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變成圍城,有人千方百計想進來,但城內的人卻千方百計想離開!一項調查發現,在所有15歲及以上人士中,有11.2%的表示若有機會會打算離開香港到其他地方生活包括居住或退休、工作或做生意、讀書或進修,港人移民傾向增加,新一輪的移民潮悄然來臨。
眾所周知,港人移民的歷史悠久,目的都是為了尋求更好更有保障的生活,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港人就已經出現了多次間歇性的移民潮,如1967年、1997年前等,許多港人移居外地,取得護照後再回港繼續打拼。
調查說話
在香港統計署2020年6月29日發布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1號報告書》調查中,於2019年4月至7月期間,調查成功訪問了約10000個住戶,而受訪住戶內共二萬多名目標訪問對象,被抽選作個別訪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推算香港有699400名15歲及以上人士,有想過將來離開香港到其他地方生活,包括居住或退休、工作或做生意、讀書或進修,佔所有15歲及以上人士的11.2%。而當中約有266200人有興趣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佔所有想過將來到香港以外地方生活的15歲及以上人士的38.1%。而其中65歲上組群有60.1%,比率最高,其次是55歲至64歲人士,同樣有近6成。
值得注意是,調查期為去年4月至7月期間進行,結果未必完全反映現時實況。
大灣區成首選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出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1號報告書》中可得知,在2019年4月至7月期間進行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中,關於香港市民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結果來看,大灣區內地城市對於香港居民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香港居民的比例逐漸提高,其中6成65歲以上老人佔比例最高。
在此次調查統計中,約266200人表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佔所有有想過將來到香港以外地方生活的15歲及以上人士的38.1%。當中約220300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約63500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工作或做生意,約7200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讀書或進修。當中選擇到內地大灣區生活的人中,65歲上組群的有59.6%,佔比率最高,其次是55歲至64歲人士,佔55.2%,而年紀越輕的,到大灣區生活的興趣卻越低,15歲至24歲的組群只有13.8%,25歲至34歲的為18.7%。
至於興趣低或者沒有興趣來內地大灣區生活是否意味著他們不認識大灣區,根據統計調查結果顯示:93.8%的15歲及以上人士有聽說過粵港澳大灣區。其中,深圳、廣州及珠海是首三個最為人知曉的內地大灣區城市。當中最為了解的分別是15歲至24歲、25歲至34歲、45歲至54歲及55歲至64歲組群,有96%或以上;當中最有興趣到大灣區生活的65歲以上組群則有86.6%,比率已是各群組最低。
此外,極有興趣或頗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的15歲及以上人士中,教育程度達專上水平或以上的有19.9%、中學程度的為47.8%,最有興趣的是小學或以下程度人士,有66.8%,希望到大灣區生活的,主要因為家居、住宅面積較寬敞及消費水平較低。
醫療及福利條件影響港人意願
至於在有想過將來到香港以外地方生活,但沒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的15歲及以上人士,以及沒有想過離開香港到外地生活的15歲及以上的人士中,14.4%的人表示:【假如提供與香港相近的醫療服務】,那麼這會增加他們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的興趣。
而14.1%的人則認為如果【香港醫療及福利】可以在內地大灣區城市享用,則更可增加吸引力。再者約13.2%的人則認為【提供跨境交通費津貼】會是加分項。
寫在最後的話
值得一提的,調查期為去年4月至7月進行,當時剛好是發生連串社會事件的開端,所以結果未必完全反映現時實況。現時修例風波、政治爭拗、社會撕裂嚴重等問題愈發嚴峻,相信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移民帶來更大的衝擊,再者香港的樓價過高、生活成本高等也是影響的因素,但小港妹也想和大家說下,移民有一定風險,如收入、醫療、飲食習慣等,在決定前應該認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