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6387公裡的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自西向東流經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湖南、江蘇、上海等八省二市一區,流域面積達中國陸地面積的1 /5,流域地區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46%,串聯起中國最富庶的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在這條經濟帶的上遊,有一座城市被譽為「萬裡長江的第一城」,它就是宜賓。
宜賓,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有「萬裡長江第一城」的美譽,更是被行業稱為「中國酒都」,這是一座滿城瀰漫酒香的城市。
宜賓的釀酒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由當地的土著僰人釀造,有「釀酒三千年,僰人開先河」的美名流傳。
唐代時,宜賓時稱戎州,流行以四種糧食釀製一種「春酒」,詩人杜甫從嘉州(今樂山)乘船東下戎州,飲過此酒後賦詩《宴戎州楊使君東樓》:「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春酒」也就隨之更名為「重碧酒」。
至宋代,宜賓當地土豪姚君玉,以當地泉水和蜀黍、粟、大米、糯米、蕎子五種糧食釀酒,得酒甚美。謫居宜賓的黃庭堅品嘗後做《安樂泉頌》贊其美味,稱其「姚子雪麴,杯色爭玉。得湯鬱郁,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
今天,在中國的白酒版圖中,四川白酒產量佔全國的46.7%(2019年規模以上酒企統計數據),宜賓的白酒產量佔四川的18%,差不多中國市場上每十瓶白酒,就有一瓶來自宜賓。
1、宜賓,出產了中國最值錢的泥土
在城市的繁華中心,商家都喜歡用「寸土寸金」來形容自身的地段優勢,不過這只是一句修辭手法而已。但是在宜賓,「寸土寸金」卻是一句十分嚴謹的描述。
曾有宜賓當地的酒廠員工,盜竊了本廠的窖泥私自出售,事後這一袋窖泥的估價,達到了18萬元。一袋泥,十八萬,夠豪橫,不過這在「國寶窖泥」面前,還真不值得一提。2005年4月,來自宜賓的一塊老窖泥出現在中華世紀壇「世紀國寶展」上,作為國寶級文物公開進行展示,事後這塊「國寶窖泥」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和普通的國寶不同,這塊「國寶窖泥」是自明朝開國之年以來至今未曾間斷使用的「活文物」,每一克的古窖泥裡含有幾百種、約十億個參與白酒釀造的微生物,被科技界稱為「微生物黃金」,其價值早已經不是「寸土寸金」所能形容,堪稱無價。作為「酒都」的宜賓,其土地究竟有何魅力,可以讓窖池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宜賓,具有水稻土、新積土、紫色土、黃壤、黃色石灰土、黃棕壤六大類優質土壤,其中一種特殊的弱酸性黃粘壤,土壤粘性大,富含有機物和磷、鐵、鎳、鈷等多種礦物質,非常適合釀酒有益微生物的繁衍。
以這種土壤製作窖泥,裡面含有大量的己酸菌、丁酸菌、乳酸菌、甲烷菌等窖泥功能菌,形成了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釀酒微生物生態環境,促進相關醇類 、酯類等香味物質的形成,對產生濃香型白酒的典型風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證了宜賓酒的獨特風味。
2、這裡,氣候更適合釀酒
在宜賓,有著世界上集中面積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區——蜀南竹海,這首先要得益於宜賓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
宜賓市處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在此交匯,地形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態勢,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兼有南亞熱帶的氣候屬性。具有氣候溫和、熱量豐足、雨量充沛、光照適宜、無霜期長、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點。釀酒的基礎就是微生物,這是行業的共識,今天中國名酒的分布,呈現明顯的南方多於北方,內陸多於沿海的特點。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南內陸的自然氣候,更適合釀酒微生物的繁衍和代謝,且更適合微生物穩定聚集。
溫度和溼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的重要環境因素,當溫度超出微生物承受的最高或最低溫度時,即停止生長或死亡,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則生長最為旺盛。今天的自然界內,絕大對多數的微生物屬於中溫性微生物,其最適宜溫度為25℃~37℃。在業內,宜賓屬於川酒的「川南產區」,這裡擁有宜賓和瀘州兩大重量級產區,綜合宜賓在內的多個產區城市氣象資料,有統計數據表明,川南的月平均溫度、月平均最低溫度都明顯高於川西平原地區。
具體到宜賓產區,其年平均地面溫度為20℃,年平均降雨1177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81%,而且氣溫年較差最低,年均日較差比其他地區低。
在濃香型白酒的主產季(10月到翌年5月),宜賓日較差都比其它地區小,日夜溫差小有利於酒質穩定,且全年潮溼的氣候也有利於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綜合這些氣候條件,使得宜賓本地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繁衍和代謝,從而為美酒釀造提供了獨特的優勢。
3、宜賓,泉香而酒洌的當代演繹
宜賓,萬裡長江第一城,僅從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座被水「浸潤」的城市。據統計,宜賓境內有長江、長江、岷江、金沙江、南廣河、長寧河、橫江河等大小河流600多條,水資源異常豐富。 就水質而言,岷江和金沙江都源自中國西部的高原雪山,以冰雪融水為主。低溫使得腐敗性細菌在江中難以生存,山區讓江水在流進過程中更容易獲得兩岸山體中的礦物質,因此水質自然更加純淨和優質。
整體而言,宜賓區域的水質清澈甘潤、水質硬度低、酸度適中、含多種微量元素,是釀酒的最佳用水。
相關酒廠的檢測數據顯示,宜賓地區的釀酒泉水,經過處理後軟水硬度極低,金屬含量合理,非常適用於白酒釀造。對生產的成品酒檢測發現,其中人體必需元素 K、Na、Ca、Mg、Fe、Cu、Cr 等含量豐富,又未超過允許的最高含量,有毒有害元素 Pb、Mn、Cd、Al 等含量遠在國家標準之下。泉香而酒洌,宜賓豐富而優質的水資源,成為宜賓產區品質保證的重要因素。
4、精華五糧,搬不動的宜賓釀酒資源
在濃香型白酒的大家族中,又可細分為多糧濃香型和單糧濃香型,前者,正是宜賓產區的主流產品,川酒集團的多糧濃香基地,就坐落於宜賓。多糧濃香,顧名思義即是以多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目前業內較為主流的為「五糧型」,即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為原料。業內有「高粱產酒香、大米產酒淨、糯米產酒綿、小麥產酒衝、玉米產酒甜」釀酒口訣。五種釀酒原料的相互融合,各取其妙,最終成就了多糧濃香的獨特魅力。
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農業生產的優勢不言而喻,具體到宜賓,其六大類優質土壤及區域性高溫高溼氣候,非常適宜種植糯米、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
特別是宜賓紫色土上種植的高粱,屬糯高粱種,所含澱粉大多為支鏈澱粉(支鏈澱粉多的釀酒原料,出酒多,品質好),是宜賓五糧型白酒特有的釀酒原料。
如今在宜賓本地,已經形成了「本地大酒谷」、「糯紅高粱」、「蜀釀稻穀」、「酒王玉米」等釀酒專用的特色農作物,域內釀酒專用糧食種植面積達160萬畝,比2019年種植面積增加約56.8%。 2020年,宜賓還推出了《宜賓市釀酒專用糧基地三年提升行動方案》,計劃實施釀酒專用糧基地三年提升行動,建設高品質和可溯源的釀酒專用糧產業基地,以保障名酒效益,夯實宜賓市「打造世界頂級白酒產區,建成中國白酒第一城」的原糧基礎。這其中包括規劃建設10個萬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成立科技攻關團隊,選育20個以上釀酒專用糧品種,完善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和特色產品標準。
集地、水、氣候、糧食等諸多優勢於一體的宜賓產區,可謂天寵地愛,為酒而生,其出產的白酒品質,自然冠絕華夏。
今天,川酒集團除了在宜賓建設多糧濃香酒基地外,還圍繞白酒核心產區,多點位布局,在瀘州、成都等地建設濃香、醬香、濃醬兼香型白酒生產基地,五大產區共擁有窖池數萬口,產量超10萬噸,成為川酒集團打造「國優矩陣」,踐行「釀老百姓喝得起的純糧好酒」的堅實基礎。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