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迎新年,冬至大團圓」—冬至搓湯圓活動

2021-02-17 雙百計劃附城鎮社工站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海豐有「吃了冬節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這天,海豐人家家戶戶都要包湯圓吃。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豐富村民的社區生活,增進村民之間的親密聯繫和相互交流;營造新山村溫暖的節日氛圍。趁著冬至來臨之際,12月19日上午,附城鎮社工站聯合中共新山村總支部委員會、新山村民委員會、新山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新山村婦女兒童之家在新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歡樂迎新年、冬至大團圓—冬至搓湯圓」活動,同新山村民一起歡度冬至佳節。

上午9點,參與活動的民政對象、村民和志願者們便開始聚集,並有序分工,有的負責清洗用具、有的切薑片、有的煮水揉面.不一會兒功夫,材料便全部備齊。

準備就緒,村民們開始搓丸、包餡。長者們教著年輕人和孩子搓圓,彼此分享搓圓經驗。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一眨眼,湯圓都搓好,大家搓得可開心了,都迫不及待展示自己手中的湯圓。

 歡聲笑語中,一個個白乎乎、圓滾滾的湯圓就成形了。一旁,燒好了水,加入老薑和紅糖,倒入湯圓,越煮越香。隨著騰騰的熱氣,在鍋裡不斷上湧翻滾,看得老人和小孩喜滋滋的。樂呵笑聲都將冬日的寒冷驅散,取之代替的是村民、志願者們彼此互幫的熱鬧場面。

待湯圓煮好,我們邀請了鹿境片區退伍軍人一起品嘗湯圓;暢談新山村紅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重溫當兵時的崢嶸歲月,永葆軍人本色。

 大家一一盛了湯圓,邊吃邊誇:「姜很香,糖夠甜,情更暖。」一份暖暖的冬節圓傳遞著濃濃的鄰裡情,和諧幸福社區真正紮根於每個人的心中。

   每時每刻,社工和志願者們不忘村裡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趁熱將湯圓裝好把熱騰騰的湯圓送至孤寡老人和民政對象家裡,讓他們感受來自社區的溫暖。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熱乎乎的湯圓,吃到嘴裡更甜至心裡

此次活動共參與人數有50人次,其中退伍軍人參與人數12人次,主要民政對象參與人數24人次。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發掘和展示了新山村村民的動手能力。在繼承傳統習俗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拉近了彼此之間的鄰裡感情,讓社區這個溫暖大家庭不斷壯大。讓和諧、溫暖之風吹遍了整個新山村。

相關焦點

  • 冬至搓湯圓啦!
    麻麻說小時候,外曾祖母總會張羅大家一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搓湯圓,那時候麻麻家裡人口多。
  • 鳳凰縣箭道坪幼兒園:迎冬至 搓湯圓
    紅網鳳凰縣分站12月21日訊(通訊員 張翠華)「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過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為弘揚傳統節日,啟迪兒童心智,體驗冬至的到來,12月21日上午,鳳凰縣箭道坪幼兒園幼兒園開展冬至搓湯圓主題活動。
  • 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下原鎮山珀幼兒園開展「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家鄉習俗,弘揚民俗文化,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下原鎮山珀幼兒園舉行了「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 紫帽紫星村老人搓湯圓話鄉情 提前過冬至
    晉江新聞網12月20日訊 昨日上午,晉江市紫帽鎮紫星村頂溪園自然村老年協會內湯圓飄香、笑聲四起。晉江市致和社工事務所的志願者們和村裡的老人一起和麵粉、搓湯圓,在歡聲笑語中提前過冬至。  「水燒開了嗎?我要開始和面了。」「來,我們幾個把凳子搬一起,面和好了就開始搓圓子了。」
  • 揉麵團,搓湯圓!萬家星城幼兒園的冬至暖心又美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邱欣藝冬至,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糰、吃湯圓的習俗。為了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幼兒生活經驗,萬家星城幼兒園小班開展了「暖暖冬至,搓搓湯圓」活動,孩子們在輕鬆歡快的氣氛裡一起迎接了溫暖的冬至。活動中,老師先帶孩子們一起了解了冬至節日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孩子們齊聲朗誦冬至的兒歌,然後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愉快的活動。
  • 開發區實驗幼兒園開展「搓湯圓」親子活動
    為了讓幼兒了解「冬至」這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習俗,感受節日氣氛,增進親子感情,22日下午,開發區實驗幼兒園大班組開展主題為《迎新年·喜洋洋》的「搓湯圓」親子活動。活動在「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的歡快旋律中拉開序幕。幼兒們系好圍兜,帶上帽子,洗好小手,興高採烈、爭先恐後地抓起了小麵團。
  • 歡喜迎冬至 巧手包湯圓
    甜點師傅指導職工製作湯圓。 寶安日報訊(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翁麗梅 文/圖)冬至是中國農曆節慶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12月9日,航城街道後瑞工聯會在後瑞職工之家舉辦了「迎冬至包湯圓」活動,30位職工同聚一堂,大家提前慶祝冬至的來臨,用團聚的歡樂為冬日帶來暖意。
  • 迎冬至 包湯圓 解習俗——市濠河管理處組織開展冬至包湯圓活動
    迎冬至 包湯圓 解習俗——市濠河管理處組織開展冬至包湯圓活動 來源: 市市政和園林局 發布時間:2020-12-23 字體:[ 大 中 小 ] 冬至來臨,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 冬至搓湯圓,一搓就裂開,做對這一步,黏性特好,怎麼搓都不開裂
    090冬至到了,你們準備好了嗎?素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說法,你們都準備好了嗎?阿娟家昨天晚上是全家總動員,老老小小都來搓湯圓了。據說,冬至是遠古帝堯時期,為了農業生產命令羲氏、和氏兄弟推定的節氣,中間就有「冬節」,就是現在的「冬至」,而到明、清時期慢慢就有了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從那時起,到了冬至的時候,就要用糯米粉做「粉圓」,而粉糯米做的丸子,慢慢就被稱之為「湯圓」。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
    猜燈謎、搓湯圓 昆陽這個小區冬至熱鬧顯 2020/12/21 14:46 來源:平陽縣昆陽鎮人民政府 編輯:遊歷 瀏覽:3268
  • 今日冬至 全家一起搓湯圓
    本報訊 (記者 殷磊通訊員保雲)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閩臺地區稱之為「冬節」。閩南諺語有:「暝長到冬至,日長到夏至」一說。意思是,每年冬至之夜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自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對廈門市民來說,今年冬至沒有寒氣逼人的感覺。今天,廈門地區依然延續了昨天天高雲淡、晴日高懸的好天氣。  閩臺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歡喜迎冬至 巧手包湯圓
    甜點師傅指導職工製作湯圓。 寶安日報訊(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翁麗梅 文/圖)冬至是中國農曆節慶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12月9日,航城街道後瑞工聯會在後瑞職工之家舉辦了「迎冬至包湯圓」活動,30位職工同聚一堂,大家提前慶祝冬至的來臨,用團聚的歡樂為冬日帶來暖意。
  • 冬至鄰裡共團圓 碗碗湯圓暖人心
    該村黨支部與共建單位石獅農商銀行聯合,村老年協會、關工委共同參與組織的「溫情暖冬日 快樂過冬至」搓湯圓活動正在這裡舉辦,吸引了近百人參與,不少老人帶著小孩參加活動。 「藉助傳統節日契機,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共建單位增進交流,同時,豐富鄉親們的節日生活,尤其是讓青少年對傳統習俗有更多的認識。」侖後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 餃子、湯圓來了...這份冬至關懷請收下!
    餃子、湯圓來了......這份冬至關懷請收下!俗話常說「冬至大如年」,三灶鎮各居家養老服務站為了讓長者們感受到節日溫暖與關懷,開展了一系列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冬至活動,讓長者們開開心心、熱熱鬧鬧迎冬至~
  • 潮汕的冬至:一碗甜湯圓,一份思鄉情!
    當滑鼠划過電腦的時間欄,我看了一下日曆,還有幾天就冬至了,家裡該準備湯圓了吧?這是我們潮汕地區過冬至的習俗,按照潮汕的習俗,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在冬至的前一天,家裡的大人和小孩就會在一起,把糯米粉團搓成大大小小的冬至丸。小時候,經常會幫媽媽搓湯圓。
  • 學兒歌、包湯圓,綠洲花園幼兒園「迎冬至」系列活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12月21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接起,素有「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視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冬至的來歷,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感受集體勞動的樂趣,綠洲花園幼兒園開展了「濃情冬至 溫情相伴」的迎冬至系列活動。小班組的老師通過故事、圖片、觀看動畫《冬至的由來》、為孩子們傳唱了「冬至」兒歌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孩子們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快樂的活動。
  • 憶傳統,品冬至——阜南玉泉幼兒園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調查《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活動前一周,各班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了關於冬至的親子調查問卷,讓孩子們通過與父母的溝通,簡單的了解冬至是什麼。通過親子問卷調查,讓家長參與幼兒活動之中。
  • 冬至陽生春又來|齊家搓圓,跟小編學做湯圓
    在很多文化中,人們都觀察到這個天文現象,將冬至列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如伊朗的雅爾達之夜(Yalda)等等。在中國,冬至也有冬節、亞歲之稱,在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此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慶祝習俗因地而異,但一般而言少不了祭祖、宴飲,在應節食品上,北方人少不了餃子,而南方人則會搓湯圓吃。相信各位杏仁們在北京已經品嘗過餃子,但可能有些杏仁對湯圓還不熟悉。
  • 冬至你吃湯圓了嗎?
    湯圓,是中國漢族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湯圓的種類繁多,根據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不同製作方法和用料都不盡相同。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湯圓是一個盛行於華人界的美食及甜點,由於製作方便又美味,因此廣為流傳,是上元與冬至應景的一種食品,於臺灣、港澳、中國大陸、日本琉球、新馬地區等較為常見。
  • 學兒歌、包湯圓,綠洲花園幼兒園「迎冬至」系列活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12月21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接起,素有「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視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冬至的來歷,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感受集體勞動的樂趣,綠洲花園幼兒園開展了「濃情冬至 溫情相伴」的迎冬至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