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延平王祠30多年來首次大修 近年遭白蟻風雨侵蝕

2020-12-24 閩南網

南安石井文物古蹟眾多,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延平王祠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延平王祠屋面被白蟻、風雨侵蝕,導致嚴重漏雨。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延平王祠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得到省文物局批覆。

昨日,記者探訪延平王祠了解到,施工隊已於近日進駐。維修工程將持續3個月左右。

延平王祠進行30多年來首次大修

構件受白蟻侵蝕嚴重

昨日上午,記者到達南安石井鎮延平王祠。延平王祠坐西南面東北,前臨海,後靠鰲石山,整體建築是磚木石結構,斑駁的赤色磚石上刻畫著歲月的痕跡。雖然如今祠堂已經布滿了維修用的鐵架與碎落的磚瓦,但依舊留存著數百年來延續不斷的氣派。走過照壁,就是石埕,石埕上同樣搭建著施工棚。石埕之後便是大門,大門上有「十景朝還在,千秋衍派長」的對聯,兩側則是被精心用塑料貼膜包裹保護起來的各種精緻浮雕與裝飾。

步入大門,天井與大廳上都搭滿了施工用的鐵架,四五名工人正在房頂上拆卸破舊損毀的瓦片,這些瓦片大多因被白蟻、風雨侵蝕,有不同程度的破損,需要進行置換。除了瓦片,房屋結構中的木櫞等木質構件,也都被白蟻侵蝕嚴重,有明顯的蟻痕,圓木橫梁上的紅漆大量脫落。祠堂內的牌匾、石碑為了不受施工影響,也被拆卸保護了起來。

據了解,施工隊伍於3月底進駐,目前已經施工一段時間。

歷史上曾兩次大修復

延平王祠始建於明代中期,曾兩度大修復,即1699年和上世紀80年代。

「這是30多年來的一次大規模修繕。」延平王祠管委會主任鄭新新介紹,延平王祠的前身是鄭氏宗祠。根據一些碑記和典籍記載,鄭氏宗祠於明代嘉靖年間「火於寇」,也就是說最早的鄭氏宗祠建於嘉靖之前,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明代中期被倭寇放火燒毀。1699年,鄭氏後人鄭纘祖、鄭纘式及鄭克塽(鄭成功之孫)等人,一同出資重修宗祠。過後,為敬奉民族英雄鄭成功,鄭氏宗祠改為延平王祠。上世紀80年代,海內外鄭氏宗親重修延平王祠。

延平王祠幾經重修,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96年,延平王祠被列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工人在屋頂維修

將做防蟲防腐處理

延平王祠佔地300平方米左右,面積不大,但其是石井遠近聞名的建築之一。

鄭新新說,早年修復時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沒有做防水和防蟻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延平王祠屋面被風雨和白蟻侵蝕,一些蟲蟻也在瓦片和木構件中築巢,瓦片和木構件損毀較為嚴重,導致屋內也漏雨。

據了解,南安市文管部門在做了詳細的勘察後,向上級提出修繕申請。在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福建省文物局批覆同意延平王祠的修繕工程,上級下撥了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對延平王祠的主體建築大廳、天井、櫸頭等部位進行修繕。

根據方案,此次修繕工程將全面揭瓦局部落架維修、修補殘損構件、糾正被改錯部分,保持延平王祠的完整和健康狀態,最大限度地延續其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修繕木構件均進行防蟲和防腐處理。整個修繕工程計劃3個月完成。(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吳冠標 文/圖)

相關焦點

  • 上海百年天主教堂鬧白蟻下雨就遭殃 20年來首次大修現場照片
    最近,上海百年天主教堂鬧白蟻的消息傳遍網絡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據悉,這次上海百年天主教堂鬧白蟻只要一下雨,就會出事情,所以,這個百年天主教堂20年來迎來了首次大修,那麼究竟現場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百年天主教堂鬧白蟻的最新消息接下來跟隨海峽財經網的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陽江:鴛鴦湖邊多棵樹木遭白蟻侵蝕
    近段時間,喜歡在鴛鴦湖邊散步鍛鍊的市民發現,湖邊不少樹木正遭到白蟻侵蝕,有些樹木的樹幹甚至被白蟻掏空。為此,不少市民向我們反映此事,希望有關部門趕緊治一治湖邊白蟻,以避免更多樹木遭其侵蝕。記者 徐之焙:我現在的位置是仙蹤路鴛鴦湖親水平臺附近,我來到這看到,這裡許多樹木的外皮像裹上了一層黃泥巴一樣的東西,用樹枝輕輕觸碰,很容易掉下,據附近的居民告訴我,這是由於白蟻的侵蝕造成的,有些樹木脫皮還非常嚴重,個別樹木的樹幹甚至被掏空。記者在現場看到,遭遇白蟻侵害的樹木遠遠不止一棵,至少有幾十棵正遭受白蟻不同程度的侵蝕。
  • 南安石井鄭成功神駕昨赴臺巡遊會香 為317年來首次
    閩南網12月28日訊 昨日上午9時許,「延平王神駕赴臺巡境」儀式,在南安石井鄭成功廟前舉行。據了解,這是大陸鄭成功金身317年來首次到臺灣巡遊會香,將在10天時間內巡遊臺灣12家主祀鄭成功的廟宇。
  • 百歲上海徐家匯天主堂漏雨鬧白蟻 啟動20多年來首次大修
    在關閉一個多月後,徐家匯天主堂從2015年11月16日開始大修,計劃於2016年8月17日結束。   這是近20多年來徐家匯天主堂的首次大修。  年久失修嚇到教友和遊客   徐家匯天主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
  • 馬來西亞172年古廟遭白蟻侵蝕 屋頂或將坍塌(圖)
    陳蓮花(左3)以手機拍攝下被侵蝕的橫梁,右起為鄭清吉及鄭振美。(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擁有172年歷史的馬來西亞太平鳳山寺出現白蟻侵蝕痕跡,如果沒有採取快速行動搶修,這座古老寺廟可能會面對屋頂坍塌的危機。鳳山寺是太平其中一間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建築原料當年是來自中國,屋簷上擁有龍鳳雕刻,以及許多生動的浮雕,整座建築物散發著古色古香味道。
  • 廣東千年名寺開元寺遭白蟻侵蝕成危樓[圖]
    因為天王殿為獨特大木結構,所以被白蟻蛀空了木頭。鋼鐵的腳手架在天王殿前後和內部架起,通往大雄寶殿的通道也被防護網和木板擋起。這些腳手架,不僅為了支撐殿頂,也為了防止頂部掉下的構件傷人。  抬起頭,在殿頂的木樑之上可見多處用粉筆留下的標記——「滅白蟻」。粉筆字之後的木樑,就是「慘烈」的現場。從表面看起來依然完好的木樑,內部卻早被白蟻蛀空。
  • 南安石井鄭氏宗親赴金門祭拜鄭成功先祖
    石井鄭氏宗親部分代表。­  3日,泉州市南安石井鄭氏宗親會組團赴金門舉行祭拜鄭成功先祖,共90名石井鄭氏宗親參與。­  據悉,此次赴金門開展祭拜鄭成功先祖,是由南安石井鄭氏宗親會和金門鄭氏宗親會牽頭組織,泉金鄭氏宗親共同參與,祭祖活動為期2天。3日上午,兩岸鄭氏宗親在金門延平郡王祠和「明石井鄭氏祖墳」舉行「公祭延平王鄭成功先祖」儀式後,還赴金門鄭氏宗祠開展文化交流,共敘兩岸宗親血脈親情。
  • 南安石井鎮鄭成功祖廟迎來鄭成功與母親金身
    鄭成功(後)與其母親(前)金身。  昨日16時許,來自臺灣新竹真後媽祖會和廣東中山瞻部洲聖母宮的50多名香客,帶來了這兩尊金身。  「這應該是石井與臺灣30多年來,第一次舉行迎回金身供奉典禮。」石井延平王祠管委會主任鄭新新告訴記者,去年1月,管委會「請」回了陳永華、林圯、馬信三尊金身,但是並沒有舉行儀式。「這次進香團帶來的兩尊金身意義重大,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往前邁進了一步,也方便了南安以及臺港澳等地鄭成功信眾進行祭拜。」
  • 臺灣一級古蹟孔廟遭白蟻侵蝕 文化局設站捕蟻
    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三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一級古蹟彰化孔廟受到白蟻侵蝕,彰化縣文化局在孔廟內設置餌站,讓白蟻吃下毒藥,白蟻回巢穴後,再讓其它白蟻中毒。
  • 南安土拍源昌兜底,石井限價下調,實惠樓盤應如何買?
    昨日上午,源昌以近乎底價競得南安市2019P11號石井鎮古山村地塊,這是源昌今年在南安競得的第三幅地塊,也是近年在石井鎮競得的第三幅地塊。源昌拿下的這幅206.3畝的巨型地塊限價為15000,比起石井鎮此前那些限價19800的地塊,這個限價算是現實了一點。
  • 石井鄭成功神駕首次赴臺巡境
    「這次鄭成功神駕首次到臺灣巡境,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活動。」石井鄭成功祖廟主委鄭永芳表示,自2004年石井鄭成功廟主體大殿正式落成,吸引了眾多海內外信眾前來祭拜。  鄭永芳說,鄭成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的民族英雄,是臺灣民族尊崇的「開臺聖王」。
  • 石井貨運直航金門10年 見證閩臺貿易
    又一批臺灣秋刀魚從金門運抵石井。圖為工人準備將秋刀魚儲藏到凍庫。(陳起拓攝)  泉州南安石井與臺灣的貿易往來熱度不減。昨日21時20分許,「浯洲新象」貨輪載著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的秋刀魚等農漁產品從金門運抵石井碼頭,從而完成該公司自石井對金門首次直航以來的第3605航次兩岸貿易。  2002年11月18日,滿載閩臺市場公司組織的800多噸石材等貨物的「成功17號」貨輪,從南安石井港區順利直航金門,這是泉州臺灣兩地相隔50多年來首次實現貨運直航,開啟了泉臺關係發展的新歷史。
  • 福建石井鄭成功神像巡臺圓滿結束返回故裡
    1月5日電 (鄭松波)5日,福建南安市的石井鄭成功神像從臺灣巡境結束返回大陸,至此,為期十天的南安石井鄭成功神像首次赴臺巡境活動圓滿落幕。  此次帶團赴臺巡安的南安國際鄭成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鄭棟梁介紹說,2012年6月,在鄭成功故裡南安石井舉辦了紀念鄭成功開臺350周年活動,臺灣鄭成功信眾及眾宮廟多次提出建議,希望石井成功廟鄭成功金身能夠赴臺巡遊會香。
  • 石井貨運直航金門10年 見證閩臺貿易水道形成
    (陳起拓 攝)本報訊 (記者 林志黨)泉州南安石井與臺灣的貿易往來熱度不減。昨日21時20分許,「浯洲新象」貨輪載著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的秋刀魚等農漁產品從金門運抵石井碼頭,從而完成該公司自石井對金門首次直航以來的第3605航次兩岸貿易。
  • 南安石井鎮區至「芯谷」園區、官橋至石井公交近期開通
    ­  近年來,隨著南安城市建設的發展,交通出行成了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去年兩會上,不少人大代表為加快南安城鄉公交一體化進程、助力全市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關於公交的建議就有8條。­  其中,市人大代表王月嬌就提出了《關於調整優化交通線路便民停靠泉州濱海醫院站點的建議》。
  • 55名南安石井鄭氏宗親赴金門祭拜鄭成功先祖
    石井鄭氏宗親會代表、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原館長鄭聰明誦讀了祭金門延平郡王祝文,兩岸鄭氏宗親向鄭成功神像進香、行禮。隨後,鄭氏宗親來到旁邊的「明石井鄭氏祖墳」前掃墓。  「這是我們第5年過來祭拜鄭成功先祖了。」石井鎮延平王祠管委會主任鄭新新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互動愈加頻繁,交通也越來越方便,每年都有鄭氏宗親赴臺祭拜鄭成功先祖,臺灣宗親也常回故裡,兩岸祭祖活動越來越常態化。
  • 石井鄭氏宗親赴金門祭拜鄭成功先祖
    本報訊 3日,泉州市南安石井鄭氏宗親會組團赴金門舉行祭拜鄭成功先祖,共90名石井鄭氏宗親參與。    據悉,此次赴金門開展祭拜鄭成功先祖,是由南安石井鄭氏宗親會和金門鄭氏宗親會牽頭組織,泉金鄭氏宗親共同參與,祭祖活動為期2天。
  • 【關注】石井鄭成功神駕巡遊臺灣
    28日,南安石井鄭成功廟護國天尊延平王神駕抵達臺中港,開始首次巡遊臺灣之旅。
  • 澎湖與泉州石井開啟首次直航
    3日中午,隨著紅白相間的「雲豹」輪穩穩停靠在泉州港石井口岸,504名來自澎湖天后宮的臺胞開啟了「2019泉澎媽祖會香回訪」之旅。  這是泉澎兩地時隔12年後再次開啟媽祖會香活動,也是泉州石井口岸首次迎來澎湖天后宮的直航客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