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一年當中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物極必反,「重陰必陽」,所以也是白天增長的轉折點,即所謂「冬至一陽生」,是自然界陽氣開始增長的轉折點,也是人體陽氣開始生長的時候。這樣的特點就顯得冬至是重要的一天。冬至閩南又稱「冬節」,也是把節氣當做「過節日」一樣的少數節氣之一,這個細節也體現了它的重要性。
在閩南習俗中,冬至要吃「冬至圓」,民間說吃了「冬至圓」就又大一歲了,那時候吃的湯圓是實心糯米圓,湯有兩種,白甜湯叫「銀圓」,紅糖薑湯叫「金圓」,湯圓又有「團圓」的寓意,這也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表達方式。除了吃湯圓外,搓湯圓是小孩兒愛玩的事了,大人說:「不能數,不然臉上會長白斑」,這是我們童年的回憶。
中醫認為五味中,「甘能補」,糯米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對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腹痛、多汗、尿頻等症有一定作用;甜湯也具有補陽氣,增加能量的作用。因為糯米和甜湯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粘滯」,俗稱吃多了「不好消化」,所以有時候就會放些生薑「和胃行氣」,達到「補而不滯」的效果。目前的湯圓種類花樣也比以前多了,有些含有各種餡料,這樣基本就是精細主食了,不屬於粗糧,並且含有大量熱量。在享受這一傳統習俗美味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可過飽:「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吃過飽容易傷腸胃,特別是這種黏膩的食物。「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小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需要保護,更不能吃得太飽。除此之外老年人和正在生病的大多數人也不適宜過多食用。
2. 細嚼慢咽:一可以把食物磨碎,減輕腸胃負擔;二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和溶菌酶,可以初步消化糯米和起到殺菌作用,還可以防止過飽。
3. 飲食禁忌:還有幾類人不適合吃太多的湯圓的:
一是糖尿病:糖分過高,大量澱粉也會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二是發熱病人:關於發熱性疾病,《黃帝內經》認為「多食則遺」,《傷寒論》提到「禁粘滑」,《飲食須知》說糯米「多食發熱」,因此可見對於發熱病人湯圓能儘量不吃的好。
三是「酒客」:《傷寒論》說「酒客不喜甘故也」,長期喝酒的人,胃腸溼氣重,一般也也不喜歡甜食。中醫認為「胃以喜為補」,如果常喝酒的人也喜歡吃甜食的話,少量吃點也沒問題。《飲食須知》說:「同酒食之,令醉難醒」,表明也不利於酒精代謝,最好吃的期間不飲酒。
四是溼氣重:除了常喝酒的人溼氣重外,還有其他很大部分的人溼氣也重,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特別在我們本地,因為經常吃生冷的、飲料、涼茶、水果等等。怎麼判別呢?這些人一般舌苔很厚,重一點的舌頭有牙齒印,常伴有腹脹、大便不成形、粘滯等症狀。
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