之名曰為貿易,隨著心理欲望的膨脹,後來乾脆建立殖民地,直接以明搶為主。
1520年前後,葡萄牙人首先發現了帝汶島的檀香,開始和本地人做貿易,後來逐漸在島上建立定居點,也稱為「貿易據點」,這些據點都是有軍隊駐紮的,就這樣,帝汶島慢慢地變成了葡萄牙殖民地。
1613年,同樣來自歐洲的荷蘭人在帝汶島古邦(現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省會)西南端的一處隱蔽海灣定居,當時荷蘭號稱海上馬車夫,實力遠勝於葡萄牙,葡萄牙殖民者只好遷往北部和東部。
荷蘭和葡萄牙分別於1860、1914籤署協議,將帝汶島一分為二,東部歸於葡萄牙,西部則歸屬於荷蘭,由荷屬東印度管轄,二戰中的1942年,帝汶島被日本佔領,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二戰後,荷屬東印度獨立,成立了印度尼西亞,西帝汶成為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分,東帝汶則繼續由葡萄牙統治,1975年,葡萄牙允許東帝汶獨立,但是東帝汶因內部分歧而爆發內戰。
同年12月,印尼出兵佔領了東帝汶,並於隔年宣布東帝汶為印尼第27個省,正式吞併了東帝汶,對於印尼的行為,國際上紛紛譴責,並不承認印尼的侵略行為,聯合國也通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
直到1999年,印尼新總統哈比比上臺,同意東帝汶進行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結果顯示,有78.5%的選民贊成獨立,而這時東帝汶內部又出現了么蛾子,親印尼派和獨立派再一次爆發了衝突。
在經過了聯合國以及大國間的斡旋,東帝汶終於在2002年5月20日正式獨立,國號定為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為21世紀第一個新成立的國家,而這時的東協早已成立了幾十年。
東帝汶獨立後,也積極尋求加入東協,並於2011年提出加入東協的申請,至今依然沒有被批准,而要想成功加入東協,必須得到東協全體成員國的一致同意,類似於歐盟。
想要得到東協所有成員國的批准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都各有各的想法,曾經侵佔東帝汶的印尼是贊成東帝汶加入東協的,以此彌補自身曾侵佔東帝汶的負面形象,而其他成員國則更看重的是現實利益。
東帝汶經過幾十年的動蕩,經濟發展緩慢,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亞洲最貧困國家和全球20個最落後的國家之一,每年都要接受大量的國際援助。
這樣一個落後的國家加入進來,被很多成員國當成負擔,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就是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的新加坡,落後就要被欺負,東帝汶要想成功加入東協,還要努力發展自己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