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絡上一直充斥著高鐵上行李難託運的文章。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這樣一句話"人都來了火車站,可是高鐵站又不能提供行李託運服務,難道要讓我們回家託運完行李,再來乘車?"
據廣州日報報導,由於高鐵動車組對攜帶行李的尺寸和重量有嚴格的限制,加上高鐵車站並未設置行包託運處,部分攜帶特大件行李的旅客無法在車站辦理隨車託運,旅客不得不提前到普鐵車站或通過物流辦理行李運輸。有網友吐槽,"高鐵跑得快,行李坐慢車",明顯是"服務跟不上。"
近幾年隨著高鐵新線的開通,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對國內交通壓力的緩解、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高鐵帶來便捷的同時,由於自身技術、人員等方面的限制,也不能完全實現服務上的零瑕疵。其中高鐵上託運行李就是其中一個大難題。就目前而言,高鐵攜帶物品的重量及行李箱大小與普通列車不同。乘坐高鐵動車組列車,每件物品外部尺寸長、寬、高之和不得超過1.3米,重量不超過20千克。目前乘坐高鐵列車是不能辦理行李託運的。
一方面,動車停站短,快速裝卸有難度。高鐵目前託運難的一個問題是動車組到站停靠時間能否滿足行李裝卸所需的時間。目前,我國動車組列車停站時間一般為2至6分鐘,裝卸行李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並不容易,再加上要同時進行站臺旅客的乘降組織工作,如何確保旅客的安全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另外,即使高鐵能夠託運行李,也會延長動車停站時間,但增加了運行總時間,長途旅客可能會受到影響,如何平衡高鐵客流與貨運的關係也是制約高鐵行李不能託運的一個問題。第三,每節開行的動車組上加掛一節行包車或將原本的車廂改造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雖然我國也正在研製貨運動車組,但是即使研製成功也需要反覆的試驗才可以應用到實際中。而且,由於現有的高鐵車站上並沒有設置貨場,且目前的站臺也主要考慮的是旅客上下車,是否需要對車站站臺進行改造以適應行李裝卸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古語有云,"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就高鐵而言,求全責備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任何產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高鐵也不例外,不可能試圖用一個產品解決所有的問題。眾所周知,旅客乘坐高鐵,主要是追求速度和安全。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我們只能抓主要矛盾,在保障速度和安全為前提犧牲旅客託運的需求。另外,對於旅客託運的需求,鐵路部門也是想方設法提供了很多替代性的服務,方便旅客出行。在高鐵上,只要不是超大號的行李或者危險品、動物、自行車等物品,乘務員一般都會給予妥善安置。並且在高鐵每節車廂連接處都設有行李存放處,旅客可將大件行李存放到這裡。中鐵快運的開啟綠色通道,各個鐵路局紛紛開展"一站式","門到門"的貨運改革,昔日的"鐵老大"為旅客華麗轉身為"快遞哥。"旅客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鐵路產品,發揮每種產品的優勢,而不是一味的"求全"。
鐵路部門自身也要"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儘快解決好旅客出行託運大件物品在技術管理層面上的難題,今後高鐵動車組列車可以拓展服務項目,開展行包延伸服務,真正實現旅客貨主、鐵路的雙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綠皮車"到"紅眼高鐵"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我們應該抱有寬容的眼光,給高鐵多一些時間成長,多一些空間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高鐵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也為中國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文/劉娟 李筱瀟)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