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大學生連續3年紮根尼泊爾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2019-10-16 09:2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中尼關係進入新時代。記者15日從東南大學了解到,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巴克塔普爾,該校建築學院的大學生已連續3年紮根在此,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
保護亞洲文化遺產 中國高校在行動
近20年來,中國高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亞洲經驗。在緬甸妙烏古城和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團隊已連續多年紮根當地。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東大設立文化資源管理教席,董衛教授任教席主持。
-
【探訪尼泊爾④】加德滿都: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
省委書記胡和平會見駐華使節代表團期間,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達爾表達了希望邀請陝西媒體代表團赴尼泊爾交流訪問的意願。 陝西網作為受邀媒體之一,也派出了記者全程參與。春節期間,特推出探訪尼泊爾系列報導,廣大網友可跟隨陝西網記者的視角,一起探訪尼泊爾。
-
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今安在
尼泊爾與中國同處喜馬拉雅山一側,是個神奇而神秘的文明古國,史載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尼泊爾有多少處世界遺產?據尼泊爾國家旅遊局官網上公布的已經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共有八處,其中從首都加德滿都到此次地震震中、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克拉之間就有七處,不久前我們曾驅車往返於兩地之間一一拜訪了這些尼泊爾世界遺產最集中的地方。
-
中使館提醒赴尼人員關注尼泊爾最新入境政策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8日電據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網站消息,根據尼泊爾政府最新通知,除駐尼外交使團、國際發展機構、聯合國機構工作人員及家屬外,所有外國公民赴尼前必須獲得尼政府(外交部、內政部、文化旅遊與民航部、尼駐外國使領館
-
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今安在
尼泊爾與中國同處喜馬拉雅山一側,是個神奇而神秘的文明古國,史載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尼泊爾有多少處世界遺產?據尼泊爾國家旅遊局官網上公布的已經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共有八處,其中從首都加德滿都到此次地震震中、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克拉之間就有七處,不久前我們曾驅車往返於兩地之間一一拜訪了這些尼泊爾世界遺產最集中的地方。
-
田野 | 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昌古納拉揚寺測繪調查之三
「建築測繪」是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開設的,面向建築學、風景園林學專業本科生的,以城市與建築遺產測繪調查為主的田野考察類課程。在課程中,學生進入現場,面對實際的建造環境,運用多種手段練習觀察、描述與記錄對象,並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問題與解答。
-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浙東大運河寧波段文化遺產
浙東大運河歷史遺存眾多,文化內涵豐富,是寧波作為「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歷史坐標之一,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浙東大運河寧波段文化遺產,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樂張麗 蘇勇軍 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的標誌性文化符號,蘊含著中華民族悠遠綿長的文化基因和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
了不起的東大團隊!
>這項了不起的工作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從2017年初開始,來自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連續三年對妙烏古城開展測繪、調研以及保護與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為妙烏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這是中國首次主導在外國進行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規劃研究,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除緬甸外,東大團隊還先後對泰國、馬來西亞、尼泊爾、孟加拉國、印度等國的歷史城市和文化遺產,開展了一系列實地調查研究工作,為相關文化遺產的保護及申遺工作提供專業諮詢和基礎數據,同時,這也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開闢了全新的領域。
-
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修復尼泊爾「國寶」背後的故事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工程師郭倩如而言,每年在尼泊爾待上200多天已經變得很尋常,因為她正在與中國團隊共同幫助當地修復一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宮殿。2015年4月尼泊爾芮氏8.1級地震中,杜巴廣場古建築群中的14座重點建築遭不同程度毀壞,其中有12座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駐尼泊爾使館提醒赴尼中國遊客注意旅行安全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加德滿都2月2日電(記者周盛平)繼數日前向春節期間赴尼泊爾的中國遊客發布溫馨提示後,中國駐尼泊爾使館2月1日再次提醒中國遊客在尼期間遵紀守法、加強安全防範。1日在加德滿都特裡布萬國際機場舉行的領事保護志願者活動上,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提醒剛下飛機的中國遊客注意各種安全事項,旅行結束後能夠平安、快樂地回國。使館工作人員和領保志願者在現場發放了不少2019版《來尼泊爾中國公民領事保護與協助指南》。
-
駐尼泊爾使館協助在尼中國公民配合尼方最新防控措施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網站消息,尼泊爾政府3月30日宣布,全國性封閉政策將自3月31日延長至4月7日,在此期間禁止非必要人員外出,禁止車輛上路,禁止尼中、尼印陸路邊境口岸人員通行。根據尼泊爾民航局最新通知,對所有國際、國內商業客運航班的停飛禁令將延長至4月15日。
-
近在眼前的瀕危與除名(看·世界遺產)
那麼,第二個被除名的文化遺產,會不會是「利物浦海上商城」?福州大會期間,這個項目會引起許多人關注。對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利物浦海上商城出現的問題,也給我們中國世界遺產地提了個醒。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世界文化遺產加德滿都谷地遭受了嚴重破壞。由於災後修復進度緩慢,且修復質量令人堪憂,ICOMOS已連續數年建議將其列入「瀕危名錄」,由全世界的資源共同搶救這項遺產。但是,尼泊爾方並不希望這樣做。他們認為被列入「瀕危名錄」,是對遺產形象乃至國家形象的破壞,列入瀕危非但不能幫助其更好修復遺產,反而會導致旅遊業受到影響。
-
尼泊爾宣布將給予中國赴尼旅遊公民免籤待遇
2015年12月25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來訪的尼泊爾副總理兼外長塔帕在會談後宣布: 中國領事服務網今天已解除因4·25地震發布的中國公民赴尼旅遊安全提示。尼泊爾政府宣布將給予中國赴尼泊爾旅遊公民免籤證費待遇。
-
除了巴黎聖母院,中國還參與了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修復
11月6日,中法兩國在京籤署《關於落實雙方在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為雙方開展巴黎聖母院修復和秦始皇陵兵馬俑保護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這意味著中國專家將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近年來,除了巴黎聖母院,中國積極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的國際合作,充分展示了中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的國際擔當。一起來看看那些中國參與保護和修復的世界文化遺產吧。
-
世界文化遺產尼泊爾燒屍廟將重新開放
(抗擊新冠肺炎)世界文化遺產尼泊爾燒屍廟將重新開放中新社加德滿都11月30日電 (記者 張晨翼)尼泊爾有關方面30日決定,世界文化遺產尼泊爾帕斯帕提那神廟(俗稱燒屍廟)將從12月16日開始重新對外開放。
-
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在尼泊爾地震後的四年,究竟有什麼變化
說到尼泊爾旅遊,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杜巴廣場,是整個尼泊爾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群,杜巴廣場其實就是皇宮廣場,其實在加德滿都谷地有三處杜巴廣場,分別位於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崗,也就是當年三個王國的王宮廣場,建造於尼泊爾最鼎盛的馬拉王朝,不管是在文化、建築還是藝術上都是達到了一個絕對的高度,
-
中尼建交50周年 尼泊爾人士:在尼泊爾中國人最受歡迎
時值中尼建交5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走訪了尼外交大臣拉米什·潘迪、尼主要政黨尼大會黨主席、前首相G·P·科依臘拉、尼共(聯合馬列)總書記尼帕爾、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雷格米、尼中協會主席蒂瓦裡以及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孫和平先生。他們從不同角度向記者闡述了中尼兩國關係的歷史、現狀及未來。
-
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尼中關係固若喜馬拉雅山
:尼中關係固若喜馬拉雅山 作者 白瑪卓瑪 中尼建交60周年之際,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哈裡·普拉薩德·巴逍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如今的尼中關係固若喜馬拉雅山。」 巴逍說,尼泊爾與中國是最為親密的鄰國,尼中兩國民眾世代居住在喜馬拉雅山脈兩側,同根的文化,同源的宗教,早已在珠峰腳下構築了最牢靠的關係。 1955年8月1日,中尼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巴逍表示,兩國外交關係的建立及友好條約的籤訂,為促進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
你不知道的尼泊爾佛教文化
導語: 據統計,尼泊爾8.1級大地震中損毀的重點古建築共計14座,其中12座為世界文化遺產,修復至少需要5-10年。以佛教著稱的於是的國度在浩劫中失去了諸多文化瑰寶,令人扼腕。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缽體半圓形佛塔——博大哈佛塔主體建築頂部開裂,副塔坍塌;以及尼泊爾最古老的佛教寺廟——斯瓦揚布納寺主體受損,副塔全部坍塌。尼泊爾是佛教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搜狐文化獨家連線了聯合國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秘書長、中國國際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無上法師,講述尼泊爾的宗教文化、佛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