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給陌生人的明信片:收穫世界友情和風土人情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7月4日訊 一張小卡片,寫滿心情,貼上郵票,投入郵筒,寄出期待。雖然網絡溝通盛行,但寄明信片從未遠離我們的生活。由無錫市集郵協會、無錫市圖書館主辦,無錫市明信片集郵研究會、無錫極限集郵研究會承辦的「片語世界」無錫首屆Postcrossing(明信片漂流)交流展即日起至18日在無錫市圖書館東展廳展出,慶祝改革開放40年,看紙片上風情無限。

跟著明信片遊世界

無錫市明信片集郵研究會去年11月剛成立時,會員不過20餘人,不到一年,會員已增至50多人,最小的16歲,最大的60多歲。這群「明信片控」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與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控」們,通過公益性組織Postcrossing 即國際明信片交換網互寄明信片而結識。一張張來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滿載著郵寄者的美好祝福,寄到了無錫,最終,讓我們得以看到如此精彩的展覽。

這次展覽共展出明信片350餘張,分為國際文化交流和地方文化展示兩大板塊。前者來自世界各地,包含全球地標建築、生肖主題、俄羅斯世界盃、海內外友人投稿等明信片;地方文化展現江南風情,其中不乏清末民初無錫老明信片,尤其是民國時期的梅園、公花園、南禪寺塔、惠山古鎮、黿頭渚、蠡園,難得一見。無錫市明信片集郵研究會會長時繼鋒2009年加入Postcrossing,至今收到了百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明信片。

把「無錫」寄出去

時繼鋒是85後,從小集郵,玩明信片的時間很長。國際明信片交換網是隨機互寄的,即系統自動分配郵寄地址。通過這個網站,時繼鋒把一張張明信片寄給了陌生人,慢慢的,陌生人成了友人,時繼鋒親切地稱呼對方為「片友」。時繼鋒喜歡挑無錫風光明信片寄出去,明信片上,他會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分享他的城市故事,送上祝福,邀請對方來無錫玩。「真有來的,還不少,新加坡、俄羅斯、馬拉西亞……他們會用google 搜索無錫。」收到時繼鋒寄來的無錫風光明信片,「片友」們對無錫產生了好奇,專程來無錫旅遊,時繼鋒則成了「地陪」。當時繼鋒把「無錫」一次次郵寄出去,無錫文化也得以在各地傳播開來。

明信片架起友誼橋,時繼鋒外出旅遊也會提前找「片友」幫忙。2013年,時繼鋒到馬拉西亞檳城旅遊,就住在「片友」安元、佩芬夫婦家。雖然之前從未謀面,但前期通過明信片交往,時繼鋒與安元夫婦毫不陌生,而他們對無錫與檳城也早有了解。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繼鋒深有感觸。以往聖誕節收到的明信片最多,而今,每逢中國農曆春節,都是時繼鋒收、寄明信片的高峰。一邊是印有中國元素的明信片從世界各地陸續寄來,上面寫滿了不同語言的祝福;另一邊,時繼鋒也在忙著將蓋有生肖交替戳的拜年封寄往各地,「每年過年要寄一百多封,他們很喜歡中國明信片,有的地方也過中國春節」。

愛上明信片享受慢生活

無錫市明信片集郵研究會成立以來,辦展,線上、線下交流,互寄明信片,進校園等活動很頻繁,為的是讓學生族和年輕人重視起傳統郵政的存在,認識新時代的明信片文化,激發大家對傳統書信文化的興趣,重拾書寫交流的樂趣。時繼鋒的家庭住址,郵遞員最熟悉,明信片多時,郵遞員還會幫他綑紮好。「最多時一天收到了50張。」忙碌了一天,時繼鋒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到家,當他打開郵箱,看到滿滿的明信片和上面帶有溫度的祝福,疲憊一掃而光。「網絡交流比不上互寄明信片,這是慢生活的傳遞。」

明信片誕生於1865年,始於一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的一幅極為精美的畫。中國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發行於1896年。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多種題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明信片。正因明信片既能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又能讓人欣賞玩味,樂趣無窮。隨著時代發展,中國明信片的設計越來越精美,花樣不斷翻新,功能也不斷增加,深受集郵者喜愛,風靡全球。據悉,中國郵政發行的明信片,發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世界前列。時繼鋒介紹,國外的明信片文化比國內活躍,且不分年齡、人人喜愛。明信片文化在國內還有待擴大影響,但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的明信片愛好群體,年輕人是主流。

(記者張月/文還月亮/攝)

相關焦點

  • 如虹一抹丨春天寄給你的一張明信片
    如虹一抹丨春天寄給你的一張明信片 2020-03-2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張寄往春天的明信片 蔡黎明:邊成長邊收穫,一直在路上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就來到了2021年,過去的一年裡,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如果讓你製作一張寄給春天的明信片,你會怎麼設計這張明信片,什麼顏色?什麼內容……當拿到記者的問題時,24歲的蔡黎明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他抬起頭,一雙亮閃閃的眸子裡充滿著希冀。
  • 一組專屬明信片寄給你
    來源中國軍網青春無悔少年時,曾經,我懷揣著夢想踏上那片紅土地,走進國防生大樓,在「無兄弟,不青春」的日子裡用熱血書寫軍旅夢;而今,時間齒輪流轉交錯,就讓青春定格在那些難以忘卻的瞬間,這組專屬國防生的明信片寄給你。
  • @林家大院,寄給你,我的夏日明信片
    @林家大院,寄給你,我的夏日明信片 2020-06-13 0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紙短情長 新疆小夥8年收集194個國家和地區的明信片
    5月13日,杜欣選擇了一張喀納斯風景明信片,寄給了一位美國的明信片收集愛好者。「新疆是全世界收集愛好者很嚮往的地方,大家都希望收到來自新疆的明信片。」他說。每一次寄明信片,杜欣都會很認真地寫一段話。「比如這個季節,我會寫新疆快要過夏天了,我馬上要去一次旅行。
  •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寄給母親明信片 70年之後終送達
    原標題: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寄給母親明信片 70年之後終送達  中新網9月10日電據美媒報導,有誰能想到一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寄出的明信片,在歷經了近70年的漫長時間之後,終於寄到了收信人的後人手中。   10年前,家住紐約上州的阿曼達·湯普森在舊貨市場上買到一本古董書,書中夾著一張明信片,從落款和內容看,這是二戰期間,一位美國士兵寄給家鄉老母親的明信片。阿曼達當即決定,要尋找這張明信片的所有者,並物歸原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張明信片跟隨阿曼達跨越了大半個美國,甚至經歷了一次水災,依然保存完好,但是明信片的主人也一直沒有尋覓到。
  • 明信片寄情留痕
    拐到一條小街,在郵局門前,我的腳步停了下來,一張關於「郵政明信片」的陳舊海報畫讓我瞬間感動,不為別的,就為畫上「寄情留痕」那4個字。  如今,對於節日、新年的問候,人們往往是「拇指」一按電話問情,或「滑鼠手」一點網絡傳情,而卻把手還可以用來寫字的功能忘記了,不肯靜下心來,用一段深思熟慮的文字在明信片上寄情。其實,小小明信片,妙筆書心聲,文字不老,真情永留。
  • 明信片交流活動在上海群藝館大廳火熱舉行
    市群藝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為二樓白廂展廳舉辦的「旅圖·我們的明信片故事」特色展覽而舉行的明信片主題活動,展覽自開展以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人氣。展覽特邀黑金雨、牛牛蟲、Suzy、Arlyna和時蔬五位資深明信片愛好者參展,此類明信片專題展在上海也是第一次。「我們給大家呈現的不僅僅是這些美麗而特別的明信片及其周邊產品,更希望帶領大家去發現另外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 這張來自義大利的明信片,寄給所有中國人
    這張來自義大利的明信片,寄給所有中國人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信 2020-05-11 08:30
  • 參觀各種老式電話和通信設備,寫一張明信片寄給未來的自己
    在這裡可以參觀各種有趣的老式電話機,可以看到按1920年代實景復原的孔祥熙辦公室,另外別忘了寫一張明信片寄給未來的自己。青島郵電博物館所在的大樓始建於1901年,曾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博物館目前主要開放一樓、二樓和四樓:一樓大廳復原了上世紀初老郵局的場景;二樓是歷史物品與資料展示館;四樓是0,有間咖啡館。
  • 沒寄個明信片,這趟旅遊我算白來了
    但凡有售賣明信片的店,他都會進去看看。耐心挑選半個小時,再寫一句祝福的話,「考研必勝/脫單成功」等等,寄給自己住的地方。有些店會提供「寄給未來自己」的服務。但他不會,他就是要寄給當下的自己。當自己煩心於工作中的時候,突然收到一張幾個月前寄給自己的明信片,馬上就從眼前的凡俗中跳脫出來,那種緊繃也能稍微舒緩了。
  • 六大旅遊聖地,寫一張明信片寄給愛的人!
    世界是本書,不從從旅行獲得充足,而是心靈獲得休息——西塞羅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有多長時間沒有放空自我,那麼你需要一場旅行,一場讓心靈寧靜的旅行,這個紛擾繁華的社會有太多的虛偽,三、哈勃島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界上最性感的沙灘,蔓延五公裡長的浪漫粉色,在此刻你仿佛回到少女時候,在粉紅色的世界徜徉。哈勃島位於肯亞大裂谷區的邊緣,是碳酸鈣湖而不是淡水湖,生長了大量藻類。
  • 遙寄萬封明信片 收穫萬份袍澤情
    「遙寄武漢情」志願者團隊代寫的部分明信片照片「李紫陽同志您好,我收到了侄女寄給我的抗疫明信片,疫情期間她在黃岡支援抗疫,這些明信片是湖北人民贈送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在李紫陽的抽屜裡,珍藏著一摞來信,這是援鄂醫療隊隊員和家屬給他的回信。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百餘名志願者寄出萬餘封明信片。明信片中有寫給援鄂醫療隊員的話,也有代隊員們寫給他們家人的話。武漢貝思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紫陽是這個活動的發起人。此後,李紫陽和志願者們陸續收到回信,還有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景區門票邀請函、土特產。「很驚喜,很意外。
  • 每一幕湖北美景,都是秋冬寄給你的明信片
    每一幕湖北美景,都是秋冬寄給你的明信片 2020-11-3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二女生給陌生人寄明信片 華人都想要
    她說:「原本只寄明信片給遠方的同學和朋友,可大一開始周圍的朋友都『發』得差不多了。與其自己獨自欣賞,不如把它送給同樣喜歡明信片的人。」     寄出的是心情和祝福       「因為喜歡明信片,收到和寄出去都很開心,也希望別人也能感受到開心。」如果說收集明信片讓她有了獲得快樂的「小宇宙」,那麼寄出明信片則是她分享快樂的方式。
  • 用一張明信片跟2020道別,與2021說嗨!
    親朋好友的關心叮嚀 善良陌生人的伸手相助 …… 構成了這一年的美好回憶 讓你跟2020道別,跟2021說嗨 你想要寄給誰,又會說些什麼?
  • 《旅行青蛙中國版》稀有明信片獲取攻略 中國版稀有明信片匯總
    這一次小青蛙將開啟它的中國之旅,它在旅途中遇見的風景、人物會通過一張紙明信片寄給我們,雖然是一款佛系遊戲,但是會收穫什麼樣的明信片,也是需要攻略的哦,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旅行... 大家所期盼的國服青蛙即將上線!
  • 紙短情長 衢州自媒體人手繪衢州地標明信片並免費郵寄
    一張明信片,寄出的是祝福,收到的是幸福。如今,明信片不僅是好友間聯絡感情的橋梁,也是陌生人相識的社交方式。近日,衢州自媒體人王硯秋(化名)與吳恆易手繪了一套衢州地標明信片,並計劃通過微信平臺,向陌生人免費郵寄出520張明信片。  「我們經常懷念『從前慢』的日子,卻終日捧著手機,不願提起筆與友人書寫昨日心情。」王硯秋坦言,製作明信片的初衷是一種「情懷」。
  • 南財畢業生「花式」設計明信片演繹56個民族風土人情
    在展覽現場,一張張以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理輪廓為外形的插畫明信片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在這一張張明信片上,各省的民俗、珍惜動植物、名勝古蹟等躍然紙上,宛如一本中國文化百科全書。這是該院動畫1502班張國雯同學的畢業設計作品《旖旎》,她用所學的插畫藝術,將中國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近40個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地址公園、500餘種珍稀野生動植物、400餘處名勝古蹟、23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各地域交通、礦產、美食、特色人物代表、建築等等,繪製成了30多張獨特的插畫。
  • 遊客在鼓浪嶼寄張珍藏版明信片 祝福遠方女性親友
    遊客在珍藏版明信片上為遠方親友寫下祝福,並蓋上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的紀念章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路然 通訊員陳志毅)以信傳情,收穫美好。近日,「巾幗暖人心——來自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的問候」活動在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小廣場舉行,市民和遊客在珍藏版鋼琴明信片上寫下真摯的祝福,寄給遠方的女性親友。在活動現場,市民和遊客興致高昂,踴躍參與有獎問答,領取珍藏版鋼琴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