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一千年古村,為毛主席祖居地,歷史上竟走出83位進士

2020-12-11 少年心之旅

說到毛主席的故居,很多人會想到湖南湘潭市的韶山,但如果問毛主席的祖居地在哪?肯定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在浙江省的江山市,就有這麼一個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個古村落就是毛澤東主席的祖居地,江南毛氏發源地,不僅如此,這個村在歷史上還走出了8個尚書,83個進士。


這個古村就是江山的清漾村,位於石門鎮南部,附近就有國家級5A景區江郎山,文化村現在僅有人口1135人,地理位置也較為偏僻,但沒想到這麼一個小村落,竟然產生那麼多的尚書和進士,古代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國家部委的部長,而進士相當於現在的教授或研究員,可想而知,這個清漾村多麼地人傑地靈。

因為遠離城市,所以 清漾文化村所在地現代化程度不高,當地基本是居民自建房,通過清漾村大門還得走一段距離才能到古村,到的時候遊客不多,更多給人一種清幽寧靜的感覺。


村裡的建築基本以明清風格為主,還有很多徽州建築元素,如此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仿若萬馬奔騰,是徽派建築的標誌。村裡的牆上會看到一些精美的浮雕壁畫,浮雕前有個小池塘,裡邊養殖著很多的鯉魚,給這個安靜的村落增添了不少生機。

而清漾村的重頭戲,無疑就是毛氏祖祠了,從霸氣的外觀設計和門前一堆圓形的石鼓可以看出,這裡應該是大戶人家了,果不其然,裡邊的面積非常的大。成語典故「毛遂自薦」的主人公,因戰亂從北方往南方遷居,毛氏的後代也因戰功受封居衢州一帶,即清漾村,和毛澤東主席韶山家譜中所記「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相吻合。


毛氏祖祠建於宋代,在清朝的時候又重新建造了一遍,而2010年,政府又進行新一輪的復建,佔地面積2452平方米,三進兩院,合敬堂、追遠堂、戲臺、祭祖廣場等分布其中,祖祠內各式各樣的壁畫也值得慢慢觀賞。



其中還有一個仿製的毛公鼎,真品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館,這是毛氏傳家寶,西周晚期毛公製造的青銅器,裡邊的銘文接近500字,也是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的。除毛公鼎外還有毛氏族譜,記錄了毛氏的繁衍、遷徙等情況,各地的毛氏後代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坐標」。



關於清漾毛氏文化村,還有很多故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親自前往,實地感受下這個人傑地靈的「進士村」。

相關焦點

  • 江山一「千年古村」,為偉人祖居地,歷史上竟走出83位進士
    引言清漾村雖然只是一個小村落,常住人口只有一千多人,但是在歷史上這裡孕育了83位進士以及8位尚書。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家鄉在湖南的韶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毛主席的祖居地在哪裡。在浙江有座古村落,有千年的歷史,這裡就是毛主席的祖居地,清漾村。古樸的清漾村位於浙江省江山市的清漾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村子的面積並不大,而且距離城市比較遠,在這裡能夠體會到久違的寧靜感。清漾村的古村落部分還需要順著村子往裡面走,外邊主要是一些村民自己修建的房屋,並不屬於古村落的一部分。
  • 曾出過八位進士,還上過春晚的千年古城,世外桃源「河陽古村」
    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隱藏著一個千年的世外桃源,河陽古村。據傳河陽古村始建於五代末期,其居民都是元朝後代子孫,其古城距今已過千年,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活化石」古村落。,我們再繼續前進下一站,來到河陽古村的朱氏博物館和古董工藝品陳列館,進一步了解河陽古村的歷史文化。
  • 宋元兩代曾出八位進士,河陽古民居,古香古色,千年古村,明清建築
    若你與我一樣,對古村、古鎮有著特別的情愫,那麼這個古香古色,原汁原味的千年古村河陽古民居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新建鎮鎮西1.5公裡處,始建於五代末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個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的千年村落,古建築群佔地0.4平方公裡。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 探尋九江低調的古村,共走出72名進士,被譽「華夏進士第一村」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江西九江的一處古村,這裡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故裡,更是一個文人輩出的村落,共走出了72名進士。修河一條發端於幕阜山脈主峰黃龍山的河流,曲曲折折蜿蜒於青山翠嶺之中,串聯起一個個村莊。
  • 1500年歷史!出了8個尚書!83個進士!
    清漾毛氏文化村是浙江省級歷史文化村,位於浙江省江山市石門鎮南部,距江山市中心25km。清漾村是個貴而不富的「進士村」,據詳盡的史料考證,毛澤東韶山家譜中所記「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這個歷史上共出過6個尚書,80個進士的清漾村。
  • 安徽曾走出48位進士的古村,比宏村還早1000年,距黃山1小時車程
    對於鍾愛古村落的人來說,宏村西遞一定是不陌生的,這是一個值得一觀的地方,但是除了宏村西遞,黃山還有幾處縣城的古村落,也是十分值得探尋的。就比如安徽那個曾走出48位進士,比宏村還早1000年的古村。位於我國境內黃山歙縣的許村,或許聲名不顯,但是它的來頭和歷史卻是絕對不下於宏村西遞的,甚至認真來說,更是更勝一籌。村子歷史悠久,大約是1800年前所修建的,村子起初很不起眼,直到後來唐末的時候許氏一族來此定居,村子慢慢的發展成了這片地區的大族,十分昌盛,後來也因此改名為許村。
  • 宋朝進士遂邑僅4人,千年莊家古村是其一(原創)
    廣東省湛江市尚保存有原生態的古村落或許不少,但達到千年歷史,並且有村人(本籍出生)榮登過宋朝進士科錄的古村可謂廖廖無幾。查諸《雷州府志》遂溪縣宋代登科進士者僅4人而已,南宋嘉熙二年周坦榜紀應炎,寶佑四年文天祥榜楊懌、程雷發,鹹淳七年張鎮孫榜莊嗣孫。而下文我所要表述的就是其中這位《雷州府志》、《廣東通志》、《遂溪縣誌》記載過的宋朝進士莊嗣孫故裡之莊家村。
  • 【江山如此多嬌】衢州江郎山|廿八都|仙霞關|戴笠故居|清漾古村|龍遊石窟·超值品質三日遊
    江郎山以雄偉奇特的「三爿石」著稱於世,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全國之最的一線天、天然造化的偉人峰、驚險陡峭的郎峰天遊,千年古剎開明禪寺、千年學府江郎書院、全國最大的毛澤東手書體「江山如此多嬌」摩崖石刻、「煙霞亭」等景點景觀一百餘處。
  • 走進「中國進士第一村」:一灣碧水池塘荷花,一棵千年盤龍古樹
    這個村可非同一般,尊師重教古已有之,古村落的名字叫走馬塘,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姜山鎮,有「四明古郡,文獻之邦,江山之勝,水陸之饒」之美譽,歷朝歷代,這裡出過76位進士,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據說,這個村的風水特別好,高馬頭牆,古老的舊牆門,彎彎曲曲的胡同,綠蓮花池,景點很有特色。
  • 上街馬固大宋世家千年古村今毀 九子進士三朝樞密守先待後成空
    上街馬固、大宋世家千年古村今日毀九子進士、三朝樞密守先待後終成空橫批:馬固蒙難三年前(2013年)跟朋友去過馬固,當時七轉八繞,過了一個土崗,才到那裡,感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忽然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一處幽靜的所在,因為朋友的嶽父家在這裡,和這裡的人很熟,就找到村裡的老人領著我們看。
  •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近年來,旅行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自然風情、歷史人文景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人文風情, 現在一些有特色的村莊被開發成旅遊勝地, 今天,小編將介紹支撐千年文明的古村。
  • 上街馬固大宋世家千年古村今毀 九子進士三朝樞密守先待後成空
    四周原為古寨牆圍出龜型,八條街道如龜背上的紋路,把村莊分成八塊,村中街道丁字相交,取人丁興旺之意,不用十字街口還取意:十為滿,做人不可太滿,並且丁字街還有防禦功能;每條街道則成甕形,中間寬首尾窄,意取風水之「聚」。村中還有一處農民書畫院,真是很驚奇鄭州的附近還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所在。上圖是他們自己畫的村莊示意圖。
  • 浙江江山最美9處古村落,山水人居靜美如畫
    大陳村為徽州汪氏後裔聚居地,在明朝永樂初,中華汪氏74世孫普賢公徙此繁衍成族,後裔苦心經營,創建了一個以徽派古建築為特色的千年古村落
  •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近年來,旅行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自然風情、歷史人文景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人文風情, 現在一些有特色的村莊被開發成旅遊勝地, 今天,小編將介紹支撐千年文明的古村。
  • 浙江江山這9個古村落,每一個都山水靜美如畫
    位進士。"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這個歷史上共出過6個尚書,80個進士的清漾村。而距離江山市區二十多公裡的石門鎮清漾古村是江山毛氏的發祥地,甚至還是整個江南的毛氏祖居地。
  • 王陽明祖居地"紀念館...
    隱地龍潭村是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王陽明先生的祖居地,王氏族人已在此傳承近千年。明正德八年夏天,王陽明偕弟子、道友來此遊學,下龍潭尋龍溪之源,宿隱地訪遠族宗親,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今天記者來到這裡探館,走完一圈才發現,不僅王陽明是「王者」,原來,陽明先生的王氏家族竟如此顯赫!在中國歷史上,王氏家族的興盛是個奇蹟。
  • 我的家鄉·江山-如此多嬌《清漾村·毛澤東祖居地》
    清漾毛氏家族興盛,逐步發展壯大為江南毛氏主系,江西吉水毛氏、湖南韶山毛氏、浙江奉化毛氏等江南毛氏望族均源自清漾。因此,又被稱為「江南毛氏發祥地」、「毛澤東祖居地」。清漾毛氏文化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歷史上有名的「狀元村」、「進士村」,宋代毛和叔家族「四代十登科,六子七進士」,出過8個尚書和83
  • 楊公親點的千年古村「流坑村」
    「千古一村」——古村流坑的風水格局古村流坑被譽為「千古一村」、「中國耕讀文明的博物館 」。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村民多為董姓,千年間,眾多文人湧現,遠祖追至漢代大儒董仲舒,除此之外,流坑村歷史上曾出文武狀元各 1人,進士34人,入仕者高達百餘人。那麼,我們不禁想知道,這麼多傑出人才集中出現,是什麼原因呢?據流坑村的族譜記載,董氏家族在此落戶,與唐末兩位著名的風水祖師:先師楊筠松、先祖曾文辿有關。
  • 走進「中國進士第一村」:一灣碧水池塘荷花,一棵千年盤龍古樹
    這個村可非同一般,尊師重教古已有之,古村落的名字叫走馬塘,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姜山鎮,有「四明古郡,文獻之邦,江山之勝,水陸之饒」之美譽,歷朝歷代,這裡出過76位進士,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據說,這個村的風水特別好,高馬頭牆,古老的舊牆門,彎彎曲曲的胡同,綠蓮花池,景點很有特色。
  • 江山為證——記阜城籍歷史人物張邦昌(一)
    那個江山,值得他們頌之揚之,更值得我們去走近。其實,我們也該去施耐庵的《水滸傳》中去看北宋統治者的腐朽無能、粉飾太平,去嶽飛的《滿江紅》裡去感受將士們怒髮衝冠、誓死殺敵的愛國情結,還要去了解、去理解一個做了三十三天皇帝的太宰——張邦昌。張邦昌(公元1081年—1127年),字子能,宋永靜軍東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