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故鄉個炊煙
作者:葉振環
滬語改編、朗讀:何秀萍
文字修正、指導:丁迪蒙
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7分20秒。
長期蹲勒城市鋼筋、混泥土個森林當中,老多人已經根本勿曉得農村個炊煙是啥個物事了。就是現在長期蹲勒農村個小囡,隨牢仔生活方式個改變,也已經難板看得到炊煙了。前一槍,我開車回到崇明老家去探親,讓我又一趟看到了伊個留勒記憶當中個嫋嫋炊煙。
回想小辰光,我住勒農村老家個祖屋裡,儕用田裡拾回來個柴草燒飯個。每趟翻造房子個辰光,瓦水匠儕會勒房山一側個屋頂浪砌一根粗壯個墨黜黑個煙囪。勿管風吹雨打、日升月落,每日天早、中、夜,每家人家個煙囪儕會升起一縷縷個炊煙,主婦儕會掐牢辰光燒好熱氣騰騰個飯菜等勒屋裡向個人回來。炊煙勒村莊裡升騰,飄蕩勒房子、樹林、河浜個上頭,搭草堆浪鳴叫個公雞,道路邊稻田裡慢慢叫走個老牛,奔走個驢車,爛泥地浪蹦蹦跳跳個小囡,田埂浪扛了鋤頭夜到回來個農夫……一道構畫出了一幅美麗怡人個鄉村風景。
我個故鄉勒崇明島東南腹地一側,地勢平坦,老早交通勿便,經濟發展一直比較落後。大概就是因為搿能介,故鄉個一切再顯得伊能個原生態。當年村莊裡大多數牆壁是爛泥壘個、屋頭頂深個稻草蓋個,除脫生產大隊伊臺舊個手扶拖拉機,每趟動用伊儕需要大修個,可以讓人感受到現代氣息之外,所有個生活儕要依賴牲畜耕、人力作。勒我個記憶裡,小辰光鄉村個風景大概搭幾百年前頭嘸啥變化。以致於學堂裡讀到「房簷低矮小,頂上青青草」、「莫笑農家白酒渾,豐年殺羊把雞燉」等描繪老家風光個打油詩詞個辰光毫勿費解,搿眼描繪個就是我故鄉個風景呀。每趟要到吃飯個辰光,淡淡個藍顏色個、稍微帶眼火星個炊煙就會得從高低勿一個煙囪裡向升起來,勒陽光照耀下頭個輕紗霧靄當中,村莊越加顯得古樸、恬靜、安詳。過脫一歇之後,村子裡就陸續響起大人叫小囡回來吃飯個叫喊聲。有眼燒好飯個婦女會得端牢盛滿薄粥個老老大個瓷海碗,一邊吃一邊串門,看看鄰居拉吃點啥,有辰光還會得嘴巴饞,主動到人家個碗裡夾筷子菜嘗嘗味道。伊拉邊走邊聊,一碗飯個辰光可以繞遍整個宅院個勿少人家。更加結棍個還會到隔壁宅院去,順帶便帶眼外頭個新聞回來。鄉村個吃飯辰光是可以讓終日勞碌個人感受到甜蜜搭仔快樂個,從慢慢叫消失個炊煙裡品味到生活個幸福搭仔溫馨。
珍惜總歸是勒失去之後。「文革」失學以後,參軍到北方個海防駐地去,每趟隱隱約約看到軍營外頭農家個炊煙升起,總歸要勾起我心底離家千裡搭仔對故鄉炊煙個思念。儘管搿是異鄉個,卻也撥我帶來一眼安慰。
炊煙裡飽含親情,有我無法忘記個童年,還有難以描述個傷痛。從軍、從警個45年裡,祖母、父母親搭胞兄先後離世,長眠勒砂鍋港河旁邊個墳裡向,搭江堤旁邊個水杉、蘆葦相伴。工作忒忙,伊拉去世我嘸沒去送終,講句閒話。雖然親人可以理解個,但是每趟想到搿搭,內心深處總歸是充滿愧疚、遺憾個。現在,故鄉年輕人大部分外頭去發展了,只有少數孤老留守勒屋裡。中浪向,炊煙只有幾根勒慢慢叫升起來,過去個幾十根直衝雲霄個景象已經成為歷史了。
我思念故鄉老宅個炊煙,更加思念炊煙下頭個故鄉老宅,但,絕對勿是期望炊煙而引起PM2.5超標,造成現在滿天霧霾個災難。
嫋嫋炊煙將會離阿拉越來越遠,但勿管勒啥辰光、啥地方,故鄉個炊煙儕會得留存勒我個記憶裡,伊搭有我童年個夢幻、還有對遠去個親人個思念。
(本文朗讀者)
來源:「吳越小豬」公眾號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上海話朗讀】故鄉個炊煙》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