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上半年,西安百貨圈裡便傳開了「大洋百貨要關店」的小道消息,終因昨日一紙告示水落石出,今日,正式閉店停業,並將加緊「收尾工作」。據悉停業後大洋百貨也不會在另覓新址,將正式退出西安百貨圈,這是近年以來繼大商新瑪特、小寨金鷹、東大街百盛、曲江世紀金花後,西安核心商圈內關掉的第五家百貨,它們接二連三的和古城人民說再見了。
國內商業大鱷
大洋百貨集團有限公司於2002年5月註冊成立,由原上海太平洋百貨公司王德明攜團隊共同創立,出資股東主要為臺灣及香港兩地的上市公司。大洋百貨先後在福州、蘇州、南京、泉州、無錫、常州、武漢、重慶、等14個城市開設有19家店,營運總面積超過68萬平方米,集團資產總額達人民幣30億元。2012年06月06日,大洋百貨在臺灣掛牌上市。
隨著我國內需的擴大,大洋百貨集團積極在全國擴張,並根據不同的市場規模和消費能力區分為三種類型的主題百貨,分別是「精品百貨」、「時尚百貨」和「生活百貨」,而來到西安,則是在2009年。
位於西安市蓮湖區北大街118號的宏府大廈內的西安大洋百貨(開業時間:2009-09-19),於2009年9月19日開業,登陸西安核心商圈——大鐘樓商圈,附近有西安地鐵1、2號線的換乘站北大街站。當年開業時受到了強烈的關注,因為此前和它於同位置的家樂福由於經營問題而關門異地開業。
開始之時在北大街成功引入了味千拉麵、土大力、DHC等品牌,並且配以高折扣的吸引力,曾被業界看好。大洋百貨的開業,延伸了鐘樓商圈,讓鐘樓商圈向北擴深。網友回憶表示「09年第一次逛大洋,那會品牌多價格還優惠,是西安第一家搞200當500花的商場,每次活動買卡交費都要排長隊!大部分衣服都是在大洋買的,因為大洋最便宜,每次去都是滿載而歸,還能免費停車,這一年來品牌越來越少,心裡知道早晚得關門,但這一天來的時候真的太捨不得了,以後一定得回來!」
但,北大街歷史上多為居民區,商業並不發達,這一路段商業定位一直是老西安人口中的銀行金融街和數碼電器街,並且隨著手機市場的不斷擴大,西安的手機市場都圈在了北大街與西華門周圍,其他商業形式基本上是無地自容。對於北大街來說,傳統百貨業雖多卻難有新意,新品牌的不斷入駐卻也難掩打折促銷、人流稀少的事實,地鐵一號線二號線的全面貫通似乎也無法挽救北大街上百貨業的命運。
大洋百貨2013業績說明,2013西安大洋百貨營業收入約1億3千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700萬元,虧損1億零5百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175萬元,西安的業績不是全國最低的,但還比不過湖南的衡陽,湘潭,虧損卻是全國最厲害的。
近年來西安已經迎接了眾多新開業的購物中心,諸如印象城、熙地港、老城根G park、高新中大國際等項目,並將在2017年達到商業開發高潮,出現井噴。面對各種衝擊,多數商業綜合體選擇了「融合、創新」,並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模式」,化他力為己力,通過驚奇景觀、遊樂設施、攀巖冰場、親子手工等各種體驗性、互動性強的元素來吸引客流,同時在停車、導視、消費便利性等各個層面上兼顧顧客感受,最大化發揮「體驗與服務」。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隨著西安城建規模急速擴張,多商圈已基本形成,且交通出行方式的變化更加助力消費習慣的分流與改變,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也雪上加霜般的為純百貨來了多重困境。這些曾經繁榮百貨的變化,也帶著我們的記憶逐步成長,漸漸消散。
西安那些離開我們的購物中心
東大街唐城百貨
距離西安鐘樓不足百米,上世紀90年代曾與西安民生、開元作為本土三大主力百貨商場領軍西安百貨市場。當年那句經典廣告詞「唐城百貨,在您心中,伴您生活」成為歷史。
北大街商場
為了保證地鐵二號線北大街站順利施工,在西安人心目中有著近40年輝煌史的北大街商場,按照計劃已於2008年2月28日拆除。
東大街華僑商店
誕生於民國時期,原為花紗布公司,曾名中山大樓。一直到70年代,三層高的中山大樓為東大街的最高建築。2011年,因西安東大街拓寬改造,華僑商店被拆。
解放路新瑪特
大商「兵敗」西安,進駐3年便尷尬「出局」,於2013年9月1日關閉。
小寨金鷹
2014年9月28日,西安金鷹小寨店門口出現一張「告西安金鷹小寨店顧客書」,表示金鷹小寨店將正式歇業。
曲江世紀金花
2015年底,身為西安百貨業巨頭世紀金花旗下的世紀金花星光城已悄然關門大吉。
怡豐城
2016年3月12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的豐樹集團中國總部宣布,豐樹集團已出售了西安怡豐城。
東大街百盛
2016年6月1日,西安東大街百盛正式發出閉店通知,曾經紅極一時的東大街,曾經萬千時尚匯聚,給西安人留下許多兒時回憶的東大街百盛,在一個潮溼多雨的初夏退出西安商業舞臺。
本文轉載來自:悅西安 Devin,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