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將官。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大佐軍銜,其實,大佐屬於中級軍官,實際權力並不算小。
首先,我們看看日本軍隊的編制。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到了抗戰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一兩個師團已經無法滿足作戰需要。為了協調各個師團,日本軍隊前後又建立了軍、方面軍、總軍等編制。其實,日本原本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和清朝一樣的模式。日本的閉關鎖國更加徹底,日本德川幕府前後6次下大了封國令,不準與西方各國進行商業往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的後期,當時,美國艦隊敲開了日本的國門。隨後,沙俄、英國等國家都強迫日本籤署不平等條約。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和清朝的情況類似。但是,日本的反應非常快。日本各界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明治天皇開始親政。隨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從軍事、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學習西方強國。其中,日本開始組建近現代的軍隊,學習對象是法國和德國。
日本軍隊開始設計軍銜,日本的軍銜分為:大元帥、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其中,大元帥為日本天皇的標配,元帥則主要授予那些資歷高深、戰功顯赫的大將們,由於元帥的年齡都比較大,所以並不負責實際管理工作,屬於榮譽性軍銜。也許大家發展了,日本軍隊的軍銜中,只有大將、大佐和大尉,沒有上將、上佐和上尉。
這是因為在日語發音中,大和上的發音非常接近。為了避免混淆,日本軍隊乾脆沒有採用「上」這個等級。日本軍隊的佐官也是特色,只有日本軍隊採用了佐官。這是因為日本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仍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其中,就包括佐領這個官職。佐領逐步演化成了大佐、中佐和少佐,日本軍隊的佐官,相當於其他國家的校官。大佐、中佐和少佐,分別對應了上校、中校和少校。所以說,日本軍隊的大佐屬於中級軍官,但地位比較高。
我們看一下各種軍銜對應的官職,在日本軍隊中,大將軍銜一般擔任陸軍大臣、海軍大臣、聯合艦隊司令、總軍司令、參謀總長等官職。中將軍銜則擔任師團長、艦隊參謀長、軍司令官等官職,至於少將軍銜,則擔任旅團長、主力艦的艦長等官職。在日本陸軍中,大佐軍銜能夠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等官職。在日本海軍中,則是巡洋艦一級的艦長。一個日本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不同類型的聯隊,每個聯隊的聯隊長都是大佐軍銜。
在抗戰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空缺擴大,依靠日本原本17個甲級師團,根本不可能滿足戰爭的需要。因此,日本軍隊開始徵集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隨著軍隊總數的增加,各種軍銜也發生了變化。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的師團長們,基本上都是少將,因此出現了「少將多如狗」的說法。至於大佐軍銜,除了擔任聯隊長以外,還能擔任二三線師團的參謀長。到了二戰的末期,中佐軍銜也能夠擔任聯隊長。
在日本國內的大本營裡,也有一些大佐軍銜的軍官。由於大將、中將們才是當家人,大佐軍銜在大本營裡,最多算個參謀,也就是端茶倒水和跑腿的工作。大將和中將們,可以乘坐汽車出門。至於大佐們,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這是日本國內的情況,在前線的佔領區,則是另一個樣子。在前線的佔領區,日本軍隊控制了很多城市。這些城市的長官,基本上就是大佐或者中佐。
由於自己是一個城市的最高長官,基本上相當於土皇帝,實際權力非常大。至於那些前線的聯隊長們,在自己的部隊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也是實權人物。請注意,這都不是最奇怪的。那些丙級師團中,師團長和旅團長的軍銜都是少將,大佐擔任師團、旅團兩級參謀長。那些師團參謀長,雖然軍銜是大佐,但是論實際權力,比少將旅團長還大。如果大佐以師團參謀長的身份下達命令,即使旅團長不滿意,也必須服從。因為,對方擁有制約自己的權力。
雖然大佐和少將僅僅差了一級,但很多大佐一輩子都不可能被晉升為少將。很多日本軍官的仕途,在大佐軍銜戛然而止。在二戰末期,日本軍隊的大佐非常多,這個軍銜並不之前,出現了「大佐滿地走」的說法。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出現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二戰結束以後,由於日本是戰敗國,不能擁有軍隊。因此,日本軍隊被解散,日本軍銜被廢除。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日本建立了自衛隊,其實和軍隊的性質完全一樣。
日本自衛隊的軍銜,分為:將一、將二、將補、一佐、二佐、三佐、一尉、二尉、三尉等等。其中,一佐類似於當年的大佐。截至目前,只有日本自衛隊繼續使用佐官,其他國家則使用校官。與日本軍隊不同,我國軍隊的校官分為了4級,分別是大校、上校、中校和少校。其中,大校軍銜主要擔任師或者旅一級的職務。在蘇聯軍隊中,軍銜更加複雜,將官、校官和尉官都分成了大、上、中、少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