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軍事事故,我們能想到的大部分都是墜機、飛彈發射失敗之類的,基本上都是能飛的。可事實上,海軍和陸軍同樣也有各種事故。以海軍為例,十幾年前,曾經出過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就在演習過程中因為魚雷自爆而沉沒的事故,以及印度潛艇飛彈自爆事故。像這種事故,歷史上也並不只有這幾次,甚至也有因為事故引發戰爭,或者世界頂級戰艦沉沒的情況。
得,話說到這,我們今天就來列舉一些,五場最嚴重的海軍事故。
第五位:K-19事故以及共青團員號核潛艇沉沒
冷戰時期,蘇聯核潛艇一直以極限性能而著稱,但這也帶來了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和風險。再加上蘇聯在反應堆的技術和可靠性上不及美國,導致蘇聯核潛艇時常會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故。1961年,K-19號彈道飛彈核潛艇就因反應堆過熱,迫使艇長不顧核輻射危險,進入反應堆艙進行搶修,雖然最終沒有釀成太大的事故,但還是有數十名艇員因核輻射而死。22年後,水下航速高達38節的共青團員號潛艇也因火災導致反應堆故障,這一次雖然有一半艇員獲救,但潛艇卻沉入了海底。而且其帶來的核輻射,也將給當地海域和沿岸造成長達數百年的惡劣影響。
第四位:墨爾本號「雙殺「事件
如果說有哪一艘航空母艦能用臭名昭著來形容,那答案肯定就是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在服役生涯中,曾經在航空演習過程中先後撞沉過兩艘友軍的驅逐艦,堪稱雙殺。不僅如此,該艦還曾發生過十幾次撞船事故,甚至還曾經出現過雷達天線脫落等離奇事件,最終也導致澳大利亞海軍不得不信邪,在現代化改裝之後不久便將其退役。
第三位: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沒事件
蘇聯潛艇除了在核反應堆方面經常要求極致性能以外,對於武器的威力要求也非常高。為了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蘇聯人還專門建造了水下排水量高達兩萬噸,可以攜帶24枚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及650毫米大型魚雷的奧斯卡級核潛艇。可是在蘇聯解體之後,財政緊縮的俄羅斯海軍在艦艇維護和水兵素質方面下滑很大,2000年8月,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魚雷發射演習中因過氧化氫洩露燃起大火,引爆了艇內的魚雷,潛艇立刻開始沉沒。而且由於維護不當,倖存艇員發出的求生浮標也未能正常打開,導致全艇118人全部陣亡。
第二位:緬因號戰列艦的沉沒
1898年2月15日夜間,停泊在古巴哈瓦那的美國緬因號戰列艦突然發生爆炸,整個艦首都被炸斷,全艦266人喪生。雖然按照事後調查發現,該艦沉沒是因為煤倉內的煤炭粉塵自爆所導致,但在當時,美國政府卻借題發揮,將髒水一股腦地潑到了正與其爭奪加勒比海控制權的西班牙人身上,並以西班牙人偷襲緬因號為藉口發動了美西戰爭,奪取了加勒比和菲律賓的控制權。
第一位:陸奧號戰列艦爆沉
如果說蘇聯的潛艇很愛出事,那就不得不說日本的主力艦。早在1905年,對馬海戰的功勳艦三笠號戰列艦,就曾因152毫米副炮彈藥庫自燃殉爆而沉沒,雖然該艦後來又被打撈起來修復。但僅僅三年後,甲午戰爭時期松島號就步其後塵,發生自爆沉入海底。不過這些都比不上陸奧號戰列艦。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時間,這艘安裝有8門410毫米主炮的四萬噸巨艦位列世界七大戰列艦「Big 7「(Seven)之一,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可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陸奧號尚未得到與敵艦交戰的機會,便於1943年6月8日在本土軍港內突然發生了彈藥庫殉爆,其三號彈藥庫發生的爆炸將整個艦體後部炸斷,重達數百噸的炮塔也被炸上了天。這艘強極一時的巨艦,在幾分鐘之內沉入海底,全艦1470名船員僅有350人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