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2020-12-14 內蒙古新聞網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在風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在此提醒大家多注意以下事項,大家可以在這個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用一些傳統的方法為家人去病消災。

  端午節怎樣闢邪、增福運

  1

  佩戴香包驅邪瘟傳愛意

  端午節佩戴香包,傳統認為有闢邪、驅瘟之效。實際上,香包裡面放入硃砂、艾葉、雄黃、香藥、石榴花,散發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對蚊蟲而言就是剋星,所以,有闢邪驅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和款式,美女們還可以用各種香味的香包送給意中人,來表達愛意。

  2

  戴五彩繩手鍊,祈求愛情,旺運勢

  五彩繩在古代叫「長命」,亦稱續縷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又為「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

  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五彩繩的製作方式有5種:簡單的是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掛在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給長輩。

  這種習俗開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相沿成習,直至現代。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女孩應該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心愛的人,以增進雙方的情感姻緣。

  五色繩是最常用的開運物,具體的作用更有針對性。五色絲線,即綠色、紅色、白色、黑色、黃色五色,五色分別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色繩手鍊具有五色合歡的功效。想早日告別單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繩手鍊戴在手腕上或腳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腳,女生戴右手或右腳,可以增旺八方人緣添喜氣,會對招來好姻緣有幫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後佩戴,效果更佳。

  3

  結伴出遊,祛病調心

  舊時,在端午節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間田野遊玩一天後,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葉經水煮後洗澡,被稱為「遊百病」、「洗百病」,這樣做可以去除邪氣晦氣,一年平安健康。在現代,平時的學業、工作上的壓力,使大腦經常繃緊,端午節,可以選擇出遊,適當的放鬆,就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到郊外遊玩,和品嘗一些特色美食,不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愜意,身體的負能量減少,好運自然來。

  4

  端午節吃粽子好意頭,增旺氣場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端午節不吃粽子就好像少點什麼, 建議大家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少了鴨蛋,無論是健康還是運勢方面都會對你有益處的。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晉代,端午食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粽之普遍。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貴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學業考運,所以,端午節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讓好運道與你相伴。

  5

  端午放生積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節去放生,在端午節放生的開運效果相對平時的日子較為明顯。

  6

  端午節戴葫蘆,化煞催吉納福好運道

  葫蘆,喻「福祿」之意,有收納福氣的風水功效。葫蘆形狀貌似太極陰陽狀,可號令三界,所以,在風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節期間,家中若有一銅質的「天醫葫蘆」坐鎮,就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道。

  7

  躲端 午

  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之一,這個習俗是指新嫁或已嫁的女人回家過端午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多事情多需避諱禁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的習俗。這個習俗在宋代就就已經形成,陸遊《豐歲》詩中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由此可見,躲端午,在古代是很盛行的一種端午節習俗,就連現在有的地方還在遵循著這樣的習俗。

  8

  端午插艾好兆頭

  在民間風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門上插艾草和菖蒲,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來以驅瘴、化煞。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它的原因。 通常人們會將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祛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也有吃五毒餅這一習俗,象徵可以防小人,健康好運的好兆頭。

  9

  端午日懸鐘馗像:

  端午節此日在風水上講,是避邪的重要日子,鍾馗捉鬼就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貼此,以驅邪魔。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化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了這些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們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直至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該多發展,並應弘揚傳承出去。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其中「端」字有「初始」之含意,所以民間便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午月(農曆5月)好不好,要看端午過得好不好。因此,在端午節這天,就有了上面說的吃粽子、掛艾草等諸多風俗習慣,同時也寓意著避災除病、保佑安康。

  當然除了這些風俗習慣,我們還要記住關於端午節的風水問題,你也一定不能忽視,就像門前要插艾草的風水習慣,不去陰氣太盛的地方,在家中安放銅質的「天醫葫蘆」來化解邪煞和增旺運勢等方式,目的都是讓自己和家人在這一天闢邪旺運,好使一年吉祥如意、身健安康,如果自己和家人能夠平安、健康的享受富足的生活,這真的是一件難能可貴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風俗】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禁忌與養生,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祝您端午安康.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 傳 承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習俗知多少,這些風水禁忌你一定要懂!
    每年此時正值炎夏暑熱之際,瘴氣很多,就會有很多的毒蟲滋生,到處活動,所以這段時間又被稱為「毒月」、「惡月」。端午節處於這樣一個月份裡,就產生了很多的習俗來驅邪,同時催好運來臨。那麼,在這樣一個陽氣最盛的日子裡,該如何祛病消災,驅兇闢邪呢?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附:端午開運妙招)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習俗1:吃粽子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當時百姓為恐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扔入江中來吸引魚群。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
  • 你所不知的端午節習俗 揭秘端午節送蛋的由來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又稱端五、重午、端陽、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這端午節兩大的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端午節都必吃粽子,也必舉行賽龍舟等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會在大門柱子上掛上艾草和、菖蒲用於驅病、防蚊、闢邪的習俗。
  • 【端午節】你造嗎?「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中國「端午節」名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歡樂過端午 ​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菖蒲與端午節習俗
    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由於地域的不同,端午節便有了不同的名稱,但過節的習俗卻是大同小異。其中菖蒲就是端午節習俗中常用的一種植物,那麼菖蒲與端午節習俗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有何原由呢?浙江奉化民間認為端午節前後的藥材治病最靈驗,必須多多採集,送給老人,故稱該節為送藥節。
  • 居家不可不知的21條風水禁忌 避免血光之災(圖)
    居家不可不知的21條風水禁忌 避免血光之災(圖) 房天下裝修論壇
  • 端午安康:端午節的地方風味與民間習俗
    對於歷史性、地域化的傳統節日,由於具有濃鬱的風俗、風情和馥鬱的風味,且大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可與物質文化遺產深度融合,是旅遊產品和活動設計的重要資源。各位朋友,本文提到了你家鄉端午節的風味食品和習俗,你了解嗎?
  • 端午節的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在風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小編在此提醒大家可以在這個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用一些傳統的方法為家人去病消災。端午節即將到來,你是不是想在端午節迎來好運呢?下面介紹一些怎樣祈福、保平安、開運旺運的方法,供各位道友參考,提前祝願您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