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87年版本的電視劇《紅樓夢》,還是在網劇市場上表現出色的《東宮》,在YouTube上點擊量超過10萬的關於《東宮》的視頻幾乎是越南的粉絲上傳,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化潮流下與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電視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觀眾,也成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條途徑。
越南穩定的受眾群體,觀影習慣以及同處於東方文化圈的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國產劇進入越南市場,86版《西遊記》不僅是國人心中的經典,在進入越南之後就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反覆重放熱播多年,成為越南觀眾最愛的進口電視劇之一,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傳唱頗為普及。
越南觀眾除了愛看我國的電視劇還會進行翻拍,儘管翻拍出來的畫風略顯詭異,但依舊無法阻止他們持續翻拍的步伐,除了《西遊記》、《還珠格格》等經典電視劇,近年來包括《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千骨》等一系列電視劇依舊未能擺脫被翻拍的命運,此外還包括一系列堪稱神曲的翻唱,其中以「美倫美色」、「奈何美色」為代表的《錯錯錯》,至今依舊廣為人知。
然而不管歌曲、電視劇的版權問題,早在公元前二世紀,越南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漢字,公元12世紀,也就是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語言上更使吸收大量漢語形成越南語中的「漢越詞」,其中某些漢語詞在我國語言中甚至已經不再使用,但在越南語仍舊沿用。比如「書院」(圖書館)、「秀才」(高中畢業)、「舉人」(本科畢業)、「進士」(博士)、「訪員」(記者)等詞彙。
公元13世紀,越南人在漢字的基礎上設計出喃字,儘管說是越南文字,但卻是在漢字的基礎上通過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的一種漢字衍生品,但長期以來在越南漢字的使用依舊佔據主流地位,直到1945年開始根據越南發音和拉丁文字結合創造出新型文字,也就是所謂的「國語字」,至此漢字開始退出越南的官方舞臺。
如今在日語中也可以見到漢字的存在,但事實上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比日本還要久遠,漢字傳入越南被使用一千年之久,不管是當時朝廷的諭旨、公文,以至經營貿易的帳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眾多的文獻、史籍原始資料也都以漢字的形式記載,不少文學創作更是以漢字的形式進行保留,例如越南詩人範立齊(安南人)用中國古典漢語創作的一首詩《書懷》,描寫出山河破碎後的滿目荒蕪之景。
「故國山河已大殊,故園桑菊半荒蕪。茫茫天地為逋客,擾擾風塵自腐儒。病骨平分秋嶺瘦,臣心仍伴月輪孤。有人勸我杯中趣,為問三閭肯醉無。」
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