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陝西省轄地級市,古稱下邽、蓮勺,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陝西省東部,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季風氣候。渭南東襟黃河與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毗鄰,西與西安、鹹陽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裡,距鹹陽國際空港80公裡。鄭西、大西2條高鐵在此並站交匯,隴海、西南等6條鐵路與連霍、京昆等3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省道縱橫貫穿,是中東部地區進入西北門戶的交通要道。
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1982年,華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華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陝西省澄城縣堯頭鎮有一處國內罕見的民窯群遺址,面積達4平方公裡,制瓷歷史長達千年。清代民國時期,堯頭制瓷業到達鼎盛,「堯頭窯」燒制的碗、盆、罐、甕等民間陶瓷器具粗樸耐用,行銷多省,名聲遠揚。時至今日,堯頭窯遺址仍有保存較完整的古窯30餘座、古民居75處,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古窯址遺址群,被稱為「中國原生態陶瓷的活化石」和「中國現存最大的天然民窯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堯頭窯從唐朝至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
富樂國際陶藝博物館群座落在陝西富平陶藝村的千畝果林園中,佔地130畝,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是國內首家以現代陶藝為主題的陶藝博物館,由富陶集團和北京樂陶苑許以祺博士共同合作興建,博物館群的規模由一座主館,十多座世界不同地區、國家的分館和一座陶藝文獻中心組成,館內已收藏展出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位陶藝家的近萬件不同風格的陶藝作品,旨在推動當今世界陶藝事業的發展,促進國內外陶藝家的互動,陶藝資訊的交流,舉辦團體及個人陶藝家作品展,收藏和永久陳列高水準的陶藝作品。
洽川風景區在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懷抱裡,有一顆明珠,這就是陝西省洽川風景名勝區。洽川,位於渭南市合陽縣城東20公裡的黃河二級臺地上,總面積165平方公裡,素有「小江南」之稱,是我國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溼地、著名的自然風景名勝區。洽川風景名勝區,依地形地貌特點,可分為黃河灘涂、水鄉田園、莘塬山嶽、東雷抽黃、森林屏障等景區。景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歷史遺蹟和現代工程相輝映,內容豐富,品位極高。洽川黃河灘涂溼地約15萬畝,生長著茂密的蘆葦、沙蓬、野蒲和各種水草,一望無際。湖泊星羅棋布,水路撲朔迷離,魚蝦成群,鳥語花香。
豐圖義倉位於在陝西省大荔縣城正東17公裡處朝邑糧站大院內。豐圖義倉是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的一座民辦倉庫,是我國目前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該倉由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救時宰相」閹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建成,於光緒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當時被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解放後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豐圖義倉的主體建築是一座以磚結構為主的窯群式倉城,外觀酷似一座古城。倉庫建於倉城牆體之內,環內城一周排列窯洞58面,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倉城外又圍有土築寨牆,牆外有城壕。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華縣縣城東南5公裡處的秦嶺北麓,處於西安—兵馬俑—西嶽華山旅遊黃金線上,西距西安80公裡,東至華山30公裡。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連霍高速、310國道從公園前穿過,交通十分便捷。公園總面積6300公頃,森林覆蓋率90%,由少華峰、潛龍寺、紅崖湖、石門峽、密林谷五大景區組成。公園自然特色以「峰峻、石奇、水秀、林茂」為主,既有北方山水雄渾大氣的特徵,又有南方山水婉約靈秀的意韻,而且四季景色變幻無窮,春季,翠柳報春,山花爛漫,彩蝶飛舞;夏季,鬱鬱蔥蔥,綠茵如蓋,柳溪蔭濃;秋季,滿山紅葉,五彩繽紛,如詩如畫;冬季,松柏青翠,銀裝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