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圖片上『廣東名勝』可以一鍵關注,更多景區每天更新
越秀公園是廣州市綜合性公園,自1927年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2006年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公園所在地越秀山為白雲山的餘脈,最高峰海拔70多米,歷史上又稱粵秀山、越王山、觀音山,是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的起點和標誌,與廣州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今越秀公園總面積約為69萬平方米,由七座山崗和三個人工湖組成,是國家重點公園、中國百家名園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公園林木蒼翠,古樹名木眾多,全園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公園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澱,自元代起,歷次「羊城八景」評選,越秀山的景點均有入選。現在園內不僅有中山紀念碑、鎮海樓、廣州古城牆等眾多文物,還有越秀山體育場、廣東廣播電視塔、越秀山水塔等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構築物,更有廣州的標誌——五羊石像。
明代古城牆明代古城牆圖片(3)從中山紀念碑後邊,折向西行,可見一段約200多米的古城牆,逶迤伸展,隱沒在叢林深處。但是,這一堵古城牆,遠不止200多米長,它東起小北門(今小北花園),西迄大北門(今解放北路與盤福路交會處),共長約1100多米,斷斷續續,橫跨越秀山。它是廣州保存的惟—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廣州現存的最古老的城牆,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
廣州築城的歷史,起源很早。比較真實可靠的是秦統一嶺南後,首任南海尉任囂始築的番禺城。後來趙佗建南越國,稱霸嶺南,把番禹城擴展為都城。以後歷代均有修建。
越秀山古城牆始建於明代,它和鎮海樓以及五仙觀中的嶺南第一樓被譽為「廣州明初三大古蹟」,又是廣州僅存的一段古城牆。這段古城牆分西、中、東三部分:從大北門到鎮海樓為西段,環鎮海樓所在的小盤龍崗山頭為中段,從廣州美術館到小北門為東段,共1000餘米。城牆上的雉堞敵樓等早已蕩然無存,保存較完好的是鎮海樓附近的一段,長達200米。從山腰抬頭仰望,還依稀可見巍峨高聳的城頭上那鋸齒狀城碟和一塊塊紅砂巖石鑲嵌的斑駁的古城牆面。古城牆上芳草萋萋,如此蒼涼凝重,給遊人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的懷古憑弔的情懷。越秀山古城牆是廣州北門的制高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記載,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侵略軍進攻廣州城,用大炮轟城牆,又在洋槍掩護下向廣州北城發起進攻,守北城的中國官兵利用古城牆做掩護,奮起反擊,用土槍土炮、長弓弓箭等集中向敵軍反擊,侵略者狼狽逃竄,在城牆下丟棄一批屍體。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任大元帥。同年4月,桂軍將領沈鴻英等在花縣發動叛亂,進犯廣州,前鋒竄至越秀山北。孫中山臨危不懼,親自坐鎮五層樓,指揮軍隊在古城牆布防。孫中山用望遠鏡眺望敵軍陣地,發現敵軍正向城牆進犯,立即命令侍從副官馬湘率領衛士將三挺輕機槍和兩挺重機槍架在城垛上準備反擊。而守衛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帥孫中山身先士卒、親臨前線的精神所感動,個個精神抖擻,在孫中山指揮下,奮發神威,英勇戰鬥,叛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節節敗退。孫中山又指揮隊伍乘勝追擊,收復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擊了叛軍的氣焰。因此,這段古城牆又是廣州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見證。
鎮海樓鎮海樓相冊(3)這座絳紅色的建築就是鎮海樓,它是廣州文化史跡引人注目的一顆明珠,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而稱其為「五層樓」。此樓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後又題名為「鎮海樓」,有雄鎮海疆之意。1956年改為廣州博物館。關於鎮海樓的興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後。一天,他和鐵冠道人同遊南京鐘山,遊興正濃之時,鐵冠忽然指著東南方對朱元璋說,廣東海面籠罩著青蒼蒼的一股「王氣」,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須立刻在廣州建造一座樓鎮壓住「龍脈」,否則日後必成大明的禍患。朱元璋聽後,遊興頓失,急忙派人到廣東查詢,發現廣州的越秀山上現王者之氣。朱元璋立即下詔,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樓將王氣鎮住。聖旨下來,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於是,在越秀山上興建了這座「樓成塔狀,塔似樓形」的鎮海樓。該樓呈絳紅色,據說亦有闢邪鎮王之意。
鎮海樓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築,樓高28米,闊31米,共五層。第一、二層用紅砂巖條石砌成,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牆綠瓦,造型古樸獨特。樓前對峙一對高達二米的紅砂巖石獅,為明代雕刻。鎮海樓坐北向南,翹簷飛脊,巍峨挺拔,雄鎮山巔,氣度非凡,獨具特色。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盛讚鎮海樓山海形勝、瑋麗雄特,雖黃鶴、嶽陽不能超過它,實「可以壯三成之觀瞻,而奠五嶺之堂奧」。在清朝時期,鎮海樓一直是廣州最高的建築物。登上樓頂,遠眺珠江水波蕩漾,波瀾壯闊,蔚為壯觀;近俯雲山層巒疊翠,羊城錦繡,氣象萬千。
五羊石雕五羊石雕照片(3)關於「五羊」、「五仙」傳說。「五羊銜谷,萃於楚庭」,是古代廣州人民嚮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對古代的百越人民來說,還有什麼比「永無饑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給廣州人民的優良稻種,加上廣州地區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條件,使廣州人民獲得大豐收,廣州也就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園內,該石像有一美麗傳說:五位仙人身著五色衣服,騎五色羊,從南海飄來,降臨廣州,五隻羊嘴裡各銜一莖六穗的稻穀。仙人把稻穗送給當地居民,並祝福永無饑荒,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廣州亦得別稱「羊城」和「穗城」。根據古老的傳說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這座五羊石雕,連基座高11米,共用130餘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羊頭部的一塊石料就重達2噸多。五隻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遠望,口銜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視人間。其餘四羊,環繞其身,親密依偎,或嬉戲、或吃草,或吸乳。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情趣橫溢。據說當年雕像竣工時,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騎的羊,怎會還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實仙人五羊都是想像出來的神話,既是仙羊,無論大小,自有仙風道骨,佛法無邊。雕塑家們發揮其超群的想像力,匠心獨具。40多年來,五羊石雕被譽為廣州城徽,為越秀公園增色不少。五羊的傳說也廣為流傳,海內外遊客到此浮想聯翩,流連忘返,紛紛攝影留念。
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碑是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於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紀念碑建於1929年,由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碑身全部用花崗石砌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內有梯級可迴旋至頂,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憑欄俯瞰。更高處,每層有窗可向外遠眺。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象徵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遺囑的全文是:
「餘致力國民革命幾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碑體所在平臺,有鐵欄杆,周圍樹木鬱鬱蔥蔥。孫中山紀念碑與中山紀念堂同處於廣州城傳統城市中軸線上,連成一體,氣勢雄偉,成為廣州近代城市的標誌。
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圖冊(3)1927年12月11日凌晨3點半,廣州起義爆發,起義軍攻佔了國民黨廣東省會公安局,並在此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廣州公社。而廣州起義紀念館便是為了紀念這一次重要的起義。邁進廣州起義紀念館,裡面一個個的展覽震撼人心,仿佛訴說著當年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場面和他們渴望自由的決心。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年輕一輩宣揚著當年抗戰的精神。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東諮議局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為中國的近代革命史添上新的篇章。仿佛翻開了廣州1840年至1949年近百年的革命史書,展覽涵蓋了政治、經濟、衛生、教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歷史概況。通過對廣州起義、日機轟炸廣州、廣州解放等場景的真實地再現了,讓市民和遊客親身閱讀廣州解放100多年間的革命發展史。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地方,一棟建於清末民初的惠州會館成為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省港大罷工,並為全國工人運動培訓幹部、支援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及北伐戰爭的中樞。1988年紀念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面的「廖仲愷先生紀念碑」和「工農運動死難烈士紀念碑」提醒著大家在工農運動中犧牲的烈士們用他們的英魂守護著這一方自由的樂土。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走進新河浦,走進了時光隧道,時光定格在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為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作了必要的準備。作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中共三大舊址,仍向世人傳揚著革命的精神。
黃花崗公園黃花崗公園照片(3)站在黃花崗公園門前,13米高的牌坊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浩氣長存」,走進公園,沿著一級級階梯走向安放著廣州「三·二九起義」中死難的七十二位英魂的墓園,撫摸著紀功坊上一個個英雄們的名字,仰望紀功坊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她似乎在告訴世人烈士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了自由和勝利。墓兩旁的蒼松翠柏,營造了這裡的莊嚴肅穆的氣氛。
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走進越華路,一棟不起眼的民房默默地為世人翻開了1911年廣州起義的歷史的那一頁。這正是隱藏于越華路小東營內的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它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11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會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覺帶領著同盟軍在這棟不起眼的民房建立了總指揮部,打響了廣州起義的第一槍。用自己的方式嚮慕名前來的人講述當年極其悲壯的戰役。
其它景點廣州美術館
廣州美術館建於1930年,是紀念粵軍名將鄧仲元而建,解放後改名為廣州美術館,該館是國家藏畫單位之一,經常展出歷代書畫名家的美術作品。
海員亭
海員亭位于越秀山小蟠龍崗上。海員亭是紀念1922年香港海員為提高工資,改善待遇,擺脫包工制而鬥爭的一場大罷工的歷史功勳,而建造的一座重簷八角尖頂亭。
這場震驚中外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了,它是中國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一次重大勝利,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工運第一次高潮起點。
光復亭
光復亭位于越秀山小蟠龍崗上。光復亭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及香港人民為紀念辛亥革命勝利,緬懷當年香港同胞慷慨捐獻巨款,支持辛亥革命的功績而建。
明紹武君臣冢
紹武君臣冢,1955年因興建體育館從流花橋附近遷到木殼崗下。被列為廣州文物保護單位。君臣冢埋葬的是南明諸王中的紹武帝朱聿鐭和他的臣屬等十五人。僅是一塊碑石和一抔黃土。
明末,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流亡到廣州後,於1646年末在廣州建立朝廷,年號紹武。後人職責紹武君臣位高才低,只顧物利,不惜同室操戈。紹武朝廷只存了40天就被清兵所滅。
王興墓原在廣州河南南簊村,日久湮沒。1952年因基建工程始被發現,墓上有一無字碑。下面墓坑放養了一個大青缸,缸上一塊完整無缺的墓誌,記載了王興的事。缸內存有王興及他的妻妾共十七人的骨灰。後來遷葬到越秀公園木殼崗下。列為市重點保護文物。
王興是南朝時期清軍攻取廣州時抗清將領,受命永曆帝,任命為廣、肇、會、寧、陽地方總兵官,掛虎賁將軍印。
伍庭芳墓
伍庭芳墓伍庭芳墓位于越秀山孫中山紀念碑的東面。伍庭芳是中國近代外交官,先後任司法總長、外交部長、代國務總理等職。伍朝樞是伍庭芳之子,先後任外交部長、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兩墓之間前面建一碑亭,亭內立孫中山撰伍庭芳墓表碑。墓東北麵塑有伍庭芳銅像。
古之楚庭牌坊
「古之楚庭」四字是以隸體字刻於石牌坊上。它是清代建造的。「楚庭」是人們所知的廣州最早使用的名字在明初朱亮祖構建五層樓稍後。都指揮花英在越井崗建造了玉山樓和觀音閣。玉山樓久已不存,觀音閣亦早已廢圮。現越井崗上的「佛山」石牌坊一帶就是觀音閣故址。
孫中山讀書治事處
孫中山讀書治事處位于越秀山南麓半山腰,碑高5.5米,呈尖頂方柱形。此處原是粵秀樓的舊址,也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居住過的地方。1922年6月2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發動武裝叛亂,孫先生和宋慶齡夫人是從這裡脫險的。
1930年建此碑以緬懷孫中山。碑背面刻有《抗逆衛士題名碑記》記載當年61名總統府衛士與陳炯明叛軍浴血奮戰兩晝夜的經過。
球形水塔
建於1931年,至1999年才光榮引退。水塔高16米,內徑13.3米,距地面60米高,可容水1095立方米。它以其鋼製的球狀外型,引起無數遊人的興趣。
它曾是廣州市標誌性建築物,也是廣州解放前建造的4座著名水塔僅存的1座。
4小時朋友遊覽線路
遊覽時間:4-5小時
適合人群:朋友
到達方式:地鐵,公交,自駕車
途中景點:公園南門 > 孫中山讀書治事處 > 中山紀念碑 > 明代古城牆 > 五羊仙庭 > 南秀湖 > 明紹武君臣冢 > 韓國園 > 越秀泳場 > 竹林景區 > 成語寓言園 > 鯉魚頭文體娛樂區 > 錦園 觀魚區 > 公園北門
4小時家庭遊覽線路
遊覽時間:4小時
適合人群:家庭
到達方式:地鐵,公交,自駕車
途中景點:正門 > 北秀湖 > 蔭生植物區 > 小天使樂園 > 南秀花苑 > 明紹武君臣冢 > 五羊仙庭 > 明代古城牆 > 廣州博物館 > 金印遊樂園 > 兒童樂園 > 公園東門
開放時間
上午6時到晚上9時。
1、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下車即可。
2、公交109、110、111、201、234、269、271、278、301、543、 550、886A、886、夜15、夜25、夜41可到公園北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