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笑工場新湖南大廈劇場——
李金鬥、大兵收新徒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李丹
「跟我學相聲,不要立志做相聲表演藝術家,而要當相聲藝術家。跟我學習,不學表演,學文學、學創作,爭做相聲作家,這是我的教徒之法,也是我的成功之道。」11月11日,笑工場新湖南大廈劇場,面對7位新徒弟和全場觀眾,著名相聲藝術家大兵提出了徒弟拜師學藝的首要要求。
當天,大兵的老師、著名相聲藝術家李金鬥也喜獲新徒——湖南青年相聲演員熊壯拜在其門下,成為大兵的師弟。中國相聲傳承譜系多了新成員,湖南曲藝界增添了新力量。
「南派相聲好在哪裡?作品好。」大兵進一步解釋了他對徒弟的首要要求。《免費電話》《誰讓你是優秀》《熱情服務》《樓上樓下》《喜喪》……回顧大兵的成名成家之路,20世紀90年代,他正是靠著一部部出色的原創相聲作品,從長沙走向全國。
兩場收徒儀式都是隆重又簡樸,既尊重了中國相聲的傳統禮儀,儀式感十足;又考慮了新時代的思想和特點。
大兵收徒儀式首先舉行。曲藝界的3位藝術家周衛星、劉穎、趙衛國分別擔任引師、保師、代師,先上場落座,見證拜師儀式。這是相聲界拜師的一大特色。「師叔引進門,修行靠大兵」「我六十好幾了,也幹不了幾年了,最多還幹30年」……作為曲藝高手,引師、保師、代師金句頻出,逗得觀眾笑聲不斷。
爾後,黃榮、邱玉初、孟凡遼、張逵、餘扶貧、周茂、黎紅譜7位徒弟上場。他們進入笑工場從事相聲表演都有3年以上,已經在湖南相聲界小有名氣。
大兵攜夫人上場,居中就坐。眾徒弟給師父師娘敬拜師茶,師徒互贈信物。
如何傳承發展好相聲藝術,師父們有話說。
保師要向師父及觀眾保證徒弟的人品。於是,保師劉穎語重心長,向年輕的相聲演員們交代了「五道兩做」:守正道、懂規矩、重情義、知榮辱、能進退,做人吃虧、做藝吃苦。
「今天,7個年輕人拜在我的門下,我對他們的藝術負責,對他們的言行負責。」大兵說,「笑工廠創建10年,目標之一就是為湖南曲藝界培養後起之秀。我們沒有白做,培養了一批觀眾認可的新秀,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他希望徒弟一輩子愛相聲,「要想著如何為相聲添磚加瓦,而不是從中索取什麼」;珍惜機會,把相聲界的前輩都當做老師,團結同道中人,這樣湖南曲藝界才能恢復活力。
在收徒儀式上,大兵隆重向觀眾介紹了3位已故的湖南曲藝界的大德先賢:歐德林、彭延坤和楊志淳。希望徒弟以先輩為榜樣,努力進取。
在李金鬥收徒儀式上,李金鬥向徒弟熊壯贈送了4本書。他說,大部分相聲演員對相聲的歷史不了解,不忘初心,才能讓相聲藝術發展得更好。
最後,李金鬥帶領在場全體相聲後輩向相聲泰鬥趙振鐸的照片鞠躬。禮畢。
當晚,收徒儀式慶典演出在笑工場新湖南大廈劇場舉行,李金鬥、大兵領銜,師徒聯手帶來精彩相聲。笑工場現在有兩處「大本營」:天心閣劇場每周五到周日晚演出;今年夏天啟航的新湖南大廈劇場,每周五、周六晚演出。長沙又多了一處歡笑地,一個南派相聲的創作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