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種什麼鳥

2021-02-22 金融文壇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詩經》裡如此詰問。雀不但穿屋,還穿透厚厚的時間,如一顆在風裡尖叫的單詞。麻雀的祖先源自歐洲,在某一個晨光熹微的黎明,最早啟程的那隻麻雀開始背井離鄉,浪遊東方。以一種「麻雀主義」的毅力在蔓延……

麻雀遷徙繁衍的歷史源遠流長由來已久。在我的故鄉,麻雀又叫瓦雀、賓雀、家賓、寇雉、鷦鷯、小蟲、蒿雀、家雀等多種稱謂。我特別喜歡家雀之名,有種「家之雀」的感覺,很溫馨。

有人說麻雀是真正的平民之鳥,它們無所不在,平凡無奇,然而異常頑強,它們也像平民一樣為數眾多,不被珍視。你一時會想不起天鵝,可是誰又能忘了麻雀呢?麻雀像種子一樣撒遍大江南北,無論城鄉還是原野,都是它們的生存之地。它們沒有婉轉的歌喉、絢麗的衣裝,也沒有雄健的體魄。它們真的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鳥兒。在許多時候它們就是鳥兒的代名詞——它們可以代表鳥兒們,因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們,它們就近在眼前,就在窗前和屋簷下,就在童年的身邊,就在畫家的筆下。

《竹雀圖》是我極為欣賞的一幅國畫。竹子聖潔,高雅,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四君子」之一。可為什麼畫家們在畫竹子的時候,總要畫上幾隻最為常見的麻雀呢?而且不是點綴,竹雀圖上離不開「雀」,它在畫裡佔有著重要的位置。麻雀其貌不揚叫聲不美,畫家們為什麼不選擇那些漂亮的鳥呢?我不懂丹青,但覺得並非畫家們的隨心所欲或者信手拈來,也不是美與醜、雅與俗的對比,大概生活中的麻雀也喜歡竹子,難道麻雀有著竹子一樣的心境?抑或是遙遠的人們將「家」冠之於它的真意?我對麻雀的認識在慢慢地加深時,又闖進了一個新的有趣的迷惑網裡。《史記》上的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話,曾是許多師長教誨弟子們的常用語,自己年少時也把師長教誨的這句名言深深地烙在了心裡。告誡自己要學鴻鵠立大志,後來又把這句話告訴了兒子,「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翼已就,橫絕四海」。麻雀呢,振翅飛越不過樹梢,而且常常止於簷下,自然為我等許許多多的人瞧不起。面對天生鳥類中的「凡夫俗子」,現在卻在不斷糾正對麻雀的淺薄認識,從對它們的誤區裡漸漸走出。它們不好高騖遠,不慕天鵝,不慕雄鷹,也不慕畫眉和百靈;不計較人們的白眼,大度對待「除四害」時的無情殺戮,而且不計前嫌,不鳩佔鵲巢,不懶不爭不追求虛無。以不侵佔其他鳥類的窩為做「鳥」的立身之本,只歡快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天一亮準時離開狹小但溫暖的窩,把並不動聽的叫聲唱給帶露珠的朝霞。

雖然,麻雀也深知人們並不是一如既往地喜歡自己。但麻雀不離不棄,想方設法求得人類的諒解和包容。始終與人們維持較親密的關係、較合適的距離;公路旁、校園裡、陽臺上、樹枝間、草底簷頭、田間地壟、雞鴨群中、豬食槽邊、常有其身影,輾轉騰挪,像點點的閃爍的火焰。它們雖富有藍天,廣有大地,卻不為所動,要求這個世界的很少,很少。它們不需要太多,幾滴水,幾粒草籽,幾個小蟲子就能成活;隨便一個屋簷,一個樹枝,一個草垛便可棲息;它們沒有天鵝那樣展翅藍天的高貴,也沒有鴻鵠的向遠之志。它們只是活著,活著就滿足,就是每一天。它們是鳥類中的平民,草根,底層,是最為廣大的鳥類的民眾。儘管它們卑微,卻活得端然,從不超越大自然的法則,因此它們綿延不絕。

我時常想,在大自然中,有許多其他的鳥兒往往對人存過度的戒心,以至於懷著善意、想去親近它們的人,常因鳥兒驚走而生出被誤解的失望,以及情誼被拒的惋惜。

但麻雀卻不這樣。當它們微偏圓圓的小腦袋側耳傾聽,便似乎能正確地判斷出走近的足音是不是危險的。而當那帶有幾分戒備和考慮的小眼珠子滴溜轉動時,也似能伶俐地分辨來者是善是惡。在所有我們可見的鳥兒中,麻雀大概是最大膽、是慧黠、也最能猜透人心的了;它們若無其事的開朗、逍遙自在的跳躍,以及對人類所付出的較多的信任,常使我們感到心安、輕鬆,也使我們有一份被接納、了解的喜悅。

從來不會有人把麻雀囚在籠裡餵養,這固然是因為它沒有鮮麗的彩羽、不會發出婉轉的啼聲——沒有其他鳥兒所具有的任何「視聽」上的價值,是一種莊子所謂「無用」的鳥,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從來不曾遠遠避開人類。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一打開窗,便可見到它小巧的身影、聽到它平凡的唧喳聲;它俯仰自如地生活在天地間,我們無需擔心它逃走、隱遁,它與人類接近的天性使它永遠也不會自我們視野中消失。

 

儘管麻雀細小,但卻像精靈似的,好動而靈活,機警而膽怯,時常是欲言又止,欲休還說。又低調地生活著,從不在人前顯擺,灰色的羽毛一點也不炫耀。它們不唱,只是言說,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它們不舞,只是行走,為生存而侷促。在我們心目中,它們雖然不美,叫聲不雅,卻很有個性和氣節,不願意用天性和自在換取人們的餵養,應該是鳥類中「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和嵇康。古人曾講「大隱隱於市」,麻雀是不是隱於我們身邊的「大隱士」呢?鴻鵠有志向,麻雀有氣節,我越想越覺得每天在耳邊嘰嘰喳喳的麻雀不簡單,它徹底顛覆了我對麻雀的固有思維,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想起屠格涅夫筆下的「麻雀」,那隻老麻雀為了解救被大狗追撲的小雀,毫不猶豫且奮不顧身地衝向那隻大狗,那狗被麻雀的大膽和勇敢所折服和驚呆,不得不放棄追撲已經無力的幼雀。小麻雀終於「狗口脫險」,跟著老麻雀飛到蔥鬱的樹上。這就是天天在我們身邊繞來繞去的麻雀,這就是唯一獲得人們用「家」稱呼的麻雀。它是一種自在鳥,與人相聚卻保持著屬於自己的自由,不為吃喝放棄自在的空間和耿直的氣節,麻雀飛起的弧線仿佛在傳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些足夠我們去欣賞了,欣賞中或許還能發現它沒有告訴我們的其他秘密呢。

麻雀是一種富有智慧的神秘之鳥。

工作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許昌分行


相關焦點

  • 有個問題,麻雀到底是一種什麼鳥?
    首先麻雀並不是一種鳥,它是人類對於雀科麻雀屬鳥類的一種總稱,那麼雀科麻雀屬下大約有27種鳥類,這27中鳥類廣泛的分布在全世界,它們的體型,外表,顏色都較為接近,所以人類把這27種鳥類都稱為麻雀,那麼我國比較常見的麻雀有5種,例如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等。
  • 9條養鳥人不易知道的冷知識,麻雀不是一種鳥,40斤重的鳥也會飛
    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科普:麻雀到底是什麼?鳥會放屁嗎?什麼鳥是會飛的鳥中最胖的?仔細閱讀,看看有多少好玩的鳥兒知識是你不知道的呢?冷知識1:喜鵲象徵著什麼?鳥類中有一種鳥,叫大鴇,最胖的成年體重可以達到40多斤,這可絲毫不影響人家搏擊長空!常人很難想像,鳥可沒有發動機,這麼重的傢伙是如何飛起來的?可是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創造了大鴇來給人類開眼界。這東西要飛起來撞你身上,估計能把你撞好遠出去。
  • 農村俗語:「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孩子都會上樹掏鳥蛋,其實掏的大部分都是麻雀蛋。
  • 鳥也挑食!中國科學家揭曉麻雀選食不同高粱分子機制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僅人會挑食,鳥也挑食,但鳥為何、如何挑食此前一直不清楚。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應用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合成生物學及動物行為學等手段,近日已完成標準鳥類麻雀選食不同高粱的分子機制研究,從而成功揭開鳥類挑食的神秘冰山一角。
  • 在中原蒲地,麻雀有個暱稱,你知道是什麼嗎
    提起小屋蟲,心裡就溢滿了一種親切。確實,稱呼它發小一點不錯的,它陪伴著我長大,這是我最熟悉最尋常的一種鳥了。蒲地人家建房多是瓦屋,青磚藍瓦,後來紅牆藍瓦,最早還是夾坯牆、茅草頂,但不管什麼屋,下半人居,上半就是小屋蟲的家園。
  • 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微博森林驛站1月7日答案
    1月7日,微博森林驛站的問題更新了,今日的問題是「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這個一般很多人都了解了,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正確的答案。
  • 麻雀只有一種,你可能被騙了
    身邊麻雀太過常見了,以至於我們平時都沒有仔細注意過,今日聽朋友談起,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我國一共有五種麻雀,分別是: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1、 樹麻雀樹麻雀(學名:Passer montanus)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麻雀,是雀科、麻雀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頭頂至後頸是慄褐色,頭側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頭側特別顯眼。背後是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喉部黑色,身上其他地方汙灰白色微帶褐色。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並不是特指某種鳥,它是文鳥科-麻雀屬下的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中國有5種,分布十分廣泛,我們平時叫不出名字而用「小鳥」來代替的鳥類,大多時候都是麻雀。說到麻雀,有一點它和人人喊打的老鼠是一樣的,兩則都是高度跟隨人類社區的動物,換句話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基本可以看到它們。
  • 留住麻雀
    早春,我走在園區石階小道上,忽地看到不遠處有幾隻麻雀,正在殘雪下面,吃力地用褐黃色的小爪子和黑色的嘴巴刨吃著什麼,叨一口,使用那雙警惕的小黑眼睛四下張望一下。當它們看到我時,想要飛。我停下了腳步,它們或許捨不得草坪裡殘留的草籽或草葉兒什麼的,或許以為我離它們還遠,不會傷害它們,所以又接著在那裡刨著、叨著。
  • 麻雀怎麼這麼難養?老一輩說麻雀會「氣死」,原來是真的
    其實不單單是麻雀,任何一種野生動物置於狹窄的環境中都會出現不適的情況,對於馳騁在天空的鳥來說更甚。麻雀貪吃,有些飼養的麻雀會被餵得很肥。有經驗的人會去遛鳥,搖動鳥籠,鳥在晃動中抓緊橫杆並揮動翅膀保持平衡,以此來鍛鍊腳和翅膀。
  • 小餐館菜譜首推炸麻雀 北京森林公安突查救鳥千隻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小餐館菜譜竟首推炸麻雀    果林裡,三張粘鳥網相連長達百餘米;餐館裡,菜譜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炸麻雀」……正值候鳥遷徙,人類的濫捕濫殺讓不少鳥遭滅頂之災。近日有愛鳥人士向北京晨報反映,通州喬莊建材市場內的上營花鳥市場販賣北京市一二級保護鳥類。
  • 美國國鳥是白頭鷹,法國國鳥是高盧雄雞,那中國的國鳥是什麼呢?
    鳥兒在我們日常生活是很容易見到的,鳥兒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對我們也是非常的友好,所以很多國家都會選舉出自己國家的國鳥,那你知不知道在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國鳥,貓頭鷹是美國的國鳥,而印度的則是藍孔雀,那你知道我們國家的國鳥是什麼嗎?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被叫做「家麻雀」的是一種在歐洲常見的鳥類,喜歡在城市的工廠、倉庫和動物園裡做巢;而被叫做「樹麻雀」的則是歐洲鄉間樹上常見的鳥類。 ■趙序茅 麻雀由於太常見,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種類,以為見到的麻雀都是一個樣。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第一類鳥。
  • 麻雀夫妻空調內築巢 住戶怕鳥受傷用風扇抗高溫
    習慣了在小鳥鳴唱聲中醒來的汪銘感覺有些失落——半個月前有對麻雀夫妻在他家的空調機內築巢孵蛋,現在幼鳥們翅膀長硬了,便和爸爸媽媽飛離了這個臨時的家。汪銘說,怕空調的噪音和熱氣影響可愛的「鄰居」,他寧願買風扇來抵禦暑熱。
  • 所有人都認識的鳥兒——麻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講的是一隻麻雀雖然體型很小,可其內部容納的東西一個不缺,比如一些設計精巧的小公寓就可以用這個詞語形容。可是在野外,乃至自然界中,比麻雀體型更小的鳥數不勝數,例如鶯科的鳥,可為什麼但用麻雀舉例呢?
  • 貴陽一隻猴子捕捉到麻雀,瘋狂在麻雀身上找鹽分,讓麻雀一臉無奈
    在物質中,鹽分不論是對人類,還是對動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物質,而不同的動物獲取鹽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近日在貴州貴陽一動物園中,就拍攝到:一隻猴子捕捉到一隻麻雀,這隻猴子並不是要食用這隻麻雀,而是要從麻雀身上尋找鹽分,可麻雀在猴子手上,只能任由戲弄,無法逃走,一臉無奈。
  • 中國的國鳥應該是什麼?丹頂鶴和朱䴉:我們都不配有姓名嗎
    但是我們在選擇國鳥的時候可犯了難,最後只好通過網絡投票,出現了搞笑的一幕:麻雀以接近40%的選票,力壓朱䴉、丹頂鶴和紅腹錦雞,當選國鳥。這的確讓人驚訝:為什麼我國的紅腹錦雞不能作為國鳥代表?著名的珍稀鳥類丹頂鶴朱䴉也不能入選?今天就帶各位了解一些關於國鳥的冷門知識。
  • 在老家遇見麻雀(春節隨筆)
    一天早晨,我還是那樣懶散地睡在炕上享受溫暖時,無意間聽到了鳥叫聲,納悶,冬天會有什麼鳥呢。側耳細聽,聲音越來越大,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會好像飛在院子裡,撲騰一下又飛走了。趕緊穿好衣服站在院子裡向四周一看,心裡不由得一陣驚喜和狂跳,是麻雀,很多很多,樹上密密麻麻,房屋的瓦上有,電視天線上有,長草的院牆上有,離我不遠的豬槽裡也有。
  • 拆網行動|北京一小餐館菜譜首推炸麻雀,警方突查救鳥千隻
    在大興一飯館內,執法人員查獲140多隻麻雀。果林裡,三張粘鳥網相連長達百餘米;餐館裡,菜譜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炸麻雀」……正值候鳥遷徙,人類的濫捕濫殺讓不少鳥遭滅頂之災。近日有愛鳥人士向北京晨報反映,通州喬莊建材市場內的上營花鳥市場販賣北京市一二級保護鳥類。
  • 麻雀、喜蛋:遠去的熟小菜
    吃麻雀阿Q一下,感覺如吃微型袖珍縮小版的雞;特別是扯起兩條麻雀腿時。圖說:麻雀雖小,咪道濃。與雞相比,麻雀的貨源不具優勢,因沒家養。上海人平時講的「養家麻雀」,是指馴養成功的麻雀。弄堂裡的一個朋友,把捉到的麻雀,頭頂塗紅藥水做記號。頭上一灘紅,冒充不了丹頂鶴。馴養是在腳上綁個繩,往外一丟,嘴裡叫喚它,往回飛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