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徐州網】
【信息時間:2020/11/10 閱讀次數: 】
【列印】【關閉】
吉麥新能源汽車項目成為淮海經濟區首家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全部投產達效後,可實現年營業額約200億元,利稅約10億元。
徐報融媒記者 齊浩 攝
冬已來,秋未盡。
潘安溼地,色彩斑斕,層林盡染,似虹如霓。
微山湖畔,湖光山色,天闊水遠,群鳥蹁躚。
沉浸在這樣的美景裡,誰會想到,這如詩如畫的地方,是曾經的百裡煤海與鋼鐵重鎮。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最美『註腳』,廣大企業一定可以在『綠水青山』中收穫『金山銀山』。」上月底舉行的徐州第23屆投資洽談會上,市委書記周鐵根曾這樣飽含深情地推介徐州。
作為全省唯一肩負資源型城市轉型和老工業城市振興雙重任務的城市,「十三五」以來,徐州搶抓國家政策機遇,主動作為、創新路徑,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改造傳統產業、招引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三駕馬車」齊發力,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速,全力答好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新考卷」,不斷邁向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產業發展新高地。
■理念「撐腰」 大魄力改造傳統產業
馬達轟鳴,高爐矗立。11月5日,位於銅山區利國鎮的江蘇徐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鋼集團)特鋼精鋼(徐鋼三期)項目現場,一派火熱景象。
今年6月,一場鋼鐵行業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讓利國這個曾經的鋼鐵重鎮,鐵塵遮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徐鋼集團特鋼項目,是利國鎮唯一保留下來的鋼鐵企業。
「我們三期項目預計年底前建成,主要生產優鋼、特鋼產品,年鋼鐵產量可達500萬噸。」徐鋼集團副總經理羅鋒告訴記者,徐鋼三期項目對標國內最頂級鋼鐵企業,將打造成為徐州市鋼鐵行業的標杆,實現鋼鐵產業「脫胎換骨」。
徐鋼集團的轉型探索,也勾勒出了昔日鋼鐵重鎮的轉型軌跡。「我們堅決扛起轉型重擔,將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一個千億級產業強鎮,形成綠色鋼鐵500億、高端裝備製造300億、工程機械及零部件150億、精密鑄造50億的規模,闖出一片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利國鎮黨委負責人李道峰說。
不僅僅是在利國鎮。關停、搬遷、兼併重組……「十三五」以來,我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力實施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四大行業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先後關停400多家化工廠、15家鋼鐵廠、12家焦化廠,70多家水泥廠只保留了3家。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過剩產能大幅退出,裝備水平大幅提高。中新鋼鐵、徐鋼集團等企業的產品不斷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水泥行業形成3條日產萬噸熟料生產線,熱電行業平均裝機容量在30萬千瓦以上,均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傳統優勢產業領域,以徐工為首的工程機械產業則堅持延伸鏈條與技改升級並行、招大育強與上大壓小並進,推動產業質態加速邁向中高端。
11月6日,位於徐州經開區的徐工高端液壓閥技改項目現場,特種缸機裝配線、加工線等已滿荷生產;徐工液壓技改項目的全線投產,不僅提升了徐工液壓高端液壓件的配套能力,也扭轉了此類產品之前嚴重依靠進口的局面。正是在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不斷攻克下,徐工集團加速攀高,2019年,徐工在全球工程機械領域排名已從第7位躍升至第4位。
在落後產能上做減法,實現優質增長;在優勢產業上做加法,讓強的更強。正是在這樣的發展理念引領下,2019年,徐州躋身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徐州製造」正以全新姿態迎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打造中國老工業基地轉型新「標杆」。
■敢謀善成
大手筆招引新興產業
42個項目攬資854億元!
這是上月底剛剛落幕的徐州第23屆投資洽談會上,徐州在產業轉型的道路上收穫的又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打開這份項目清單,「新」味撲面,42個項目中,裝備與智能製造、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能源等項目佔比超過七成,其餘為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項目。
徐州對新興產業的態度,可以用「渴求」來形容。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閩南……十三五以來,哪裡發展熱潮湧動,哪裡就有徐州黨政代表團取經學習、熱情招商的身影。
10月16日,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徐州鑫晶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半導體大矽片項目」一期工程通線量產,填補了江蘇沒有大尺寸矽片生產的空白。為此,市委市政府專門向該公司發去了賀信。
10月26日,市級重大產業項目——開沃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基地一期項目已全面進入試產狀態,9月份,在該項目研發試製車間完成研發的開沃智能純電中級SUV——天美ET5已上市。這也是繼江蘇吉麥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旗下的「凌寶」上市後,徐州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再添新生力量。
10月27日,潘安湖畔,2020徐州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暨工程機械產業合作峰會舉行,徐工智聯一體化綜合配套項目、中制智庫徐州研究中心項目等48個項目集中簽約。近年來,賈汪構建了具有賈汪特色的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電子與ICT和休閒旅遊、現代物流、都市城郊農業「3+3」現代產業體系,走出「煤海」,一個「新賈汪」正漸行漸近。
10月30日,復星醫藥徐州產業園一期項目首期工程開工奠基,復星醫藥徐州產業園規劃了製劑組團(全劑型)、胰島素生產組團、醫療器械組團,同時配有工程中心、質量中心、動力中心、行政中心以及配套的輔助設施。產業園首期工程計劃投資6.74億元,預計2021年底建安完成,2022年調試、試生產、工藝驗證、MAH檢查通過,2023年正式投產運行。
轉型發展,潮湧不息。
要引就引「未來產業」。十三五以來,徐州上下堅定不移地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作為主攻方向,集成政策、集中資源,壯大培育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徐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徐州 GDP 增長 2%、高於全國 1.3 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5000 萬元及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等核心指標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和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強勁,產值分別增長13.2%和18.4%,佔規上工業比重同比分別提高 3.9和6.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厚植優勢
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
11月6日22時許,蟠桃山南路。
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研發平臺——萬邦科技與萬邦醫藥藥品研發中心內,依舊燈火通明。萬邦醫藥首席科學家、藥物研究院副院長文良柱博士正帶領研發團隊進行系列新藥的研發。
作為 「2019年江蘇省省長質量獎」企業,萬邦醫藥一直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今年4月以來,萬邦醫藥連續有3款產品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目前,萬邦醫藥已有11個核心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同品種首位或獨家,擁有國家授權專利108項, 2016年至今共獲得藥品批件67個,11個品規國內首家申報並獲得批件,位列全國新藥研發申報數量排行榜TOP100第27位。
壯大科技實力,厚植競爭優勢。「十三五」以來,我市積極構建「產業+企業+平臺+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一院一城一谷一區」創新載體,打造淮海經濟區創新核心區;並相繼出臺了產業培育、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間,財政安排200億元設立產業基金,專項用於支持產業發展;出臺了「人才新政28條」,設立初期規模10億元的「彭城英才」投資基金吸引人才……在「一條龍」創新扶持政策支持下,徐州轉型升級迎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已建成燕山大學電液技術研發中心、北航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省產業研究院集萃道路所等200多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獲批建設國家工程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特種機器人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徐工集團、賽摩電氣、世通重工、華恆機器人、威卡電子等10家企業(產品),成為行業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 目前,全市共計建設9家院士工作站,建站數量居蘇北第一,全省第六。
「轉」的力度有多大,「升」的空間就有多大。錨定「兩高兩強」目標,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徐州正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好新一輪城市競爭 「卡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