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2021-02-23 大鼎豫劇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節之一。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別稱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1.吃粽子


   

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說來,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同時也要強調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2.掛艾葉菖蒲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3.佩戴香包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物質,這些揮發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中草藥還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很好的作用。

4.端午禁忌


古人通過內觀發現,農曆五月時節乃天地交泰、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是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稱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能做什麼,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端午禁忌

陽刃之日,毒氣攻身

此日為五月初五,從農曆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也是實際上的羊刃日,這個農曆的五月,陽刃為兇,本來就是所謂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稱為「毒日」。而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何況這個時節,也是毒蟲壞蟲肆虐猖獗的時候;故這一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或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祭祀之日,陰氣傷身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給死人上墳一樣,而剩下的則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供品。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如抑鬱寡歡,心情不好,身體痛苦等等。故端午節這天,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九毒之日,嚴禁房事

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為九毒首日,毒氣攻身,邪氣旺盛,又傳說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適合男女交歡,故古訓嚴禁房事,這個並不是迷信,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學道理。因為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而古人是非常聰明的,為了防止有些人貪戀性慾,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這天,定為「歸寧日」。什麼是「歸寧」?歸寧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夫妻分開,這樣就從客觀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條件,也保障了當事人的身體健康。接下來還有九個毒日,基本涵蓋了整個農曆的五月,故有些地方,便講究在整個五月禁止房事,以避邪毒。

總結以上禁忌,可以簡單歸納為三條:

   1、端午節毒氣傷人,需要插艾桃、掛菖莆等,以驅毒避邪。

   2、端午節祭祀悲傷,需要結伴郊遊,或與家人團聚,以調節身心健康。

   3、端午節邪毒傷身,需要嚴禁房事,女子歸寧父母,是最好的避災方法。 



- end-

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

相關焦點

  • 【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風俗】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2005年中韓之間比較火爆的一件事就是「端午申遺」之爭了,兩國政府爭相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自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官方和民間學者大力論證端午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而兩國網民在網際網路上儼然掀起一場遮天蔽日的口水大戰。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禁忌與養生,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傳 承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祝您端午安康.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 不可不知:端午節傳統習俗與禁忌!--超市幫
    端午也叫【重五】、【端陽】、俗稱【五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每年三大節。端午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商、周三大的夏至習俗,因為每年此時炎夏署熱,瘴氣很多,有奶多的毒蟲滋生,到處活動,容易傳染疾病,所以當時民間又稱為【毒月】、【惡月】,才產生特殊的習俗。1、家家門口掛艾草,希望能除去邪氣、毒氣、防止毒蟲。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附:端午開運妙招)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習俗1:吃粽子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當時百姓為恐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扔入江中來吸引魚群。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
  •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三大禁忌,八大習俗(附九毒日)
    你知道端午節的三大禁忌嗎?怎樣迎接好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這端午節兩大的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端午節都必吃粽子,也必舉行賽龍舟等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會在大門柱子上掛上艾草和、菖蒲用於驅病、防蚊、闢邪的習俗。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為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其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記述地方風俗的名著《風土記》中,書中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這端午節兩大的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端午節都必吃粽子,也必舉行賽龍舟等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會在大門柱子上掛上艾草和、菖蒲用於驅病、防蚊、闢邪的習俗。
  • 端午習俗與嬰幼兒禁忌
    端午的由來有很多中說法,整理下面幾種:端午習俗很多,各地區依照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環境對傳統節日有了新的認識,整理記載其中最久遠的幾項傳統習俗,其中幾項小孩子要特別注意的,希望各位家長朋友不要掉以輕心,防微杜漸。
  • 歡樂過端午 ​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端午節習俗和禁忌,錯一個一年不順,告訴家人千萬小心!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設立的節日。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華夏三大節日。從端午節的起源,就不能看出端午節為了緬懷先哲、祈禱,驅兇、闢邪的祭祀節日。在傳統文化上很多的講究和禁忌。大家一定要深度學習一次,避免犯錯!
  •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端午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了!每次到了這個節日時,我便會懷念奶奶包的粽子了。端午習俗可以說是在中國千百年來都盛行不衰,極具有意義。端午節最初的意義是祭祀,到了後來戰國時期屈原在端午時投江,端午節便又成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以紀念他的愛國之情。賽龍舟是端午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流行。之所以為龍舟,其實也是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一種乞求保護的情感。由於賽龍舟這一活動的重要性與特殊性,端午節成為了中國首個入選非遺的節日,我們應當為之感到驕傲,我們要過好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