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善文化若水 書院厚德育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上善書院」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由武進區實驗小學、武實小分校、李公樸小學、人民路小學和海南屯昌實驗小學5個成員校組成,2019年,前黃中心小學和政平小學加盟集團,至此,集團共有800多位教師和15000多名學生。
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上善」的教育哲學,並積極探索書香校園的建設。2017年,江蘇省教育部門發文,確定學校「基於核心素養的『上善書院』課程基地建設」項目成功入選「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建設項目」。學校以「基地建設」為抓手,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的願望,通過書院文化的浸潤,核心素養的提升,真正實現對於人的培養,做到讓課程落地,讓學習發生,讓氛圍育人。
上善書院
承載文化傳統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武實小的核心文化是「上善」。「上善」文化,是一代代武實小人在教育路上不斷追問和實踐的結果。他們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教育應當關懷人當下的生活,成為學生獲得幸福的一種方式。因此,學校選擇了「上善」作為核心文化,並將「辦一所向上向善、快樂成長的幸福學校」作為發展願景。
兒童習得「上善」應該有其獨特的方式,要讓「上善」文化在兒童心中落地生根,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因此,學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覓到了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書院文化。「書院」代表著中國古代教育的輝煌與驕傲,它有著自主的管理體制、靈活的課程內容,以及道德與學問並進的文化精神。在將學校精神與育人載體融合統一後,通過「書院」這一載體來承載「上善」文化,就創生了一種全新的表達——「上善書院」。
學校希望通過建設「上善書院」,探索適合兒童個性成長的教育路徑,形成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樣本,拓寬學校教育傳承傳統與面向未來的育人視野,讓「書院」更好地服務於當下的兒童。
上善課程
打造全新架構
圍繞「德善篤行、高雅智慧、氣韻生動」的育人目標,學校對「上善書院」課程進行了全新的架構,分為六大類,分別是:悠然雅集、中國智慧、氣韻生活、東方美學、中華工藝和書院中國。這六大類課程,分別對應著德智體美勞,並在「書院中國」的研學課程中得到融合。
學生在中國人獨有的服飾、器物裡發現「東方美學」意蘊之美;在「中國智慧」裡探尋漢字、食物、節氣等文化載體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在「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的「氣韻生活」裡,強身健體、了解中國人獨特的生活哲學;在「琴棋書畫詩茶」的「悠然雅集」裡,知書識禮,陶冶心性;在陶藝、木工等具有匠人精神的「中華工藝」中,習得技能,修煉心性;通過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書院中國」研學課程,學生感受歷史的變遷、文化的傳承和生命的生生不息。六大課程群,猶如一條生命旅程的探索路徑,讓學生以上善的願力結子、開花、飛翔。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努力實現著「有主題、無邊界;有目標、無定法」的原則。以「中國智慧」主題課程為例,開設了「國學大講堂」系列活動,邀請學生、家長、社會名士走進講堂講授中國智慧、傳遞中國力量。6個年級設置了不同的項目研究主題。
學校創新環境的課程意識,打造「物」的文化塑型及課程意象,以環境滋養人的內心。春夏秋冬四季慶典,既融合中國禮樂文化精神,傳承文化與生命主題,又透過具體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每年9月初,學校會開展書院「啟課活動」;在孔子誕辰日的節點,開啟為時一個月的「書院節」活動;學期末,開展書院「結課活動」,學生們會呈現自己在書畫、剪紙、刺繡、編織、陶藝等方面的成果,雅趣成集,怡然自得。學校以「書院」為圓點,帶領上善書院學童探訪全國各大書院,開展研學之旅。這些活動和六大課程共同構成了學生的「上善書院生活」。
上善設計
拓展學習時空
對於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的東西更加形象和直觀,所以物型空間是學生成長的一大平臺,物型環境是學生成長很好的外部滋養。為此,學校精心打造了基於書院文化的場景,形成了書院地圖,拓展師生學習時空。
能重組的教室分為琴室、棋室、書室、畫室、詩室、茶室,其布局創新,既可以獨立使用其中的某一個區域,又可以根據需要創意重組。這裡的烹飪、茶道、吟誦、棋藝課程,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裡,學習的方式被完全顛覆:項目式學習、同伴間合作成為主旋律。在這裡,學習的方式也被重新定義:活動、遊戲、體驗、探究,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又美好。
會行走的街區是書院學生學習和活動的綜合場館,有時是元宵市集,學生們在市集猜燈謎、做元宵、剪窗花;有時是美食街區,家鄉的特產讓學生滿足食慾的同時,也了解常州的文化;有時它還是自貿區,閒置的玩具、書籍、花草在這裡自由貿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習得,生成知識和智慧。
重實踐的工坊很受學生的歡迎,「蟲洞市集」是學生們心目中的神秘世界,他們在這裡探索未知領域,連接未來世界;他們在創客部落和生活部落,通過實踐,實現著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
書院的物型環境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師生在書院裡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上善激勵
精進評價體系
根據上善書院的課程理念和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學校創新了書院課程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
對於教師教學的評價,學校成立上善書院導師諮詢委員會,負責調查研究、項目評估、諮詢服務與考核評價,定期對教師開發與實施課程情況進行評價,促進課程團隊的共生共長。
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首先是評價的方式多元:既有書面測試、特長展示、成果匯演,也有創意表達、遊園闖關、知識擂臺……其次是評價的維度緊扣「識字量、閱讀量和表達量」展開,通過兩個活動、三本教材、四場測試,評選出「書院小秀才」「書院小舉人」「書院小進士」「書院小狀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根據課程實施情況,靈活調整課程的目標、內容以及相應的實施方式,使課程更加適切學生發展的需求,更加適切核心素養的要求。
上善研修
打造卓越團隊
為了更好地助推教師發展,學校成立了「上善書院工作坊」,通過「機制和策略」兩大抓手,打造卓越的教師團隊。
從橫向看,學校梳理了教師的10種基本核心能力:滿懷使命、積極真誠、悅納變化、跨界融合、有效教學、獨特風格、領導才能、勇於擔當、欣賞包容、協作分享。從縱向看,在教師發展的每個階段,組建了5種組合器:「後備人才」培養計劃、「青年教師」展翅行動、「名優教師」發展聯盟、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重大研究項目組。通過常規性培訓、跟蹤式培訓、研討式培訓、專題式培訓、課題式培訓等,使每位教師找到自己的成長坐標,串聯起發展的曲線,從而形成武實小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模型。
「上善書院工作坊」還倡導教師建立「夥伴學習群」,實施「彈性備課制」,學校推行周周教研製度,落實聽評課制度,強化反思重建,邀請省教育報刊總社、省教育學科研究院、華師大等專家團隊進行課題申報培訓、論文撰寫指導。
「上善書院工作坊」的機制和策略以不同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喚醒、激發、放大了教師內在的成長力量,成就了武實小教師的卓越團隊。
上善理念
成就教育碩果
「上善書院」項目的實踐,不斷提升著師生的審美和品位,同時也在激發著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熱愛,每一名師生都自主地參與其中,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上善書院」促進了學生跨越成長,成就了學生多元發展,不斷有學生在省繪畫、科技,市鼓號、羽球等一系列比賽中摘金奪銀。據不完全統計,有400多名學生到美國和我國上海、浙江、海南等地參與了遊學活動,有2500多名學生參與了書院中各個場館的學習和演出,學生單項獲獎達到2740人次,省市區級團體獎項380多項。
在「上善書院」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一大批優秀教師得以成長。自項目實施以來,新增常州市教育領軍人才1名、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4名、市特級教師後備人才1名、市特級班主任2名、市首批青年教師英才培養對象2名,有36位教師被評為市、區五級梯隊教師,45位教師獲市區基本功、評優課、信息化能手比賽一、二等獎,有280多位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有360多位教師在區級以上論文評比中獲獎。
通過基地打造、課程變革、學程設計,以「上善文化、書院精神」為標識的武實小正在發生著變化。近兩年來,學校獲得全國新生命教育基地學校、常州市新優質學校、省教海探航優秀團隊獎及市區級以上集體榮譽共90多項,《揚子晚報》、《現代快報》、《常州日報》、武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學校辦學成果。
武實小在強大自身的同時,積極傳遞上善理念,分享教育智慧,輻射品牌影響力。學校與紐西蘭克納克納學校、澳門培正中學、澳洲的百年名校福班科文法學校、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學等多所學校締結為友好學校,並先後接待來自蘇粵渝、海南、遼寧等地20多批近3000多名教育同仁參觀交流、跟崗學習。集團骨幹教師應邀走進了海南、遼寧、貴州、江蘇鹽城等地送教。2017年12月,江蘇武進區和海南屯昌縣籤訂合作協議,成立武實小教育集團海南屯昌實驗小學,開啟了蘇瓊合作辦學的新篇章。3年來,武實小集團輸出先進的文化和優質的管理團隊,共計派出50多人次赴屯昌實小開展教學工作。
多年的努力,上善文化已經成為全體武實小人共同的圖騰和信仰。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就這樣以文化為紐帶,通過項目的建設,把整個學校建設成一個大大的書院,使之成為一個綜合的育人場所。
在這裡,每一個生命都正在豐盈、成長。
(張麗麗 王佳棟)(張麗麗 王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