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喝茶不僅僅在於茶的色、香、味帶來愉悅,還在於茶的保健功效。但儘管每天都離不開喝茶,很多人對喝茶還是存在認識誤區。一些不好的喝茶習慣甚至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得不償失。
◎一把茶葉泡一天◎
很多上班族都有這樣的習慣,拿個大杯子或者水壺,泡一大把茶葉,接下來這一整天喝的就都是這把茶葉了。先不說茶葉多泡幾次會沒味這事,長時間高溫作用會加速茶多酚的損失,且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茶多酚就損失越多,從而減弱了茶的保健功效。
◎飯後馬上喝茶◎
有時候吃得過飽或者太油膩,就馬上泡杯茶來消積解膩,但其實這也是個大大的不良習慣。大量的茶注入正忙著消化食物的胃中,對胃酸起了抑制和稀釋作用,影響食物的消化。從胃消化不同食物所需的時間來說,建議飯後起碼過1小時再開始喝茶。
◎一定要喝新茶◎
不少人都喜歡喝新茶,尤其是綠茶的新茶,但其實這樣的茶不是每個人都能消受的。由於新茶存放期短,未經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含量較高,醛類、醇類含量也較多,這些物質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因此,胃、腸功能較差,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大量喝新茶,容易引起胃痛、腹脹,影響腸胃的恢復。
◎喝茶解酒◎
首先,酒精(乙醇)對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而茶裡邊的茶鹼和咖啡因對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二者疊加會大大加重心血管和心臟的負擔。
其次,酒後喝濃茶會損害腎臟。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後,先被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最後分解為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個過程大約要2~4小時。如果酒後大量喝茶,尤其濃茶,茶鹼就會較快地作用於腎臟而產生利尿作用。這樣,乙醛還沒被轉化就要從腎臟排出,腎臟受到了乙醛的刺激,腎小球和腎小管都會被損傷,影響腎功能。
喝茶不僅帶給人閒適典雅的意境,更重要的是經常喝茶有益健康。研究顯示,飲茶對人體健康有積極的作用。
1、喝茶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人每天喝三杯茶,可以降低70%的因患上心肌梗而死亡的風險。無獨有偶,法國和芬蘭也有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人若是每天喝茶兩至三杯,可以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
2、喝茶防治早老性痴呆
研究表明,保持多喝茶的習慣,可改善記憶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喝茶能有效地延緩大腦退化,對腦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從而維持大腦血管的健康狀態。
3、喝茶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德國的一項研究報導,茶葉中含有的茶多糖具有降血糖(喝茶能影響葡萄糖代謝,防止葡萄糖水平升高)、降血脂的作用,一天喝茶4杯或者4杯以上,就能夠有效地降低中年患糖尿病的風險。
4、喝茶降脂減肥
研究發現,多年喝茶的人與幾乎不喝茶的人相比,男性體脂比例約減少20%,女性可減少30%。所以,對於肥胖者來說,喝茶不僅能起到保健作用,還能起到良好的減肥效果。
這幾種情況下,不宜喝茶:
1、鐵不足或缺乏人群不宜喝茶。茶葉中含有鞣質分解產生鞣酸,大量飲濃茶後,鞣酸與鐵結合會妨礙鐵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會導致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副作用。
2、經期孕期的女性要適當控制喝茶量,並注意補充富含鐵的食物。
3、不宜睡前飲茶。茶中含有的咖啡鹼和茶鹼可以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睡眠質量。
4、不宜喝濃茶。濃茶所含的咖啡因較多,容易造成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因此,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的老年人喝茶宜清淡、少喝茶。
5、不宜空腹喝茶。空腹時,茶水會衝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礙食物的消化。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