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實際權力很大,到底能擔任什麼官職?

2021-01-10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將官。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大佐軍銜,其實,大佐屬於中級軍官,實際權力並不算小。

首先,我們看看日本軍隊的編制。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到了抗戰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一兩個師團已經無法滿足作戰需要。為了協調各個師團,日本軍隊前後又建立了軍、方面軍、總軍等編制。其實,日本原本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和清朝一樣的模式。日本的閉關鎖國更加徹底,日本德川幕府前後6次下大了封國令,不準與西方各國進行商業往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的後期,當時,美國艦隊敲開了日本的國門。隨後,沙俄、英國等國家都強迫日本籤署不平等條約。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和清朝的情況類似。但是,日本的反應非常快。日本各界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明治天皇開始親政。隨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從軍事、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學習西方強國。其中,日本開始組建近現代的軍隊,學習對象是法國和德國。

日本軍隊開始設計軍銜,日本的軍銜分為:大元帥、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其中,大元帥為日本天皇的標配,元帥則主要授予那些資歷高深、戰功顯赫的大將們,由於元帥的年齡都比較大,所以並不負責實際管理工作,屬於榮譽性軍銜。也許大家發展了,日本軍隊的軍銜中,只有大將、大佐和大尉,沒有上將、上佐和上尉。

這是因為在日語發音中,大和上的發音非常接近。為了避免混淆,日本軍隊乾脆沒有採用「上」這個等級。日本軍隊的佐官也是特色,只有日本軍隊採用了佐官。這是因為日本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仍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其中,就包括佐領這個官職。佐領逐步演化成了大佐、中佐和少佐,日本軍隊的佐官,相當於其他國家的校官。大佐、中佐和少佐,分別對應了上校、中校和少校。所以說,日本軍隊的大佐屬於中級軍官,但地位比較高。

我們看一下各種軍銜對應的官職,在日本軍隊中,大將軍銜一般擔任陸軍大臣、海軍大臣、聯合艦隊司令、總軍司令、參謀總長等官職。中將軍銜則擔任師團長、艦隊參謀長、軍司令官等官職,至於少將軍銜,則擔任旅團長、主力艦的艦長等官職。在日本陸軍中,大佐軍銜能夠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等官職。在日本海軍中,則是巡洋艦一級的艦長。一個日本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不同類型的聯隊,每個聯隊的聯隊長都是大佐軍銜。

在抗戰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空缺擴大,依靠日本原本17個甲級師團,根本不可能滿足戰爭的需要。因此,日本軍隊開始徵集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隨著軍隊總數的增加,各種軍銜也發生了變化。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的師團長們,基本上都是少將,因此出現了「少將多如狗」的說法。至於大佐軍銜,除了擔任聯隊長以外,還能擔任二三線師團的參謀長。到了二戰的末期,中佐軍銜也能夠擔任聯隊長。

在日本國內的大本營裡,也有一些大佐軍銜的軍官。由於大將、中將們才是當家人,大佐軍銜在大本營裡,最多算個參謀,也就是端茶倒水和跑腿的工作。大將和中將們,可以乘坐汽車出門。至於大佐們,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這是日本國內的情況,在前線的佔領區,則是另一個樣子。在前線的佔領區,日本軍隊控制了很多城市。這些城市的長官,基本上就是大佐或者中佐。

由於自己是一個城市的最高長官,基本上相當於土皇帝,實際權力非常大。至於那些前線的聯隊長們,在自己的部隊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也是實權人物。請注意,這都不是最奇怪的。那些丙級師團中,師團長和旅團長的軍銜都是少將,大佐擔任師團、旅團兩級參謀長。那些師團參謀長,雖然軍銜是大佐,但是論實際權力,比少將旅團長還大。如果大佐以師團參謀長的身份下達命令,即使旅團長不滿意,也必須服從。因為,對方擁有制約自己的權力。

雖然大佐和少將僅僅差了一級,但很多大佐一輩子都不可能被晉升為少將。很多日本軍官的仕途,在大佐軍銜戛然而止。在二戰末期,日本軍隊的大佐非常多,這個軍銜並不之前,出現了「大佐滿地走」的說法。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出現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二戰結束以後,由於日本是戰敗國,不能擁有軍隊。因此,日本軍隊被解散,日本軍銜被廢除。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日本建立了自衛隊,其實和軍隊的性質完全一樣。

日本自衛隊的軍銜,分為:將一、將二、將補、一佐、二佐、三佐、一尉、二尉、三尉等等。其中,一佐類似於當年的大佐。截至目前,只有日本自衛隊繼續使用佐官,其他國家則使用校官。與日本軍隊不同,我國軍隊的校官分為了4級,分別是大校、上校、中校和少校。其中,大校軍銜主要擔任師或者旅一級的職務。在蘇聯軍隊中,軍銜更加複雜,將官、校官和尉官都分成了大、上、中、少四級。

相關焦點

  • 日本軍隊的中將軍銜,地位非常高,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
    那麼,在日本軍隊中,中將軍銜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軍銜。日本軍隊的軍銜非常特別,日本軍隊的軍銜分為:大元帥、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其中,日本天皇為大元帥,全國只有一個。元帥屬於榮譽頭銜,主要授予那些資歷高深、貢獻巨大的大將們。由於元帥們的年齡都比較大,因此不負責實際事務,僅僅是一種榮譽而已。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今天要說的是日軍中的「大佐」,聽起來就應該是一個地位挺高的官職,那大佐在日軍中又是什麼樣的等級呢,是幹什麼的呢? 日本大佐在軍隊中權力並不小,基本上一個師的參謀長就由大佐擔任,甚至是旅團參謀長,參謀長便是指揮官身邊為其出謀劃策的人,他們在中將甚至大將身邊工作,所以實際權力比下面的少將旅團長還要大
  • 日本「大佐」可領多少兵?軍銜到底有多高?說出來難以置信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哪國軍隊,那都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團體,所謂軍令如山、不可撼動,戰場之上更是如此,而軍人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像李雲龍這樣戰場抗命如果被全軍效仿,那麼危害難以估計。可為什麼李雲龍只是被降職呢?一個原因是上級欣賞他的軍事能力,另一個原因則是其立下大功,李雲龍部正面擊潰坂田聯隊,擊斃坂田大佐。二這份功勞在真實歷史上,幾乎是同規模戰役中最大的戰功,那麼這個「大佐」到底是多高的軍階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其實在抗戰劇中,最常見的日本軍官就是大佐,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大佐,那你知道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寧當大佐不當少將嗎? 但這次改良並未持續多久,日本真正實行軍銜制是在明治維新之後了,當時日本天皇在伊藤博文的建議下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並在軍隊中實行「六等十六級」的軍銜制,自上而下分別是:元帥,將軍,佐官,尉官,準中士,下士和士兵,侵華戰爭中的日本軍官主要是將軍,佐官和尉官,每一級又細分為:大、中、少三個等級。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不過這些還是有存在一定的虛幻性,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影視劇中有些基本的軍銜以及年份都沒有研究,比如劇中時常會出現「大佐」一詞,很多人都好奇這到底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實際上,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傳播過去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有些姓氏都存在著中國文化的氣息。
  • 日本軍隊中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銜?難怪日軍人人搶著做
    日本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國家,最初的日本名為扶桑國,我國盛唐時期,萬朝來邦,其中就包括這扶桑國,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日本學習了我國的文化與漢字回國進行宣教傳播,後來的日本又學習了西方的軍事理論體系。因為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改革後國力增強,於是效仿了德國的軍事戰爭制度對我國發動了戰爭,就連軍官的軍銜與等級也一併效仿的德國軍銜。在很多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日本的軍官當中,等級最高的就是大佐了,而這大佐是什麼意思,在軍隊中又究竟是怎樣的等級呢?
  • 日本「大佐」可以領多少兵?相當於我軍哪個軍銜?說出來難以置信
    像什麼「手撕鬼子」還有在槍林彈雨中「獨孤求敗」一般肆意橫行的抗日英雄。這樣的美化雖然突出了形象,但是多多少少有些不符合歷史事實。甚至還有很多電視劇連基本的軍銜還有年份都沒有考究。比如在劇中經常出現的「大佐」一詞。到底相當於多大的官呢?首先我們知道,日本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引用過去的。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姓氏都有很多中國文字的氣息。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
  • 日本「大佐」手下有多少兵?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說出你可能不信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日本曾經像南京大屠殺一樣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然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日本士兵稱軍官為「大佐」,我們知道大佐是一個多大的官,他有什麼權力?他能率領多少人?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又能夠帶多少兵呢?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
  • 一個日本軍隊的旅團長,到底是什麼軍銜,能調動多少部隊?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講了日本軍隊中師團長軍銜和師團兵力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旅團,認真地說,在抗戰期間,能夠成功全殲日本軍隊的一個旅團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在崑崙關戰役中,我們的軍隊成功殲滅了日本軍隊第5師團的21旅團,擊斃了旅團長中村正雄。
  • 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
    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日本和中國的淵源一直都很深,據說日本的起源就在中國。當然,這件事有爭議,咱們暫且不討論。但是歷史上,日本向中國學習,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而日本的佐官,一開始也是進行輔佐職務。這一項官職,一直從公元700年前後延續到近代。當西方列強為了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時候,同在亞洲的中國和日本雙方都受到了侵略。日本人為了自強開始向西方學習,走上自強的道路。日本人在分析了西方列強之後,決定按照法軍的編制,開始編練新軍。當時的西方軍隊,普遍都是將、校、尉、士官四級軍銜,日本人一方面想學習,一方面又想保留傳統。
  • 日軍裡的「大佐」軍銜是什麼級別?影視劇中隨便被擊斃正常嗎?
    近些年來隨著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熱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的吐槽點,在這類片子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就是大佐了,幾乎每一場戰鬥就能打死一個大佐,然而讓人疑問的是真正的歷史上擊斃一個大佐真的有那麼輕鬆嗎?在日本軍官軍銜之中大佐處於什麼位置,權利大不大呢?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而在《亮劍》裡,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武器補給,李雲龍想要20箱手榴彈,結果張萬和讓他拿把大佐的指揮刀來換。那麼問題來了。日軍裡的這個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軍銜?
  • 一個日本軍隊的中佐,地位很尷尬,到底能夠調動多少軍隊?
    在眾多的抗戰劇中,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日本軍銜,例如什麼大佐、什麼少佐等等。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先後講了日本高級軍官的等級,以及指揮軍隊的數量。昨天的文章中,講了日本陸軍大佐指揮軍隊的數量。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日本陸軍中佐,不得不說,中佐軍銜十分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