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微信上的各種教育社團輪番轟炸了!!
原因是給孩子購買了幾個9元錢的網課,X東方、X而思、Y輔導、G途課堂、果R網校……不一而足。
雙十二沒有網購什麼,主要是害怕病毒到處傳播,也懶得去快遞驛站跟一群大爺大媽「認領」自己的貨,我更喜歡拿著紙幣,去市場跟小商小販砍砍價,精心挑選每一餐的菜蔬。
現在廣告真是無孔不入,不想網購?有辦法整治我這類人的!
前幾天無意間刷著手機視頻,猛地跳出一個宣傳:再不給孩子報名網課,就沒有優惠名額了!於是就鬼使神差地買了一堆網課,現在每天一打開手機,微信都能收到1000多條新消息,看到微信上方有一個紅色的小圓點,我就有強迫症要點開看看,心裡明明知道:可能又是某個網校的老師,深夜裡不睡覺,在「苦口婆心」地規勸我,要給孩子花3000塊錢,報名一個寒假班,現在報名,送N多教學「大禮包」,一輩子學也學不完的「大禮包」,我有責任給孩子一個無比光輝的未來……
不知大家最近是否也經常收到這樣的廣告:只花9元錢,就能獲得原價XX9元的課程,全面提高您的孩子語文、數學、英語、編程……各方面的能力,先是一上來給你一套「危機理論」,讓你覺得自己的孩子「確實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再不去改變,就要「朽木不可雕也」、「現在落後一陣子,以後就要落後一輩子」、「難道這麼關鍵的最後時刻,僅僅是9元錢,你都不想投資給孩子嗎?」……
於是,有多少家長,抱著「深深的愧疚」「暗自的竊喜」還有「對孩子的無悔」,秒殺下了一盒子又一盒子的「教學大禮包」,把孩子的周末和寒假填充得滿滿當當。總以為讓孩子忙碌起來,就會獲得充實感,就會減少前途未知的迷茫,「看起來從早學到晚,甭管學的是啥,只要努力了,就對得起孩子跟自己」。
別自我安慰了!你拼命努力的樣子,不過是感動自己而已。真正的學霸和學神,哪個是花9塊錢就能換來的?如果成功那麼輕而易舉,滿大街不都是天才了嘛?最近跟著兒子複習功課,感觸特別多,尤其是《三字經》裡面講的做學問的成功捷徑,其實就一條:「教之道,貴以專。」
翻譯一下,就是要一心一意地搞明白一個問題,而不是貪多求全,人云亦云。找到自己(孩子)的舒適區,發揮他的特長,儘可能的無限放大他這一點優勢(天賦、興趣),堅持在自己熱愛(擅長)的領域深耕下去,絕不動搖,直到比別人強一點點。沒事兒不要想著「全面發展」,貪多嚼不爛。那些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孩子),因為你不是別人,你就是你。
如果你足夠細心,想必一定早已經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但凡是成功者,往往都有一個共性: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始終堅持在自己的「田地裡」,一步一步「勞作」,一心一意地辛勤耕耘、付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著,不讓任何事打亂自己的步驟,久而久之,自然就能收穫道成功的碩果。
人生就像一塊田地。你播種什麼,就能收穫什麼。當然,有時哪怕你辛勤耕耘,小心照看,也可能因「天有不測風雲」,讓自己顆粒無收。但不管怎樣,在遭遇這一切之後,你傷心也罷,痛苦也罷,假如因此就一蹶不振,不再把努力和汗水揮灑到田地裡,那麼你終將無法得到任何收穫。成功就是這樣,你努力了未必就一定能如願以償,但若你不努力,就永遠不可能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我們來看下面這則小故事:
有一年春天,猴子和烏龜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猴子想:我相信,有耕耘,必定就有收穫。今年我賣點力氣,多種點瓜果,像那些辛勤的農民一樣,每天在田地裡播種、澆水、施肥,收成一定會很好的。於是,猴子就種了幾畝地的西瓜和桃子。剛開始,它每天都去地裡,看植物的長勢,還時不時地去檢查一下。
烏龜剛醒來後,也像猴子那樣忙碌起來了。它憑藉祖先賽跑冠軍的優勢,順利地創辦了一個「老烏龜賽跑培訓中心」。與此同時,還將當年「龜兔賽跑」的老照片作為該訓練中心的廣告。光是這幅廣告,就將很多小動物都吸引了過來。後來,大家也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烏龜這裡,接受培訓。
這時候,小蜜蜂們也成群結隊地四處飛行。可以說,它們整天都很忙碌。每天都緊張地進進出出,採集花粉花蜜,匆忙地將香甜的蜂蜜釀製出來。
我們再來看一看小猴子,它打理了幾日西瓜和桃子,便開始荒廢時間,又恢復了自己貪玩的本性。結果,它種的瓜果樹最後沒有一棵成活。
而烏龜也是熱鬧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因為收效很小,於是很快就放棄了。這樣一來,培訓中心的學員們不光沒有任何進步,就連走起路來都慢悠悠的。家長們看到孩子成了這個樣子,憤怒的一紙訴狀將烏龜告了。就這樣,烏龜一下子就傾家蕩產了。
到了秋天豐收的季節,老農民的田地裡瓜果飄香。小蜂蜜們也正拍打著輕快的節拍,唱著動聽的歌謠,通過它們的努力,成功構建了一座美麗的宮殿,它們在上面飛來飛去,準備度過一個歡樂的假期。
老農民終於收穫了香甜的瓜果,小蜜蜂最後構建了自己的宮殿,之所以有這樣好的結果,是因為老農民和小蜜蜂在自己的「田地」裡,每天都辛勤地耕耘著,付出著。春耕秋收,他們用勤勞收穫了自己的果實,在完善、提升自己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生命的價值得到了真正的體現。
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時間不會對任何人有所優待。你堅持得越久,付出得越多,收穫自然也就越多。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如果連量變都不能堅持到一定的「數量」,又怎麼可能引起質變呢?而中途的放棄,也只會讓你曾經付出的一切都付諸東流。想要收穫,你就得堅持。有時候,成功與平庸之間的差距,或許就是那麼一條道走到黑的執著。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古時候,寺廟和尚的收入來源是化緣和布施。除此之外,他們還要自己耕種土地。有一年春天,有位師傅將自己的三個弟子叫到眼前,交給他們每人一片土地和一些種子,對他們叮囑道:「你們三個,現在就去種地,等到了收穫的季節,誰的作物長得最不好,誰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於是,三個弟子均依照師傅的吩咐去做了。春天轉眼過去了。大弟子的地裡長出了玉米苗,二弟子的地裡長出了麥苗,而三弟子的地裡看上去什麼都沒有。大弟子和二弟子心想:「老三怎麼如此懶惰,最後他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在他們兩個看來,老三一定會輸。於是兩人就開始三天兩頭地偷懶,再也不及時澆水施肥了,地裡的莊稼也越來越不像樣子。
到了秋季,大弟子地裡的玉米穗子一點兒也不飽滿,二弟子地裡的麥子長得也較差,而三弟子卻從地下挖出了很多個頭又大、色澤又好的番薯。最後,師傅對大弟子和二弟子意味深長地說:「種地就像修佛。不能一心一意,就得不到結果,你們兩個明白了嗎?」
故事雖然簡單,但是蘊含的哲理卻很深刻:屬於自己的田地,就需要自己專心地耕耘,否則將一無所獲。如果大弟子和二弟子一心一意地種地,最終一定也能像三弟子一樣,碩果纍纍。但是,這兩個人卻幾乎將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看老三的笑話上,從此再也不嚴格要求自己了。結果到最後,反而成了受罰的人。而老三卻自始至終一直專心致志地耕耘自己的天地,最終得到了師傅的認可。
每個人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有的人擁有的「田地」土壤肥沃、面積廣大;有的人擁有的「田地」位置不好,肥力不足;還有的人擁有的「田地」可能根本不適合耕種……但不管你擁有的「田地」品質如何,它都註定是屬於你的了。不管你滿意還是不滿意,都無法將它替換或者丟棄。所以,與其總把時間浪費在盯著別人的「田地」上,為什麼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你自己的「田地」上,想辦法產出豐碩的果實呢?
要知道,真正能夠改變你命運的,只是你自己的「田地」。別人的好或者不好,於你而言,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別再把心思花在別人身上了,也別再一直抱怨自己的「田地」多麼不好。你真正應該做的,是在正確目標的引導下,專心耕種那塊屬於你自己的「田地」。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用心,哪怕再狹小、再貧瘠的「田地」,也終將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