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2020-12-13 騰訊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

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而不是爭當將官,至於其中原因的話,我們就要了解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隊制度了。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日軍的將官升職條件。日本的「陸軍大學」至今都被稱作為是將官的搖籃,他的含金量也很高。當年從成立學校到關閉的那幾十年間,共只有三千多人畢業。畢業率大概在10%左右,比上哈佛還難。

但是在二戰時期,若是想要晉升到將官一級,就必須前往陸軍大學鍍一層金。而前面也說過,陸軍大學的畢業率簡直變態。進去容不容易不知道,反正出來一定是很難的。也就是說這就是一道極高的門檻了。

我們再來說佐官,說這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日軍的軍隊編制。他們的編制與別國的師旅團營不一樣,他們是師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而師團和旅團自不必說,聯隊才是他們的一級作戰單位,也是單一兵種中最大的作戰單位。

而大佐,一般就是一個連隊的連隊長。這實際上就和別國的上校軍銜相當了,而上校軍銜一般是當的團長。但實際上不能這樣算,因為無論哪個國家,一個不缺口的團級作戰單位,頂了天也就2000人。

但當時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級師團聯隊,卻可達到3800人的兵力,簡直是增了一倍有餘。在這旗下又分為三個步兵大隊,還有一個炮兵中隊,還有500多匹馬。這種物資的配置,也不是其他國家的團級作戰單位可以相匹敵的。

真正按照兵力來算的話,以中國的國軍為例子。日軍的一個聯隊長實際上相當於是國軍的一個旅長,而加上軍隊物資,火力等的話,實際上差別更多大。我們在抗戰史上也可以發現這種差別。

抗戰的時候除了少數的戰鬥力爆表的軍隊,一般來說都是要國軍好幾個師級的軍隊和日軍的一個聯隊幹,可獲勝。就如臺兒莊大捷那場戰役,30萬的共軍圍攻4萬的日軍兵力。日軍損失過半,而國軍的損失卻約有6萬。

而這種,也能被稱作為「大捷」。就證明了當時鬼子聯隊的戰鬥力了。但是造成這樣局面的客觀原因,我們不能不正視。當年的中國本就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落後一步,卻還經歷了剝削。

但即使這樣,中國的民眾,軍人即使面對這樣的差距。也絕對沒有任何後退一步的想法,當時多少還在學校的學子。見前線告急,沒有一絲猶豫的就放下了紙筆拿起了槍炮。在前往戰場之前,他們有些人甚至連雞都沒殺過。

而後來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更是令人淚目。就是在這樣大的差距之下,中國打贏了這一場戰役。終於將這群可惡的侵略者從我們的國土上趕了出去,還後世一個太平。

話說遠了,接著說大佐。自以上可以看出來,大佐實權實際上是很大的。而這個軍銜也是士兵可以憑藉自己的資歷熬上去的,最高的官職。到了少將就不一樣了,所以說大多數日軍士兵,都是一門心思的想要升到大佐。

至於升到大佐,還想要更進一步的日軍軍官是很少的。一方面是當時日軍裡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十分之多,他們的目標就是戰場。而聯隊則是一級作戰部隊,足以滿足他們心中所想。

而是他們一旦回到日本進修,而軍官學校的畢業率又出奇的低。除了一些最小就接受精英家族式教育的貴族子弟,很少有人會拋棄唾手可得的權利前往進修。因為貴族子弟背後是有靠山的,但是普通軍人升上來的可沒有。這一去一回,就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又能夠帶多少兵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參考德國的軍銜制度,並且分為了6等16級,就大佐而言,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其上只有將軍、元帥和天皇,而這三個等級的日本軍人加起來都沒有多少人,因此大佐基本算是日軍正面作戰中軍銜最高的那一批人了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今天要說的是日軍中的「大佐」,聽起來就應該是一個地位挺高的官職,那大佐在日軍中又是什麼樣的等級呢,是幹什麼的呢?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這樣看來,「佐」在軍銜的排列中是第二等級的,排在將軍之後,是比較高級的軍官,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和團長。 而「將」則是日軍的指揮官,大將、中將、少將指揮的又是不同等級的部隊,根據軍銜等級來看,將是比佐高的,但為何大佐又比少將更厲害呢,本可以當少將的人為何寧願當大佐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其實在抗戰劇中,最常見的日本軍官就是大佐,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大佐,那你知道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寧當大佐不當少將嗎? 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要想知道大佐是什麼級別,得從舊日本的軍銜制說起 日本的軍銜制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日本受中國鴉片戰爭失利的刺激,意識到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便在英、美、法、荷聯合艦隊轟擊下關後改良兵制,實行軍銜制。
  • 二戰時的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都爭著當大佐
    我們經常能夠在現在的一些電視劇中看到日本軍官的鏡頭,並且這些日本軍官大多是佐級的軍官,這些軍官所帶領的日本士兵,往往能夠給中國軍隊造成巨大的損失,讓人感到非常痛心。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
  • 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後來,日本就開始引用這個名稱。「大佐」這個詞到現在都是日本獨一無二的軍銜,其他國家並沒有,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日本的軍銜分別有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等十六級,日本的軍銜一般分為三級九等制,三級分為將、佐、尉,又叫做大、中、少三個層級。
  • 日本「大佐」可以領多少兵?相當於我軍哪個軍銜?說出來難以置信
    甚至還有很多電視劇連基本的軍銜還有年份都沒有考究。比如在劇中經常出現的「大佐」一詞。到底相當於多大的官呢?首先我們知道,日本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引用過去的。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姓氏都有很多中國文字的氣息。從貞觀四年(603年)起,日本第一次派遣使者出使大唐,此後便源源不斷的前來學習中國本土的險境文化帶回到日本。這些文化不僅僅是農業,天文學,藝術和書法等。
  • 日本「大佐」可領多少兵?軍銜到底有多高?說出來難以置信
    二這份功勞在真實歷史上,幾乎是同規模戰役中最大的戰功,那麼這個「大佐」到底是多高的軍階呢? 不過,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沒有保留相應的勳,而是以軍銜代替。日本在進行近代化改革過程中,建立起新式軍隊,而「佐」也被當作軍銜中一個等級。當時日本軍隊將軍銜分為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級,其中將、佐、尉是軍官才有的軍銜,分為大、中、少三個層級。對比世界各國軍銜的普遍劃分——帥、將、校、尉、士六等,所以我們大致可以確定,大佐這個軍銜相當於大校或少將。
  • 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實際權力很大,到底能擔任什麼官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將官。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
  • 日軍裡的「大佐」軍銜是什麼級別?影視劇中隨便被擊斃正常嗎?
    近些年來隨著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熱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的吐槽點,在這類片子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就是大佐了,幾乎每一場戰鬥就能打死一個大佐,然而讓人疑問的是真正的歷史上擊斃一個大佐真的有那麼輕鬆嗎?在日本軍官軍銜之中大佐處於什麼位置,權利大不大呢?
  • 日本「大佐」手下有多少兵?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說出你可能不信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日本曾經像南京大屠殺一樣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然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日本士兵稱軍官為「大佐」,我們知道大佐是一個多大的官,他有什麼權力?他能率領多少人?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而在《亮劍》裡,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武器補給,李雲龍想要20箱手榴彈,結果張萬和讓他拿把大佐的指揮刀來換。那麼問題來了。日軍裡的這個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軍銜?
  •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走了狗屎運,本來只是一場小小的伏擊戰,竟然撈到了「一名少將六名大佐」這樣的大魚。這七個人隨便俘虜其中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把他們全部擊斃了?
  • 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
    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日本和中國的淵源一直都很深,據說日本的起源就在中國。當然,這件事有爭議,咱們暫且不討論。但是歷史上,日本向中國學習,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當初,古代的日本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而當他們無意間發現了臨近有一個強大王朝的時候,就有了學習的念頭。其實早在南北朝的時候,日本和中國就已經有來往了,但是交往並不密切。好不容易等待隋文帝統一全國,由於日本人對隋文帝稱呼不周,導致隋文帝大怒,再也接待日本使臣。一直到唐朝的時候,中日之間的交流才恢復。
  •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將軍行列
    時下的抗日神劇裡,對侵華日軍的刻畫確實是「大佐多如狗,少佐滿地走」,極大歪曲了二戰日本陸軍的軍制和軍銜體系,是非常不嚴肅的。當時的一名陸軍大佐月薪高達350到370日元(舊幣),而一個普通二等兵的津貼每個月只有6元,兩者相差幾乎60倍,換句話說,養活一個日軍大佐的費用,可以供給整整一個步兵小隊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