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最後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沉沒,皇家海軍榮譽再次掉...

2020-12-11 騰訊網

導語:本期是本人視角解說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第4期了。前面把皇家海軍的戰巡分批次說了一遍,最後就剩下「海軍上將級」,該級別就只建造了一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胡德號」,這艘軍艦是爭議最大的一艘軍艦,網上對這艘軍艦的介紹也比較多、也較為全面,所以今天還是以個人視角為大家來解讀這款戰艦,同時也是英系戰巡的最後一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其實在遊戲中我英系戰巡的科技線還沒升級到7級的「胡德號」,所以也沒有實際體驗過這艘戰艦在遊戲中的感受,雖然沒有親自把玩過這艘戰艦,但是在遊戲中我卻沒少打這艘戰艦。此前《海戰世界》沒轉伺服器之前德系戰列艦我已經爬到了8級的「俾斯麥號」,在遊戲分房時沒少遇見「胡德號」,也有不少機會和「胡德號」進行線性對炮。給我的感覺其實和前面的戰巡是一樣的,那就是脆,不知道是遊戲機制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打戰列艦的時候經常不穿,但是打「胡德號」的時候感覺非常容易打穿。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意識問題,每次開「俾斯麥號」的時候看見「胡德號」總喜歡先打它,除了歷史原因外,就是因為戰巡比較好擊沉。別人可能要打上3~4輪,而「胡德號」只要2~3輪就可以收掉。當然在遊戲中「俾斯麥」也有被「胡德」擊沉的時候。

海軍上將級唯一的獨苗,卻為名所累

「胡德號」作為海軍上將級的首艦,該級艦預計建造6艘,首艦於1916年5月31日,也就是日德蘭海戰爆發當天開工建造,2、3號艦也後續在其他船廠開工建造,但是隨著日德蘭海戰中英國一下就沉沒的了3艘戰巡,所以還躺在船臺上的「胡德號」被緊急叫停,由於在戰鬥中表現出防禦問題海軍要求重新修改設計。不過到了1917年,英國海軍決定要裁撤海軍上將級的後3艘,後來更是連2、3號艦也不要,只有完工度較高的首艦「胡德號」繼續建造。那為啥英國人要放棄呢?戰巡防護太差,戰場生存能力低?造價太高英國沒錢了?以上的猜測都不對。

胡德號的側面照,可見其外形非常修長,這樣看倒是有股長門級戰列艦的味道

其實英國之所以要建造威力更大的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主要就為了和德國海軍玩軍備競賽,「你要有的我也要有,而且我的數量要比你多,質量比你的好」,本著這種要比你好的原則,英國無論是戰列艦還是戰巡數量都比德國多,德國的戰艦裝280口徑艦炮的時候我裝305口徑的,你裝305口徑的我就裝343口徑。英國在海軍軍備競賽當中充分的展現了什麼叫「有錢任性」,而英國人之所以要建造海軍上將級,就是因為在1914年情報部門說德國將建造噸位更大、裝備350口徑的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所以本著要比你好,口徑、噸位比你大的原則,英國就拿當時自己手中最好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作為戰巡的設計模板,以此開發出了海軍上將級戰巡。到1917年之所以裁撤海軍上將級,就是因為德國停止建造了馬肯森級。

胡德號的正面照,在建成之初是當時世界最大的主力戰艦

既然德國已經停止建造,那針對德國海軍而建造的海軍上將級也就沒有多大的建造意義了,所以失去對手的海軍上將級也就被叫停了,而「胡德號」因此成為海軍上將的獨苗。按理來說作為皇家海軍最新的戰艦值得大家銘記無可厚非,但是這艘戰艦為何能讓後世諸多吃瓜軍迷所銘記,「胡德號」幾乎淪為薄皮大餡的代名詞,就是因為它在二戰的海戰當中,在少有的幾次戰列艦對轟的過程中,是唯一一個因為被擊中彈藥庫殉爆沉沒的軍艦,而一戰時期的沉沒的英式戰巡都是死在同樣的招數下。而作為戰巡,其防護能力一直遭到人們的質疑,所以「胡德」這麼一出更加加深了人們對戰巡的可靠性的質疑。

臨時抱佛腳的胡德號戰巡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胡德號」的防護和前面所說的英國第二批戰巡的防護是差不多的,一開始設計的主裝甲厚度也是只有203毫米,原設計方案標準排水量只有3.6萬噸。而日德蘭海戰之後被緊急叫停,設計師們接到了增加防護設計的通知,從6月初到8月末,經過兩個月的修改,將原先的主裝甲厚度提升到305毫米,對炮塔、彈藥庫、輪機艙、鍋爐等重要位置的裝甲加厚,裝甲的總噸位由設計之初的10100噸多增加了5100噸,標準排水量也從原先的3.6萬噸飆升到41125噸。不過由於是後面進行修補改進的,所以算是在修補bug,這樣就會有個問題,那就是發現的問題可以修補,但是沒被發現的怎麼辦呢?那就只有在實戰中去發現了。

大型戰艦的大口徑艦炮的揚彈系統

在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的沉沒的3艘戰巡有2艘是因為在使用揚彈系統時沒有按照規定關閉炮塔與彈藥庫之間的防火門沉沒的。所以「胡德號」在炮塔內部的揚彈通道內安裝了新型的重型液壓防火門,這玩意只有在提取炮彈和發射藥的升降桶向上供彈時才會打開,其他供彈時間都是關閉的。雖然這樣使得它的射速有所下降,但是起碼保證了彈藥庫的安全。其實總體來看,「胡德號」的防護已經不輸其他戰列艦了,但也正如前面說的,這並不是按照戰列艦的標準去建造的,而是後期用戰巡的軀體,按照戰戰列艦的標準進行bug修改,發現的修改就可以修改,如果沒有被發現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成為阿喀琉斯之踵,而「胡德」後面就是死在這樣的細節上。

胡德號被擊中的示意圖,不過並不是直接命中主彈藥庫的

雖然在後面對於彈藥庫之間的裝甲進行了加厚,水平裝甲由多層45~55毫米厚的裝甲組成,主甲板與彈藥庫也有著76毫米厚的裝甲保護,但是彈藥庫之間的垂直隔離鋼板也是只有25毫米。經過多層水平裝甲的疊加,前主炮彈藥庫的裝甲的疊加厚度達到了165毫米,後主炮的疊加裝甲厚度達178毫米。這數據看起來還是不錯的,至少當時的戰列艦水平裝甲防護差不多也是這水平。但是輪機艙與彈藥艙之間的垂直防護隔板只有25毫米,副炮彈藥庫和主炮彈藥庫的垂直防護隔板只有32毫米,這就為後來的殉爆埋下隱患。在1919年皇家海軍就進行模擬設計,發現自己裝備的MK-I型15英寸炮彈是能擊穿178毫米的中間裝甲帶和主裝甲帶下的51毫米傾斜裝甲。為此設計部隊曾建議再繼續在主炮彈藥艙上再增加152毫米厚的裝甲。但是這時候噸位已經嚴重超標,如果再增加的話就得削弱其他方面的防護屬性,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沒想到就是這裡成為了「胡德號」的命門。

俾斯麥的380艦炮對胡德的穿甲示意圖

具備與同級別戰列艦的強大火力

在火力配置上講,「胡德號」可一點都不含糊,和當時英國最強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一樣,裝備了8門MK-I型42倍徑的15英寸艦炮,布置方式和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戰列艦一樣,都是前後2座雙聯裝。在日德蘭海戰中,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英國戰巡被痛打的時候上來支援,用強勁的15英寸艦炮對德艦進行毀傷的轟擊。而且在二戰時期伊莉莎白女王級也同樣有著出彩的表現,雖然到二戰後這款艦炮已經是同口徑中最落後的一款,但史上戰列艦動對動24公裡最遠命中紀錄就是「厭戰」上裝備的MK-1型15英寸艦炮打出來的。這款雙聯裝艦炮全重880噸,分別使用871公斤的高爆榴彈和879公斤的穿甲彈,每門炮各帶100發炮彈,高爆彈和穿甲彈的攜帶比例為1:4。由於大西洋海況不佳,所以其最大仰角和「俾斯麥號」一樣都是30°,不過由於炮管倍徑不同,德國「俾斯麥號」52倍徑的長管炮最大射程33.6公裡,而「胡德號」的42倍徑卻只有27.6公裡。

英德兩家之所以將主炮的最大仰角設定在30°,其實是因為大西洋的海況相對太平洋比較惡劣,不僅波濤洶湧、風高浪急,而且還經常起霧,作戰環境基本都是在20公裡內,所以主炮的仰角設定都是在20°,但考慮到海浪對艦艇的橫搖對軍艦艦艇產生的角度偏差,就預留出10°出來作為修正使用。而英制MK-1型15英寸艦炮在20°仰角時最大射程為21.7公裡,據說英國在二戰對部分15英寸艦炮進行升級,或者為提高射程就直接使用強裝藥進行射擊,這樣可以在20°仰角的時候將炮彈的最大射程提高到26.4公裡,不過並沒有使用強裝藥射擊的記載,畢竟嗑藥可是會大幅度縮減炮管的使用壽命,在大西洋戰場上海沒有哪個對手能讓皇家海軍使用強裝藥來對付。

皇家海軍中的飛毛腿

「胡德號」是皇家海軍噸位超過4萬噸主力戰艦中跑的最快的,標準航速為31節,在試航的時候更是跑到了32.07節,在全部主力戰艦中是跑第二名,第一名是滿載排水量3.7萬噸的聲望級(32.58節)。不過和聲望級不同的是,「胡德號」使用了新型鍋爐,有以前的三脹式水管鍋爐換成了亞羅小管鍋爐。這種鍋爐的不僅體積、重量小,而且動力輸出不降反升,全艦隻用了24臺鍋爐,輸出總功率高達14.4萬馬力,單臺輸出功率6000馬力。而聲望級用了42臺鍋爐,總輸出功率也才12.6萬馬力,單臺輸出功率為3000馬力。所以從數據上來看輸出功率直接翻倍。這樣澎湃的動力讓這艘滿載4.8萬多噸的軍艦也能跑到32節的航速,在同級戰列艦中已經是屬於前列了。

結語

其實感覺「胡德號」在歷史上就是被名聲所累,而且本身運氣也不好,海戰遠距離炮擊中基本就是靠運氣,都說「打得準不如接的好」,這「胡德」就是那個不走運的傢伙。英國在日德蘭海戰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它身上,但最後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也是為名所累啊。

相關焦點

  •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鐘被成功打撈
    國防部(MOD)和皇家海軍對艾倫先生在國防部不惜代價打撈這座鐘時給予慷慨幫助表示感激。 艾倫表示:「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此次打撈工作也是為了紀念數百名遇難的英勇船員。能夠帶領我的探險團隊對胡德號的鐘進行打撈,我甚感榮幸。」 這座鐘於2001年7月被首次發現並拍攝照片。被發現時,它位於遠離巡洋艦船體部件的海底。
  • 將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需要花多大的代價?
    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俾斯麥號是當時德國海軍的象徵,艦船武器精良、防護完善,但它在執行其第一次戰鬥任務後就沉沒。1941年5月19日早上,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秘密離開波蘭格丁尼亞的港口,展開「萊茵演習行動」(Operation Rheinübung),準備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封鎖,進入大西洋以攔截並摧毀來往英國和北美洲的運輸船隊,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
  •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共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自英國準備建造無畏號戰列艦時,戰列艦開始準備跨代進入無畏艦時代,而同時產生的還有戰列巡洋艦,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無敵級的首艦無敵號與1906年開工,不過此時的無敵級還頂著裝甲巡洋艦的「馬甲」,直到1912年才獲得戰列巡洋艦的正式名稱。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碧藍航線:二次元心目中的胡德阿姨,曾被譽為皇家艦隊的驕傲
    其實歷史上的胡德號曾被譽為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驕傲,為了讓大家更加熟悉自己駕馭的艦娘,今天就普及一下相應的知識。英國在二戰時期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級別隸屬於海軍上將級,在海軍歷史中第四艘以「胡德」命名的戰列艦。名字的由來:為了紀念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上將塞繆爾·胡德子爵。
  • 二戰時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和英國海軍的胡德號,到底孰優孰劣?
    圖3:俾斯麥號可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主要是由於當時各國被海軍軍備條約的束縛,無法超過條約規定生產更多的重型戰列艦,所以想在條約規定的噸位下裝載戰列艦級別的火炮,如此便不可避免要犧牲裝甲防護,由於噸位的下降,其速度得到提升,所以便稱為戰列巡洋艦。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英國國最新戰艦卻裝一戰時的老炮,皇家海軍最後的榮耀,卻只能淪為...
    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七期,今天向大家介紹英系戰列艦的前衛號戰列艦,它是英國皇家海軍二戰後才服役的、也是皇家海軍服役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不過這艘戰列艦並沒有任何亮點,反倒是槽點滿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型戰列艦。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體系下受到了嚴格限制,基本上不存在什麼主力艦,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才解了燃眉之急。而當希特勒上臺後,英國和德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
  • 倫敦旅遊泰晤士河必看軍事景點:皇家海軍貝爾法斯特號輕巡洋艦
    ▼▼▼如果當你來到英國,迎著微暖又有效潮溼的輕風,走上著名的倫敦塔橋俯瞰著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一艘披掛著藍灰色塗裝的老式巡洋艦正靜靜地停泊在泰晤士河邊,接受著你的檢閱。她便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功勳累累的二戰英雄、愛爾蘭的傳奇——貝爾法斯特號。作為愛丁堡級輕巡洋艦的次女,1936年12月,貝爾法斯特號正式開工,兩年後的3月17日下水。
  • 戰艦世界:一炮幹沉皇家海軍胡德,玩家:奧利給幹就完了
    比如沙恩霍斯特號聯合格奈森瑙號擊沉英國皇家海軍光榮號航母,世界上唯一一例戰列艦擊沉航母的戰役,卑斯麥一發入魂擊沉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等諸如此類。今天聯盟君就來帶大家了解下納粹海軍最強的戰艦卑斯麥級二艦。俾斯麥號戰列艦建於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當時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之一,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超過英德海軍協定規定的35,000噸。至於滿載排水量,俾斯麥號及其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已經達到50,900噸。然而由於產業鏈及其人工成本的不同,俾斯麥號戰列艦的造價甚至超越了大和號戰列艦。
  • 被稱為29節納爾遜,扛著祖傳15寸炮,火力羸弱的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看來戰列巡洋艦都不是海軍戰鬥力的體現,其中以二戰時期被德國俾斯麥一炮幹掉的胡德號戰巡就成為人們談論中的典型對象。其實,戰列巡洋艦是特殊時代建造的特殊軍艦,就只有在一戰時期英國和德國建造過,一戰結束之後隨著動力系統的革命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建造縮影
    「胡德」(HMS Hood)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關於它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了。本號也發過一篇它的文章《一發入魂,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1916年9月1日,「胡德」號在約翰·布朗造船公司(John Brown & Company)開始動工建造。建造中的「胡德」號,龍骨已經鋪好。
  • 它是史上最昂貴的巡洋艦,事實上也是最後的戰列巡洋艦
    儘管在無畏艦剛剛出現時美國海軍走過一段彎路,不過英德兩國海軍競賽的成果很快就讓美國海軍重新回到了正確的道路上來。一戰前後美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在動力系統上能和英國皇家海軍並駕齊驅,裝甲防護則和德國海軍主力艦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科羅拉多級以前的美國戰列艦火力比英國同時期產品略遜一籌,但比德國海軍的大多數主力艦要強一些。
  • 老照片:英國皇家海軍為壓制德國戰巡而建造的「獅」級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建造的戰列巡洋艦。首艦獅號1909年9月29日開工。同型艦:獅號(Lion)、皇家公主號(Princess Royal),改進型:瑪麗女王號(Queen Mary)。獅級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壓倒德國同類型戰艦為目的全新設計的戰列巡洋艦。
  • 《碧藍航線》港區中艦船名字背後的故事:「皇家海軍 逢敵必戰」
    作為一戰期間建造的皇家海軍最後一代戰列巡洋艦海軍上將級中唯一完工的一艘戰巡,同時也是皇家海軍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服役時標準排水量達42,100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為展示英國國威的禮儀艦巡遊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