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學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屬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藥用植物,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作用,獸醫用以治鎖喉癀。
半夏的形態特徵
半夏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形塊莖,直徑從0.5 cm到3.0cm不一,葉片著生在塊莖的頂端,葉柄的下部有一個白色或棕色珠芽。半夏為單性花,花序軸下著生著雌花,無花被;半夏的雄花為白色,著生在花序軸的上部,同樣無花被,雄蕊密集地聚成圓筒形,與雌花被間隔在花序軸的兩端;半夏的佛焰苞在合圍處有一個小孔,可以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呈現出尾狀,從中伸出綠色或淺紫色的佛焰苞,為直立狀或呈「S」形彎曲。
名稱由來
半夏,生於夏至日前後。此時,一陰生,天地間不再是純陽之氣,夏天也過半,故名半夏。
別稱
半夏半夏(神農本草經)的別稱甚多,分別有:三葉半夏(山西、河南、廣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麻芋果(貴州),田裡心、無心菜、老鴉眼、老鴉芋頭(山東),燕子尾、地慈姑、球半夏、尖葉半夏(廣西),老黃咀、老和尚扣、野芋頭、老鴉頭、地星(江蘇),三步魂、麻芋子(四川),小天老星、藥狗丹(東北、華北),三葉頭草、三稜草(上海),洋犁頭、小天南星(福建),扣子蓮、生半夏、土半夏、野半夏(江西),半子、三片葉、三開花、三角草、三興草(甘肅),地文、和姑、守田(古稱),地珠半夏(雲南)。
生境分布
半夏的生境分布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發現野生的外,全國各地廣布,生長於海拔2500米以下,常見於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雜草之一。朝鮮、日本也有。
主要成分
半夏中分離得到15個化合物,分別為大黃酚,丁二酸,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O-(6'-O-棕櫚醯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對二羥基苯酚,羥甲基糠醛,鄰二羥基苯酚及β-谷甾醇,胡蘿蔔苷。
來源:百度百科 360百科 花百科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