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

2020-12-14 悅幕電影觀察

在「藝術」上被大陸碾壓,在票房上被好萊塢強壓,日漸沒落的臺灣電影能輸出的似乎只有小眾文藝片。

文/龐宏波

觸目驚心。

如今的臺灣電影產業,絕對配得上這四個字。

臺灣,孵化了華語電影最具公信力的獎項金馬獎;臺灣,也哺育了華人電影之光李安;臺灣,更誕生過侯孝賢、楊德昌等人主導的臺灣新電影運動。

在華語電影圈,臺灣是最繞不開的黃金之地。但近兩年的臺灣電影發展,卻觸目驚心。

2018年,全臺破千萬新臺幣的臺灣電影僅有9部,為此《角鬥2》破億時,慶主創不惜「對賭」3億脫褲;票房前二十五位名單中只有兩部臺灣本土作品入榜;上映影片的年產量僅有兩位數;

與此同時,2018年11月引進內地的《有五個姐姐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豆瓣4.3分,票房85.3萬;而「抽籤」在臺灣上映的大陸影片也好不到哪裡去,《七月與安生》、《英雄本色2018》、《解憂雜貨店》算是最知名的了。

電影產業發生的懸殊,除了票房上的比較外必然會影響到藝術。金馬獎這兩年不再「小臺灣」,連年被內地「碾壓」,在各大獎項上染指概率寥寥。

如果非要尋找一些亮點,臺灣電影這兩年在文藝片上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水準。但受制於題材、類型的原因,大陸想要正大光明的觀看變得異常困難。

因此,「金馬」臺灣變成了「網紅」臺灣。

「翻拍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輕鬆奪冠2018

輕鬆奪冠。

這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上去有了很強的商業噱頭,作為一部臺灣本土電影的年度冠軍引進內地,期待值自然不少。

但在本就貧瘠的臺灣電影市場,這部冠軍看上去也是半個「舶來品」。《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原本是2009年,由權相宇和李寶英主演的韓國愛情片。

這部電影其實對於內地90後的影迷來說,非常熟悉。這部虐戀愛情片早在2009年就火爆內地。而臺灣版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並沒有本土化,更多是復刻原版。但這部電影充分的「天然條件」還是能給電影帶來不錯的抗打能力。

這部電影,創下了三年來臺灣本土電影的最佳成績,狂收2.4億新臺幣。其實根本無需和內地進行對比,因為這對雙方來說都不公平。但既然是創下三年最佳,卻沒有太多亮眼的「硬實力」,只能說電影多虧了同行的襯託。

2018年,全臺破千萬的作品僅有9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輕鬆奪冠,票房是亞季軍(《角鬥2:王者再起》、《花甲大人轉男孩》)票房相加的總和。

如果這樣並不清晰,那就和2017年來一個縱向比較。2017年,臺灣本土電影的最佳成績為1.06億新臺幣,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的一半。本土電影贏弱的市場表現,是催生所謂「市場奇蹟」的關鍵原因所在。

「網紅」臺灣

成也文藝,敗也文藝。

雖然商業電影表現尷尬,但是在文藝片上臺灣這幾年的發展讓人感動興奮。這個本身就哺育「文藝」的土地上,為華語電影輸出了多批傑出的電影大師。

如今臺灣電影發展的蕭條,和當年臺灣新電影運動多少存在著直接的聯繫。臺灣電影運動的領軍人「親手終結」自己,目的就是希望臺灣電影市場可以發展。但多年過去,臺灣電影市場並沒有回暖,反倒是在藝術電影上也面臨青黃不接。

從金馬獎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臺灣藝術電影發展並不順利。臺灣電影學者焦雄屏去年在內地參加活動時,曾說臺灣政府一度對金馬獎繼續舉辦的興致不高,原因就在於金馬獎連年被大陸影片所統治。

但事實上,臺灣藝術電影這兩年還是湧現出了一批高質量的藝術電影。但為數不多的高質量藝術電影,也成為了臺灣電影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名片」。只是鮮少在國際亮相和無緣內地公映,讓這批電影成為了「網紅片」。

其中,《血觀音》、《大佛普拉斯》既是2017年臺灣電影的傑出代表,也是近兩年臺灣電影裡最「安全」的電影。像去年火爆全網的《誰先愛上他的》和《紅樓夢》都是同性片,此類電影想要在內地大銀幕上觀影的概率基本為零。

此外,《再見瓦城》也是品相不錯的臺灣藝術片,但因為柯震東個人問題所致,並沒有激起太多浪花。

除了藝術片,臺灣在恐怖片和黑色幽默的「政治片」上也是頗有亮點。例如《粽邪》和《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是這兩年在臺灣本土市場反響熱烈的兩部。

而在政治題材上,《引爆點》聚焦海港漁民抗議康聯石化汙染環境中的自焚事件,而《市長夫人的秘密》則是完全不同的創作風格,將臺灣政治大選「娛樂化」。

從這一點來看,臺灣電影在某些層面上的發展靠近了韓國電影。但從整體來看,臺灣電影距離「大眾曝光」越來越遠。

臺灣電影:迷失好萊塢,壓制大陸

好萊虎。

如果說內地電影市場逐漸走出了被好萊塢大片支配的恐懼,那麼臺灣本土則完全沒有能力走出「陰影」。

2017年,臺灣共有637部電影上映,這個數字其實和內地相差無幾。但是其中有168部美國電影,其次是109部日本電影。相比數量,在票房佔比上的表現更是觸目驚心,2017年臺灣電影總票房98.2億新臺幣,美國影片票房高達74.6億新臺幣,佔到了76%。票房TOP10集體被好萊塢霸佔,如果你還記得,當年臺灣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為1.06億新臺幣,票房冠軍排名第27。

2018年,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帶領之下,臺灣本土電影稍有回暖。起碼,在前二十五名中,有兩部臺灣本土作品。不過當年年度票房冠軍《復聯3》票房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近三倍。

但是有趣的是,臺灣電影本身有著「保護政策」,但這張保護和隔離更多是針對大陸電影。目前,大陸電影在臺灣地區公映仍需要「抽籤」,每年抽取10部,除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可以「免籤」。

而在為數不多的10部電影裡,除了有臺灣熟悉演員參演的電影外,大多為文藝片和「老片」。拿2018年的10部「幸運兒」來看,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

2018年通過抽籤能在臺灣上映的10部大陸影片是《七月與安生》《決戰食神》《記憶大師》《老獸》《輕鬆+愉快》《假如王子睡著了》《英雄本色2018》《解憂雜貨店》《鏡相人》《塑料王國》。

相比臺灣對大陸的苛刻,大陸對臺灣電影的政策逐漸放寬。2018年 2月28日,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牽頭多部門研究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對臺灣電影引進和合拍都做了說明,尤其是合拍片的政策限制放寬不少。

但這兩年,優質合拍片少之又少,臺灣電影引進內地的表現同樣慘不忍睹。去年,《萌學園:尋找盤古》和《有五個姐姐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拼死競爭,最終一部86.2萬,一部85.3萬。在動輒破億的市場大環境下。臺灣電影基本上「隱身」。

《角鬥2》票房破億,主創大擺慶功宴。主演鄭人碩「豪言」3億票房脫褲露腚。最終,市場沒讓他「走光」,但臺灣電影市場似乎是真的「走光」了。

相關焦點

  • 《比悲傷》成功啟示錄:臺灣電影北上,是小眾還是賣座?
    臺灣電影新浪潮時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不再被人提起,被譽為臺灣之光的李安多以好萊塢華裔導演身份出現,新世紀之後的《海角七號》《九降風》《艋舺》《總鋪師》逐漸遠去……以至於在金馬獎上,臺灣本土電影被大陸電影全面壓制,反倒讓唱衰臺灣電影成為主流聲音。
  • 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大陸創票房佳績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臺媒稱,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3月17日在大陸熱賣約15億元新臺幣(1人民幣約合4.58元新臺幣——本網注),創票房佳績。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18日報導,致力於兩岸電影交流的資深導演朱延平開心地說:「我恭喜林孝謙導演賺錢啦!他的成功無疑是幫臺灣電影圈打一劑強心針,臺灣電影不再是穩賠不賺。」朱延平表示,近幾年臺灣電影票房表現都不好,今年賀歲檔的三部影片更是慘澹,票房加起來都沒破1億元新臺幣。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火爆的背後,是臺灣悲情電影的一脈相承
    文 / 觀影君3月份大片扎堆,在此之前,或許沒有人想到,能殺出重圍創造票房奇蹟的,竟會是這部來自臺灣的翻拍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除3月14日上映首日外,《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經勢如破足地連續12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當前累計票房已突破8.3億,成為內地最賣座的臺灣電影,並將第二的《我的少女時代》(3.58億)遠遠甩開,有望衝擊10億大關。
  • 臺灣電影在大陸的最高票房,被這部陳意涵主演的哭片刷新了
    首先恭喜林孝謙先生,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五天後,正式超過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的陳玉珊導演(3.59億人民幣),成為創造大陸票房最高臺灣電影的導演(數字來源:貓眼專業版
  • 周杰倫、柯佳嬿…臺灣電影的下一部《比悲傷》是誰?
    周杰倫、柯佳嬿…臺灣電影的下一部《比悲傷》是誰?本片在2018年就已經開拍,周杰倫自2016年好萊塢《驚天魔盜團2》之後,再也沒有在大銀幕上亮相,此次時隔5年重登大銀幕,再加上賽車競技題材的加持,該片也有望取得破億的票房佳績。 除了以上兩部買斷引進片之外,內地與臺灣的合拍電影《緝魂》《當男人戀愛時》也將在明年上映。
  • 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成績單
    華語片票房前十的作品,每一部的主創陣容中都少不了香港電影人的身影。在臺灣電影市場,華語電影已經排到票房榜的20名開外,且票房稍高一些的都是純正的臺灣電影(TOP3《角頭2:王者再起》《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花甲大人轉男孩》),內地出品的作品更加成績慘澹。張藝謀執導的《影》貴為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獲獎作品,截至目前,臺北票房僅142萬臺幣。
  • 你知道金馬獎的「金馬」怎麼來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最近臺灣的第53屆金馬獎剛剛頒完獎,除了大陸的電影大獲全勝外,你可能還會好奇,金馬獎是怎麼來的?現在金馬獎則和「香港電影金像獎」與「金雞百花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過去金馬獎在2000年之前,偏重於臺灣本土片及港片,但近年來臺灣電影工業日漸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也大量流失,金馬獎已逐漸開放大陸電影進入,參加競賽項目。  從開辦金馬獎到現在,還是一天到晚聽見大家抱怨臺灣電影產業低迷、不景氣。
  • 臺灣電影在大陸的最高票房,被這部陳意涵主演的哭片刷新了
    首先恭喜林孝謙先生,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五天後,正式超過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的陳玉珊導演(3.59億人民幣),成為創造大陸票房最高臺灣電影的導演(數字來源:貓眼專業版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臺灣電影內地上映票房最高影片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臺灣電影內地上映最高票房影片文|閒雲沒人能夠想到,一部翻拍小成本電影會票房大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5天,票房逼近4億元人民幣,成功超越宋芸樺、王大陸主演的《我的少女時代》,成為臺灣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周末票房冠軍、臺灣電影在內地上映票房最高影片。
  • 好萊塢的電影票房是如何分帳的?
    前幾日,迪士尼要求分帳《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65%甚至70%票房(附加條款)的消息驚呆眾人,為此還有讀者在後臺詢問我們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分帳的,因為中國製片方分帳一般只有40%左右,好萊塢的電影如何能做到70%的分帳?
  • 金馬獎徹底翻車,臺灣電影人內訌,炮轟傅榆不要臉!
    而給金馬獎抹上汙穢的這位導演就是傅榆,她在去年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的獎項,上臺時卻發表了希望臺灣能夠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不正當不應該在此場合出現的政治言論,不僅使當時為金馬獎盡心盡力付出的從業人員心血毀於一旦,還引發了大陸電影人對其金馬獎的抵制和厭惡。其實每年的金馬獎臺灣地區的能夠入圍的並不多,大多數入圍金馬獎的電影還是大陸和香港的影片。
  • 範冰冰好萊塢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全球票房46.36億
    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的電影工業,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經常被與美國電影和影星聯繫起來,好萊塢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每年在此舉辦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則是世界電影的盛會。
  • 金馬獎徹底翻車,臺灣電影人內訌,炮轟傅榆不要臉!
    而給金馬獎抹上汙穢的這位導演就是傅榆,她在去年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的獎項,上臺時卻發表了希望臺灣能夠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不正當不應該在此場合出現的政治言論,不僅使當時為金馬獎盡心盡力付出的從業人員心血毀於一旦,還引發了大陸電影人對其金馬獎的抵制和厭惡。其實每年的金馬獎臺灣地區的能夠入圍的並不多,大多數入圍金馬獎的電影還是大陸和香港的影片。
  • 內地電影全面撤出,2020臺灣金馬獎該怎麼配合港產片走下去?
    沒有大陸電影也沒有合拍片,去年金馬獎除了由臺灣電影奪得多個主要獎項,提名上也多了不少馬來西亞、新加坡作品的身影,如《幻土》、《夕霧花園》、《熱帶雨》分別在票房或評論上,獲市場和觀眾的青睞。這無疑為金馬獎可能出現的窘境,打下強心針。
  • 《芳華》編劇號稱「好萊塢專業編劇」,卻無一部劇本在好萊塢開拍
    原來,嚴歌苓當年的一部小說被陳衝拍成了電影,名字叫《天浴》,時為1998年。這部電影在臺灣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及最佳導演獎,並在48屆德國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提名。臺灣金馬獎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就是這個地區性的電影獎,直接把臺灣地區的電影業給毀滅了。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這個2018最好和2019最值期待華語片榜單,臺灣電影成績單亮眼
    豆瓣今天(12月21日)發布了2018年度電影榜單這一年在大陸影院裡幾乎是完全「神隱」狀態的臺灣電影,以及金馬系電影,卻在2018豆瓣年度電影榜單裡,極為耀眼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和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都來自豆瓣評分高達9.0的《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
  • 臺版《當男人戀愛時》殺青,它能複製《比悲傷》的成功嗎?
    作者 / 坦克除了中國內地之外,臺灣影市也在逐漸復甦。 近日,愛情電影《當男人戀愛時》在臺灣順利殺青。該片由臺灣新人導演殷振豪執導,曾經執導過《紅衣小女孩》系列、《目擊者之追兇》的導演程偉豪擔任本片監製。影片改編自韓國2014年的同名電影。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內地電影全面撤出,2020臺灣金馬獎該怎麼配合港產片走下去?
    沒有大陸電影也沒有合拍片,去年金馬獎除了由臺灣電影奪得多個主要獎項,提名上也多了不少馬來西亞、新加坡作品的身影,如《幻土》、《夕霧花園》、《熱帶雨》分別在票房或評論上,獲市場和觀眾的青睞。這無疑為金馬獎可能出現的窘境,打下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