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開班。本次辣條專業班共有59位學生,專業開設擠壓膨化機理、食品質量與安全、市場營銷等課程,為辣條行業輸送人才。
該新聞一出,好多網友紛紛表示慕了慕了,這簡直無限量吃辣條啊!還有人說生產辣條都這麼專業了,以後可以更放心地吃了!
且慢且慢,從健康的角度,春雨君不得不煞風景地來一句:辣條雖好,也不要貪杯哦~
從古至今(小時候到現在),大江南北,江湖各處,無不流傳著關於辣條的傳說:
吃辣條會得胃潰瘍;
辣條就是零營養的純垃圾食品;
吃一次辣條等於喝3次馬桶水;
......
咳咳,雖然都是不好的傳說,讓辣條看起來惡貫滿盈,但幾乎沒人能拒絕它:色澤鮮香、價格低廉、口味簡單粗暴......每一條都直擊靈魂,如果有「最受歡迎零食榜」,辣條絕對能位列前三。
所以,辣條到底有什麼魔力,竟使我們欲罷不能?關於它的種種傳聞,又是真是假呢?
辣條也分「三六九等」
辣條,平平無奇的麵粉(或豆皮)集大成者,媽見打的五毛零食之一,三大碗米飯的下飯神器,各種腸胃疾病的背鍋俠......
但是,有些時候,辣條並不是背鍋俠,而是黑鍋本鍋。
在我們小的時候,許多辣條都是小作坊生產,它們缺乏資質,生產原料來源不明,製作過程也不衛生,添加劑更是胡亂使用,這種情況下,吃完不生病簡直就是腸胃堅強。
但這是辣條的錯嗎?辣條這麼好吃,怎麼可能有錯?錯的一定是黑心作坊!
於是,為了遏制辣條的衛生亂象,各地相繼出臺了地方生產標準規範。期間,國家有關監管部門也多次發文明確辣條食品分類,要求加強監管。
2015年原食藥監總局下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嚴格加強調味麵製品等休閒食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將辣條歸為調味麵製品管理。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在《關於愛德萬甜等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添加劑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又名甜蜜素)等6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量和使用範圍的公告》中明確,調味麵製品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歸屬於「方便米麵製品」。
由此可以看出,此前標準一直比較混亂,地方標準和國家標準也不一致,不僅產品分類不同(如河南省和國家有關部委將辣條分類為方便食品(調味麵製品),湖南省將辣條定義為擠壓糕點),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也不一致。
為了徹底解決辣條標準問題,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6月下發《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麵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凡與此不一致的,應當於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生產企業要按照GB 2760-2014中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至此,如果說以前的辣條是「無良遊民」,現在儼然是食品界的「正規軍」了。因此,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出來的辣條,在食品安全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些人覺得辣條「童年的味道」變了,應該是不衛生的味道變得更安全衛生了。
如此一來,辣條自然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忍不住嘴饞想吃的話,一定要選擇有正規生產廠家的辣條,不要選擇朋友圈微商或其他平臺賣的所謂「網紅」辣條,不衛生不安全還貴貴貴。
即使安全衛生,辣條也不能多吃
自辣條被統一標準以來,其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衛生,而且健康(當然這部分純屬廢話,追求健康的話誰吃辣條啊!)。
春雨君廢話少說:首先,不能說辣條毫無營養價值,因為辣條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和豆皮,它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不管經過什麼樣的加工,澱粉和蛋白質都還在,說辣條沒有營養就太片面了,最多只能說它營養價值不高。
其次,不能說辣條會造成胃潰瘍,導致胃腸潰瘍、穿孔的因素有很多,常見的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氯吡格雷等藥物;胃排空障礙;燒傷、顱腦損傷等應激狀態等。如果是拿辣條當飯吃導致胃潰瘍,那應該是飲食不規律的問題。
最後,前面兩段並不是辣條的洗白,雖然「正規出身」的辣條幾乎不會導致腸胃疾病,但它依然是垃圾食品。辣條所含的能量較高,每100g辣條含有能量1500-1700千焦,能夠提供日常能量攝入量的20%左右。
另外,辣條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鹽、味精等調味料,使得每100g辣條的鈉含量高達2000-3000mg。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的推薦,成年人鈉的適宜攝入量為1500毫克,如果你吃一包100g的辣條顯然會使鈉攝入量超標。
以上,廢話結束,各位看官可以邊吃辣條邊看下一段了。
這幾種零食可以每天吃
雖然辣條不健康,但不能說所有的零食都不健康,有一些零食,每天適量吃一些,還是有助於營養均衡的。
但是在吃零食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一個點:零食始終只是三餐外的補充,每天三頓正餐才是我們獲取食物和營養的主要來源。零食提供的總能量不要超過每日總能量攝入的10%。建議每天吃零食要次數少,食用量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影響了吃正餐。
跟我默念三遍:零食不能代替主食,零食不能代替主食,零食不能代替主食。
好,接下來可以做筆記了。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零食分為三個級別:
可經常食用:每天都可以適當食用一點的,食物一般屬於低脂低鹽低糖類,如燕麥片、酸奶、牛奶、新鮮水果或蔬果汁。
適當食用:指每周可以食用2-3次,因為含熱量,脂肪或鹽分,糖類高。如奶酪、巧克力、水果乾、薯片、含糖飲料等。
限制食用:每周食用1次或者更少,主要含高糖、高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如過甜的糖果類、油炸類、罐頭水果、蜜餞、煉乳、添加各種食品添加劑的食物等(辣條就在此類)。
所以說,最健康的零食應該是純天然、新鮮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原味堅果、奶製品等,退而求其次的話,低糖低脂低鹽的加工食品,勉強也算健康零食。
總之,經常吃辣條確實對健康不好,如果有吃零食的習慣,應儘量選擇健康零食。但辣條的危害也沒有傳聞中那麼誇張,下次當你吃辣條的時候,如果旁邊再有人說「辣條和粑粑一樣髒」之類的話,你可以淡淡地發出挑戰:我敢吃一包辣條,你敢去吃嗎?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馬冠生.吃辣條能吃出怪病嗎[J].生命與災害,2018(01):40-42.
[2]陳皓,劉煜俠,許國忠.淺談辣條標準發展和市場現狀[J].食品安全導刊,2020(18):4-5.
[3]趙強. 讓網紅「辣條」步入發展正軌[N]. 中國質量報,2020-01-06(004).
[4]戴先任. 讓「髒辣條」變成健康口味[N]. 湖北日報,2019-12-12(007).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