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2020-12-18 四川日報


  •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34處
    ●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
    85%
    ●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
    獨一無二
    ●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從晚三疊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各個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在我國獨一無二

    川內幾處知名的大規模恐龍足跡化石群
    1 峨眉川主恐龍足跡化石點
    2 古藺漢溪恐龍足跡化石點
    3 資中金李井恐龍足跡化石點
    4 昭覺三比羅嘎恐龍足跡化石點

    恐龍腳印如何形成化石
      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留下了一串腳印。隨後,太陽曬乾了泥土,腳印像泥塑一樣被封存下來。
      此次發現恐龍腳印的地方,曾長期被當地群眾用作天然曬壩。對於石板上的印記凹痕,當地村民並沒有當回事兒,戲稱,「只不過是當地道教名地雞子頂山上的雞留下的『雞腳印』。」
      但成都5歲男孩楊哲睿來此地看望外公時,卻不相信這個虛無縹緲的傳說。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小朋友根據相關知識判斷,「雞的腳印不可能這麼大」,堅持認為「這是恐龍腳印,還是獸腳類恐龍的腳印」。這一判斷最終得到邢立達的證實。
      這塊20平方米大的大石板表面,共發現有5個足跡,初步判斷系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這組足印為獸腳類,行跡清晰,步幅較大,說明行走速度相對較快。」邢立達介紹,足跡長約35釐米,每個足跡有3個趾,推測恐龍的體長有4米多。
      這些腳印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留下了一串腳印。隨後,太陽曬乾了泥土,腳印像泥塑一樣被封存下來。
      但此時,這組腳印還只是「坯」,想要在1.3億年後和人類見面,還需要藉助地表的沉積物把自己「藏」起來,再「慢慢修煉」變成化石,等待後人揭開面紗。
      古生物遺骸要變成化石其實很難,而腳印化石的形成更是非常不易——如果億年前的地面太過幹硬,恐龍走過後只能留下淺淺的印痕,足跡很快便消失了;然而如果地面過軟,腳印又很快會被周圍流動的泥沙埋沒。只有在泥沙的溫度、黏度、顆粒度都很合適的地面,恐龍足跡才可能被保留下來。而且,這些腳印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空氣暴露,等留有痕跡的沉積物受到一定程度的「風乾」後,再「及時」被之後的沉積物覆蓋,且覆蓋的時間「必須不早不晚」。

    能不能找到那隻恐龍
      恐龍骨骼化石與腳印化石的形成條件可以說正好「相反」。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跡暴露在空氣中一定的時間,這對包括骨骼在內的恐龍遺體恰恰是「致命的」。
      偵探片中,足跡常常是破案的重要線索,天才偵探往往能依靠案發現場的腳印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
      確定是恐龍腳印後,人們不禁好奇,這隻留下腳印的恐龍會不會也生活在附近,它的骨骼化石是否也藏在附近某個角落?
      對此,邢立達持否定態度:「恐龍骨骼化石與其腳印保存在同一地點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方面,能讓恐龍骨骼成為化石的環境並非恐龍日常生活的環境。
      有恐龍腳印化石的地方,必須是恐龍曾經生存、活動的場所;但有骨骼化石的地方,卻並不如此。「恐龍死亡後,遺體需儘快進入有水的環境,並被細顆粒沉積物快速掩埋,才有機會成為化石。如長時間暴露在陸地空氣中,情況將大為不妙——風吹日曬、食腐動物侵擾、細菌分解等,都將極大降低其成為化石的概率。」邢立達指出,能最終成為化石的恐龍骨骼,最初多保存在水體中,但絕大多數恐龍卻只棲息在陸地上。
      另一方面,恐龍骨骼化石與腳印化石的形成條件可以說正好「相反」。
      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跡暴露在空氣中一定的時間,這對包括骨骼在內的恐龍遺體恰恰是「致命的」。「可以設想,有一隻恐龍,正好走到可以留下腳印的地方,並『恰好』在那裡死亡。此刻,如果有沉積物把遺體及周邊環境快速掩埋起來,那麼恐龍骨骼有可能保存成化石;但留下來的腳印,由於時間太短,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風乾』,將極難留存。」邢立達解釋,「反之,若腳印保存了下來,則恐龍的遺體也必定在空氣中暴露了相當時間。這期間,自然界中的各種力量早就將恐龍軀體連同骨骼破壞殆盡了。」

    小腳印探索遠古大世界
      通過恐龍腳印,古生物學家可以推測出恐龍的類型、大小、行跡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恐龍腳印上還可能保存有皮膚印痕,可為研究恐龍皮膚結構、復原恐龍形態提供珍貴信息。
      「恐龍能留下足跡,說明當時的環境是溫暖溼潤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介紹,遠古時代的四川盆地,草木繁盛、氣候溫和。「那時的四川地區,水系發育良好,類似現在的江漢平原,既適合恐龍生存,也為化石形成提供絕佳條件。」
      四川地區產出的恐龍化石數量豐富、門類眾多、保存完好,是我國發現恐龍化石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其中,又以自貢最為出名。據了解,自貢地區已發現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等多種不同的恐龍,貫穿整個侏羅紀早、中、晚期,其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所罕見。
      除了骨骼化石,四川也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已經命名的就有14屬18種,是我國恐龍足跡化石種類最多的地區。
      通過恐龍腳印,古生物學家可以推測出恐龍的類型、大小、行跡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恐龍腳印上還可能保存有皮膚印痕,可為研究恐龍皮膚結構、復原恐龍形態提供珍貴信息。
      腳印「暴露」恐龍的生活行跡,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恐龍的運動狀態,如行走、奔跑、跳躍甚至「泳姿」等,這將進一步助力對恐龍生活習性的研究,尤其是恐龍的社會性與群居性,以及不同恐龍種群間的關係。此外,恐龍足跡還可以提供研究特定遠古環境與生態的線索,例如古海岸線的位置與形狀、水深及水流方向等,其相關研究,對人們進一步探索恐龍動物群地層、遠古生態、古生物地理時空分布等具有重大意義。

    四川特色恐龍知多少
    馬門溪龍
      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因在宜賓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而命名。據出土的骨骼化石推測,該類恐龍的脖子長度達12米,是當今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長頸鹿的6倍。
    峨眉龍
      中型長頸蜥腳類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因化石首先於1939年在峨眉山東邊的榮縣發現而命名,是中國最常見的蜥腳類恐龍之一。
    四川龍
      中華盜龍科恐龍的亞種之一,與存在於北美洲的異特龍具有親緣關係。根據其骨骼化石測算,該類恐龍身長約8米,是存在於侏羅紀晚期四川盆地一帶極為兇猛的掠食性動物。
    華陽龍
      生活於侏羅紀中期,是至今發現的最早的劍龍類恐龍。其化石首度出土於著名的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以四川古稱「華陽」命名,其發現讓侏羅紀晚期生活於四川盆地的沱江龍、嘉陵龍、重慶龍等劍龍類恐龍的進化關係更加清晰。

  • 相關焦點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證明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證明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  Emma Chou • 2018-04-04 13:56:20 來源:前瞻網
    • 浙江義烏髮現距今近1億年的恐龍腳印化石群
      浙江義烏髮現距今近1億年的恐龍腳印化石群 2017-08-01 15(記者馮源)恐龍腳印化石是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在浙江省義烏市,古生物學家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在當地發現了距今近1億年的世界罕見的恐龍腳印化石群,從而讓這些曾經稱霸地球的古代爬行動物露出「龍腳」。
    • 蘇格蘭發現1.7億年前恐龍腳印
      科學家在蘇格蘭天空島(Isle of Skye)的頁巖上發現了幾十個恐龍留下的腳印。腳印呈現三趾,有利爪,據判斷,這些腳印是肉食恐龍和蜥腳類恐龍在1億7千萬年前留在泥濘的瀉湖中的。
    • 斯凱島發現1.7億年前的世界最大恐龍腳印:雷龍和霸王龍同族腳印
      據《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科學家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了近50個世界最大恐龍留下的腳印。這些在斯凱島頁巖中發現的利爪、三趾的食肉獸腳類恐龍和15米長蜥腳類恐龍的腳印,是1.7億年前在泥濘的淺瀉湖中留下的。
    • 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回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如果恐龍還在世的話,估計人類不可能統治地球,人類還要每天躲避恐龍的捕殺,所以說人類擁有的一切都是萬分慶幸的,也該感謝大自然。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 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腳印,其長度達到1.7米,到底屬於什麼恐龍?
      而在探索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最大的恐龍腳印,而這個腳印及長度達到了1.7米。科學家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所發現的最大的恐龍腳印,那麼這樣的恐龍腳印究竟是什麼樣的恐龍留下的呢?它的體型是否也是恐龍之中最大的呢?
    • 世界最大恐龍腳印驚現澳洲侏羅紀公園
      世界上最大恐龍足跡已經在澳大利亞西北部被發現,測量距離將近5英尺9英寸(1.75米)。
    • 恐龍腳印化石是怎麼留下的?
      身後的淤泥灘留下了一串難看的腳印。灼人的陽光沒用幾天就曬乾了你留下的足跡,而它的邊上,還有一堆紛亂的其他腳印。替換高清大圖旱季裡,恐龍走過露出的湖底,留下一串腳印雨季,昔日的小水坑重現碧波萬傾。水面以下,沒羞沒臊的魚兒正在用生命進行群P。湖水裡漂浮的泥沙慢慢沉到水底,覆蓋了死去的魚群,還有你的腳印。
    • 5歲男孩認出恐龍腳印,展現「自然科學」魅力,他的愛好值得學習
      發現恐龍時年齡最小者國慶期5歲的楊哲睿和爸爸媽媽回到通江老家,因為外公告訴哲睿老家的山石上有「雞腳印」,他便好奇地過去觀察。當他來到那些腳印附近後,很快確定這不是普通的「雞腳」,而是恐龍的腳印,並通過腳印特點判斷出了恐龍種類。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想起魚肉鮮美的味道,它不禁加快腳步,一路小跑,在湖岸的潮溼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這一幕可能發生在1.9億多年前,侏羅紀早期,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巖上。
    • 北極地區的禽龍腳印
      1960年8月3日,一個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地質古生物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上一處白堊紀的砂巖崖壁上,發現了13 個古動物的腳印。每個腳印長60-75釐米,清清楚楚地有三個腳趾。其中,在13.5米的距離內,7個腳印排成一行,其它的腳印則散向四方。  學者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判斷:「這是1億年前在地球上最為繁盛的恐龍之一——禽龍留下的珍貴足跡。」
    • 全球最大恐龍化石公園,能自己挖20億年恐龍化石,吸引萬千遊客
      在這浩瀚在宇宙中,在我們這個萬千世界中,總是有著很多神奇在地方,有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有的是古代人民的勞動成果,不過今天告訴你們是人們不會遷至這裡生存的荒蕪乾燥的土地。這裡地下隱藏著大量在秘密,也曾是特別的時代,特別是曾經主宰過時代,那就是弱肉強食的恐龍時代。
    • 蘇格蘭發現世界最大恐龍的腳印
      中國日報網4月3日電(嚴玉潔)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英國蘇格蘭天空島發現了世界最大恐龍的腳印,這些恐龍生活在距今1.7億年前。科學家在天空島的洩湖裡,發現了數十個早期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這類恐龍至少長15米,重量超過10噸。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在同一地點發現了獸腳類恐龍的腳印。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2020年10月11日 17:04:45 | 作者:呂瑩瑩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a/20201011/acbdbf4d32b443e4a2057fd52c14f966.shtml   近日,四川一位5歲大的小男孩,自稱發現了恐龍腳印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
      經專家確認,居然都是1億年前恐龍留下來的遺蹟。這兩處遺蹟,一處叫做「八仙下棋」,一處叫做「八仙醉酒」。位於梅江鎮群聲村八仙崗的「八仙下棋」遺蹟,巖石上留下來的8個神仙「屁股印」,被中國地質大學專家邢立達證實是1億年前的巨型恐龍足跡。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媒體紛紛轉載報導此事。馬鞍山頂航拍圖10月10日,浙江自然博物院博士金幸生趕到現場。在「八仙下棋」處,他贊成邢立達對遺蹟的判斷。
    • 5歲小迷弟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白堊紀早期恐龍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
    • 雲南新發現1.8億年前恐龍化石:侏羅紀巨獸
      雲南祿豐縣一直是我國恐龍考古的重要陣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據新華網報導,當地近日發現兩具距今約1.8億年的恐龍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7日現場初步鑑定推測,這兩具恐龍化石分別為「巨型祿豐龍」和「許氏祿豐龍」。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恐龍足跡群!
      經專家確認,居然都是1億年前恐龍留下來的遺蹟。這兩處遺蹟,一處叫做「八仙下棋」,一處叫做「八仙醉酒」。10月8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Lockley)教授等中美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浙江省中西部蘭谿市發現了重要的大型恐龍足跡,而這些足跡長久以來被人們解釋為「八仙下棋」的遺蹟。
    • 億年前北京曾有恐龍出沒
      深圳晚報訊 北京曾有恐龍出沒,而且數量不少、體格巨大。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的恐龍足跡化石,距今約1.4億至0.5億年。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記錄。科考期間,以中國地質大學張建平教授為首的科學考察隊在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發現了大批恐龍足跡化石,地點位於千家店園區核心區S309線延慶段南側,保存於上侏羅紀土城子組三段紫紅色砂巖中。恐龍足跡位於山體上,密集分布於山底到山頂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