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比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數次大海戰,如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灣的航母大戰,戰列巡洋艦對戰戰列艦的北角海戰,戰列艦對轟的丹麥海戰和蘇裡高海峽海戰等,而一戰中,規模較大的只有日德蘭海戰,其他時候,雙方的水面艦艇都較少出戰,那英德之間戰艦的數量差距有多大呢。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自英國準備建造無畏號戰列艦時,戰列艦開始準備跨代進入無畏艦時代,而同時產生的還有戰列巡洋艦,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無敵級的首艦無敵號與1906年開工,不過此時的無敵級還頂著裝甲巡洋艦的「馬甲」,直到1912年才獲得戰列巡洋艦的正式名稱。
而德國的首艘戰列巡洋艦是馮·德·坦恩號,該艦於1908年開工,此後英國和德國開始不斷建造可以壓倒對方的新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雙方實際建造了多艘戰列巡洋艦。
自1906年開始到一戰結束,英國共有15艘戰列艦巡洋艦建造完成,其中1906到1914年間,共建造了10艘,一戰期間,又計劃建造9艘,不過只建造了5艘,實際5艘中還有包含有改裝為航母的戰巡,到一戰結束時,總計共建造完成戰巡12艘。
15艘中包括3艘無敵級、3艘不倦級、4艘獅級、2艘聲望級;另有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則改裝為航空母艦,還有包括羅德尼號、安森號、豪號都雖然開工,但並沒建成,另有1艘海軍上將級一戰後的1920年才完工。
僅有一艘的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也就是胡德號,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後建造的戰巡,不過二戰後還倖存的,確實聲望級的首艦聲望號。
英式戰列巡洋艦:「速度就是最好的防禦」
這一關觀點是戰列巡洋艦的提倡者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所提出的,相比較於德國戰列巡,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巡,裝甲相對薄弱一些,但是火力和速度優勢比較明顯。
而英國戰巡看似裝甲防護厚度要薄一些,其實也有其本身的原因,雖然說捨棄部分裝甲防護,提升其他優勢,另外,英國戰艦採用了滲碳裝甲,在相同的厚度情況下,比原本的裝甲防禦效能提升了18%。
英國戰巡誕生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擊退來犯的敵巡洋艦」;此時的功能還是相對單一,不過擁有重炮和速度的優勢,可以讓敵軍的巡洋艦在被追擊時無力擺脫,雙方交戰時,又無法有效反制戰巡大口徑主炮和射程的優勢。
這一點,在1914年的福克蘭群島海戰中表現比較明顯,無敵號戰巡姊妹艦始終將德軍的裝甲巡洋艦死死壓制,將自己始終至於對方的最大射程之外,305毫米主炮一頓猛打,最終擊沉了對方,而費舍爾最初提倡建造戰列巡洋艦時,也並沒有採用將這些新式戰艦編入主力艦隊中。
到1915年時,英國大艦隊組建了一支單獨的戰列巡洋艦艦隊,下轄三個分艦隊,獅號為旗艦,另外三艘獅級戰巡為第一分艦隊,3艘不倦級為第二分艦隊,最老的3艘無敵級則是第三分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