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設立的節日。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華夏三大節日。從端午節的起源,就不能看出端午節為了緬懷先哲、祈禱,驅兇、闢邪的祭祀節日。在傳統文化上很多的講究和禁忌。大家一定要深度學習一次,避免犯錯!
習俗一: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習俗二: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古人插艾葉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習俗三: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鍾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習俗四:吃粽子
傳說百姓 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做出了粽子投入汨羅江來餵水族,避免屈原的屍身被水族吃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以簡單歸納為三條:
1、端午節毒氣傷人,需要插艾桃、掛菖莆等,以驅毒避邪。
2、端午節祭祀悲傷,需要結伴郊遊,或與家人團聚,以調節身心健康。
3、端午節邪毒傷身,需要嚴禁房事,女子歸寧父母,是最好的避災方法。~祝福有緣讀到此文章的有緣人:好運連連,六時吉祥!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好運課堂】
雙擊視頻點讚關注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