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嚴守玉璽,把持皇室最後的威嚴

2020-12-21 三日談工作室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的最後一代皇帝,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的統治被徹底推翻,溥儀被迫退位,同時宣告著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時代徹底結束。但是當時入侵中國的列強不甘心就這樣簡單地失去他們在中國的大蛋糕,1932年,溥儀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之下,妄圖復闢,建立了新的封建政權——滿洲國。這是封建王朝的餘燼,是時代車輪的倒退,故人們更習慣稱其為偽滿洲國。

(1)

1934年,溥儀正式稱「帝」,年號康德。即使滿洲國只是被日本扶持起來的傀儡王朝,自己只是曇花一現的偽皇帝,溥儀依然對皇家日常用度頗為重視,努力維護末代皇室的最後威嚴。其中溥儀把持最嚴格的便是關於傳國玉璽的使用。在歷史故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句話,「得玉璽者得天下」,這裡的玉璽通常指的便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一般便代表著封建王朝中的最高權力,也是皇室傳承的憑依。其實傳國玉璽只是一個統稱,嚴格來說皇帝玉璽可以分為「國璽」和「御璽」兩種,我們習慣稱為玉璽只是因為其通常為「玉」所雕制。「國璽」和「御璽」的區別在於,國璽一般是代表了整個王國上下的最高權威、整個王室的意志,御璽一般是指皇帝個人的私人印章。當然在皇帝最大的時代,國璽和御璽代表的權力相差並不大。而我們一般所說的傳國玉璽一般是指國璽,即代表了王朝的印章。其實真正的傳國玉璽指的是秦始皇手中那塊,上雕「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此後歷朝歷代皇帝無不以此為符應,代表自身為皇室正統。可惜這塊始皇玉璽早已在千餘年的皇朝更替、你爭我奪之中遺失,最後有史可考的記錄是在宋朝康熙元年金國入侵的戰爭中被奪走,此後始皇玉璽在歷史中數次曇花一現已是真假難辨。

(2)

根據史料記載,偽滿洲國的「國璽」是後世所制,這兩件玉璽都是用碧玉所雕琢,其中滿洲國璽上雕龍獸、蘭花紐,下部正正方方八十五釐米,刻六個大字「滿洲帝國之寶」;御璽則稍小,上刻「皇帝之寶」四字。在溥儀稱帝之後,最早頒布的皇帝命令中就有一條專門制定了玉璽的使用制度,其中規定了尚書府專門負責保管國璽、御璽,並執掌、監督關於一切需要用到兩璽的事務。其中包括兩璽的使用次數、用於何處、處理了什麼事務等等。溥儀對兩個玉璽極為看重,平時貼身保管,幾乎寸步不離,就算是平時外出之時也是隨身攜帶。如果尚書府有要使用玉璽的時候,需專門申請,之後派專人與溥儀處取得玉璽,使用完畢之後需要立刻交還。也許在溥儀看來,這兩塊玉璽代表了大清皇室最後的榮耀與尊嚴,哪怕這滿洲國只是一場夢,溥儀也依然願意沉浸在夢中,擺脫現實的壓力,繼續享受他的皇帝夢。

(3)

可惜不論溥儀如何想恢復清朝的統治,這終究只是一廂情願。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945年,日本戰敗,同年溥儀舉辦退位儀式,再次宣告退位,皇帝夢滅,此後再無大清,再無封建皇朝。

相關焦點

  •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退位,這一天都發生了什麼?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上朝在紫禁城舉行。 宦官召喚,眾臣跨入陽心殿。 等了片刻,六歲的溥儀皇帝和他的養母隆裕太后,慢慢地走向龍位。 溥儀登基之初,隆裕太后從幕布上聽政,特別是國家攝政王辭職後,隆裕太后是清帝國的舵手。 這一次,隆裕太后並沒有垂下龍座後面的帘子,大臣們也沒有磕九下,而是俯身躬身三次。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密約,若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袁世凱便一面脅迫,一面勸說好讓溥儀退位。袁世凱一面施加壓力,一面提出優待條件作為誘餌。南北合議談判代表經過五次的會議,最後定下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帝退位後暫居宮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以供皇室日常之用;特別保護皇家私有財產等等。
  •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何大清滅亡後,他還好好的活著?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何大清滅亡後,他還好好的活著?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溥儀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他這輩子的經歷可謂坎坷到了極點,娶過很多妻子,經歷很多朝代,當過很多次皇帝。他經歷的事情可以用一本書來記錄了。然而我們知道,很多當權者有這種習慣:把前朝的當權者殺掉,避免他們造反。這種情況在清朝的時候出現得比較頻繁,幾代皇帝積極地尋找明朝的皇族,只要遇到疑似的人,通通殺掉。
  • 末代皇帝溥儀在蘇聯的五年戰俘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李三萬 摘要:溥儀,滿清的末代皇帝,後來又在日本的扶植下成為滿洲國的皇帝,二戰結束時被蘇聯紅軍俘虜,隨後在蘇聯度過了五年的戰俘生涯,那麼他這五年俘虜生活是怎麼過的?
  • 清朝滅亡後皇室珍貴老照片:末代皇后婉容,還有在美國的格格
    辛亥革命後中國舞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滅亡,但是當時孫中山為了避免全國性戰爭,與滿清朝廷議和,當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給滿清皇室優待,保留了滿清皇室存在於民國時期。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民國時期,滿清皇室一直存在,還曾多次復闢,也因為在歷史上演一出出醜劇,民國時期滿清皇室留下許多照片。
  • 溥儀退位後,被問到傳國玉璽下落時,他笑著說了這樣一句話
    並且,皇家的傳國玉璽也會交給下一任皇帝,旁人不得覬覦久而久之,傳國玉璽就成了皇室正統的象徵,歷代被各朝皇帝奉為瑰寶。民間還有傳聞,誰得到了傳國玉璽,誰就可以成為帝王。 他的父親也是滿清遺老,但他本人對腐敗的清政府深惡痛絕,所以在驅逐溥儀和清朝老臣們時,態度堅定,毫不留情。無奈之下,溥儀和老臣們只好灰溜溜地收拾東西準備離開。不料,在他們臨走時,鹿鍾麟突然想起來傳國玉璽的事情。按理說,當時的傳國玉璽應該還留在溥儀的手裡。
  • 末代皇帝溥儀痴迷自行車,豪氣收藏20輛,如今每一輛都價值連城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如此寫道:「衣裳不必太講究,但是禮貌十分重要。如果喝咖啡像灌開水,拿點心當飯吃,或者叉子勺兒叮叮噹噹地響,那就壞了。在英國,吃點心、喝咖啡是Refreshment(恢復精神),不是吃飯……」提及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大多數人會想到封建專制、帝制復闢,也有人將清朝滅亡、民族受辱的原因歸咎於他的身上。
  • 末代皇帝溥儀英文手跡曝光,英語水平起碼專業八級?
    今天看到個不得了的東西——那是咱們大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手跡。這娟秀流暢的字跡有沒有被驚豔到?在大清國200多年歷史中,有2.5位皇帝提倡學習西方文化。一個是康熙皇帝、另一個是光緒皇帝,而最後的半個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 末代皇帝溥儀的搖滾夢:組個「亡朝樂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後半程,各國都處於膠著作戰,俄國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國四面楚歌,皇帝威廉二世一年後宣詔退位,流亡荷蘭;奧匈帝國陷入民族矛盾引發的內戰中,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岌岌可危,一年後被趕下皇位···德意志末代君主威廉二世
  • 末代皇帝溥儀晚年上戶口,家庭住址嚇壞工作人員
    末代皇帝溥儀晚年上戶口,家庭住址嚇壞工作人員。眾所周知,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下場都是比較悽慘的,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足夠曲折,足夠有戲劇性和故事性。所以,提到中國的近代歷史,誰都無法避免溥儀。
  • 末代皇帝溥儀回故宮,結果被要求買門票,溥儀回了10字,氣氛尷尬
    眾所周知,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本是醇王府載灃之子,將來繼承其父的王位和權利,一生不求功名留世,至少可以輕鬆度日,偏偏被慈禧一道旨意招進宮中繼任大統,他從三歲繼位登基,年幼的他作為一個皇帝,可他連皇帝的滋味都沒體會到是怎樣的就被逼退位了,可以說溥儀是從人生的巔峰跌回到人生的低谷。
  • 末代皇帝的洋飯人生:溥儀最愛吃的居然是……
    而於末代皇帝溥儀而言,北京飯店的西餐在他的人生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22年12月3日,溥儀大婚典禮的第三天,他專門派人到北京飯店定購了豐盛的冷食、糕點和香檳——他要舉辦一場西式酒會,招待前來向他祝賀的各國駐京使節。
  • 末代皇帝:溥儀晚年回故宮被要求買門票,扔下這句話再也沒回去過
    我們都知道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正統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不已。溥儀四歲便離開父母登基為帝,僅僅登上皇位三年後便在懵懂無知中宣布退位,可以說是從人生的巔峰跌回到人生的低谷。當然,由於其身份的原因,溥儀後來還成了日本在東北建立的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並持續當了近12年,還定了一個康德的年號,所以溥儀又被稱為「康德皇帝」。溥儀在滿洲的時候,也一直做著復國的美夢,但是最終失敗。日本投降後沒多久他就被蘇聯軍隊抓住並帶到了蘇聯坐牢,之後更是被遣送回中國服刑,可以說是美夢破滅,這可以說是他事業上的失敗。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正月十四日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
  • 皇帝還有戶口?「末代皇帝」溥儀的戶口簿
    如今,「末代皇帝」溥儀的戶口簿已經成為北京警察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了。
  • 溥儀被驅逐出宮後,有人問他傳國玉璽的下落,溥儀:就在交泰殿裡
    1924年,馮系的國民軍,開始驅逐廢帝溥儀,紫禁城成了故宮博物院。其實,在溥儀長大之後,以前優待清室的政策已經開始漏洞百出,需要重新審時度勢加以改動。溥儀已經不是那個幾歲的小孩子,紫禁城雖然破敗,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
  • 他是「末代皇帝」的溥儀,以前是美男子尊龍的亞洲的現狀是什麼?
    說到尊龍,我們需要談談電影《末代皇帝》,因為他在這部電影中扮演溥儀。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在豆瓣的成績也達到了9.2分。這部電影有很多成就,例如,這是政府在許可拍攝的第一部帶有紫禁城真實場景的電影。這部電影由19000名臨時演員拍攝。
  • 古代皇帝是怎麼吃飯的?末代皇帝溥儀的一個動作還被日本人嘲笑過
    古代皇帝是怎麼吃飯的?末代皇帝溥儀的一個動作還被日本人嘲笑皇帝是古代封建時候的統治者,可以說有著很大的權力。而且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規矩,講究排場。大多皇帝都是非常講究排場,特別是講究一種做派,清朝末年的時候,末代皇帝溥儀三歲就成了皇帝,也成了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個皇帝,顛覆流離一生大起大落。然而他在小時候享受的待遇,也是普通人根本想像不到的,福禍相依吧!溥儀在自己的自傳裡面《我的前半生》曾經寫道,他對童年的印象就是每天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就是為了吃飯。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排場,讓溥儀非常有所感慨呢?
  • 為阻止日本吞併朝鮮 末代皇后將玉璽藏在裙子裡 一生浮沉晚年悽涼
    1966年2月3日逝世的純貞孝皇后尹氏,也成為了韓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后。  1910年,隨著日本強迫韓國籤訂《日韓合併條約》,尹曾順的伯父尹德榮為首的親日派強迫純宗李坧在合併和退位詔書上加蓋玉璽。藏在屏風後面的尹曾順便將玉璽藏在了自己的裙子裡面,不過這樣的舉動並沒有能夠阻止大韓帝國的滅亡。隨著日本吞併朝鮮,大韓帝國就此成為歷史,尹曾順也就此成為了韓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后。
  • 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末代皇帝與天皇同框,圖4觀看歌舞伎表演!
    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末代皇帝與天皇同框,圖4觀看歌舞伎表演! 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末代皇帝與天皇同框,圖4觀看歌舞伎表演!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當時日本天皇裕仁更是動用了最高規格的接待,迎接溥儀的到來。
  • 末代皇帝溥儀:重遊故宮需買票,遇到一個讓他害怕的老人
    引子清朝末年,政治局面越來越混亂,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先是跟著日本人來到了東三省地區,後來又變成了囚犯,再後來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小小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2月,是載灃的兒子。慈禧太后非常喜歡他的母親,後來慈禧太后賜婚給攝政王,其實那個時候攝政王已有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