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旅遊演藝:「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最近,一些知名景區推出的演藝項目幾乎都打上了「沉浸式」的標籤:寧波老外灘歷史街區上演了18場「沉浸式」表演、浙江建德推出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江清月近人》、武漢《夜上黃鶴樓》「光影+演藝」「沉浸式」故事演繹……「沉浸」,正在成為旅遊演藝項目滿足觀眾體驗的共同策略。

2019年末,有專家根據國內演出市場的發展情況提出:「沉浸式」演藝將成為新風口。數據顯示,2018年「沉浸式」旅遊演藝總票房達4億元,且同年新增「沉浸式」演出11臺,演出總臺數達23臺,同比增長76.9%。據統計,截至2018年,沉浸式娛樂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45億美元的市場估值,這還不包括452億美元的主題公園產業,兩者加起來則是近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11億美元的全球電影票房。由此,國內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沉浸式」旅遊演藝,認為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將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藍海。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VR、AR、MR等先進技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文旅景區的硬體設施項目中,但與項目設備依靠最新尖端技術不同,作為景區的「軟性」組成部分,旅遊演藝是讓遊客直接感受文化內涵和強化體驗的載體之一。如何將「沉浸式」與旅遊演藝進行完美結合,是體驗經濟時代下的全新命題。不過,現階段的「沉浸式」旅遊演藝作品口碑高低不一,有的受到熱捧,也有些作品備受質疑。從觀眾、遊客的反饋來看,人們普遍願意嘗試體驗、欣賞「沉浸式」旅遊演藝項目,但感覺有的演出「形式華麗,內容空洞」,「沉浸式」只是吸引人的「噱頭」。

「太震撼了,看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體驗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千年穿越之旅。劇場裡,沒有固定舞臺,邊走邊看,宛若進入了時間迷宮。」

「逛景區的時候,一直有穿漢服的演員在眼前表演,有時候覺得挺入境,很有穿越的感覺,但有時候也覺得尬。」

「兩三分鐘過後,VR帶來的新鮮感一消失,就有點審美疲勞了。」

「我體驗過兩次『沉浸式』演出,不知道『沉』在哪兒、『浸』在哪兒,看廣告宣傳視頻比實際體驗要好。」

……

其實,「沉浸式」演藝本身是一種舶來的概念,業界一直有兩種主張:一種走「技術流」,更注重科技手段帶來的場景體驗;一種是「內容派」,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以「沉浸式」戲劇為代表。

現在,「技術流」正在從「邊走邊看」向「虛擬實境」進階。

作為中國演藝科技龍頭企業之一,利亞德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沉浸式」演出技術的關注和研發。該集團文旅研究院院長溫再林認為,傳統劇目的演出方式就是「你演我看」,可以稱為1.0階段;以《劉三姐》為代表的2.0階段,則變為「我們在大山大水中看,實景中看」的演出方式;3.0階段,觀眾可以「邊走邊看」。

「在這三個階段的演出製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一般規模的實景演出,沒有300名演員的話演不下來。算算帳,300名演員加上100名工作人員的演出團隊,按照人均5萬元一年的開銷來算,僅僅人員開銷一年就要2000萬元。大規模的實景演出,演員多至700人,加上工作人員,平均團隊人數達800人,然而演出一年的總票房收益可能都難以達到6000萬元,以至於很多實景演出都在虧本。」溫再林認為,從這個角度看,新技術的應用將為「沉浸式」演藝帶來突破性的改變。「第一就是減少成本,當我們使用虛擬AR全息技術結合屏幕顯示,觀眾視覺感官與觀看實景無異,但演職團隊的成本下降了。」該公司嘗試的第一個「沉浸式」演出,總共只需要36個演員,加上管理人員,團隊一共70多人。

利亞德集團側重技術研發,強調技術在實現沉浸式效果中的重要作用,諸如動作捕捉技術、VR、聲控、光控、觸摸、體感,以及AI技術、LED、投影、燈光等。「譬如在一座城市中的夜遊景區增強沉浸式體驗,我們會從當地的文化特色中尋找能夠與遊客實現互動的部分,利用虛擬實境技術,令遊客有穿越之感。」在溫再林看來,新技術的加持將令藝術呈現出新的樣貌。

然而,創作者卻面臨著困惑。對於資深戲劇製作人傅若巖來說,儘管技術的輔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演出的人員成本,但也令創作者很難去駕馭。「這其中最大的矛盾在於,如今創新發展的技術和創作人的創作理念無法融合。我也了解到國外一些『沉浸式』演藝作品,他們仍在強調如何在創作的細節上服務於每一個觀眾,考慮如何讓觀眾更好地『沉』進去,更注重體驗感。目前國內許多『沉浸式』演出距離這些成功作品還有差距。」傅若巖認為,一臺優質的演出離不開演員精湛的表演與劇情巧妙的設計,只有內核足夠強大,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

正是如此,「內容派」更強調在敘事框架和細節方面下功夫。「傳統的劇院演出其實就像一個框架,是藝術家為觀眾創造了一個看世界的視角。觀眾像一個站在櫥窗邊看到廚師做甜點感到非常飢餓的人,卻沒有辦法吃到這個甜點。框架給觀眾提供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帶來了限制。」美國白馬無線工作室創意人與創意總監大衛·巴薩克說,「沉浸式」演藝就是要引導觀眾進入故事中,作為其中的一個人物。演出進行的過程中,觀眾就在故事世界裡遨遊,而不是旁觀這個世界、聆聽這個故事。從觀演體驗到沉浸體驗,根本上要求創作者勇於打破傳統敘事框架。「要從傳統因果敘事方式中擺脫出來,要意識到之前的框架帶來了阻礙。藝術創作者要有勇氣和觀眾一起創造新的互動體驗。」

在全球擁有眾多觀眾的HBO人氣科幻劇集《西部世界》,根據原作故事IP創作了同名「沉浸式」戲劇版本,並建立了沉浸式劇場和主題公園。其在對劇集故事和場景的復原中,通過具體細節的設計令觀眾成功「入迷」。

《西部世界》「沉浸式」戲劇版本主創團隊成員馬克·哈裡斯稱,這種「入迷」是一種「被動入迷」,得益於團隊始終專注於講故事和營造體驗,專注於細節的設計。「我的工作有兩條原則,一是讓觀眾進入被動入迷的狀態,令其能夠被吸引到故事中來;二是讓故事的講述者與觀眾進行協作,比如講故事的人會給觀眾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將激發觀眾積極地想像,從而沉浸於故事中。」馬克·哈裡斯說。

實際上,在細節設計方面,一些主題公園走在了前面。比如迪士尼主題樂園會在每個角落設計細節,令遊客時刻感知並進入假想——如果我能夠駕駛宇宙飛船會怎樣?這種假想,令遊客快速沉浸在主題公園營造的娛樂體驗中。鑑於此,馬克·哈裡斯在演出中也不斷嘗試細節的設計。他要求演員進行引導式表演,以非常個性化的方式和觀眾進行互動,「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表演者會帶領觀眾穿過一個場景,其次,就需要每一個細節來抓住與觀眾協作的機會。」

不過,「內容派」並不拒絕「技術流」。值得注意的是,《西部世界》沉浸式戲劇場景的打造,其實也要依賴VR技術,通過模糊真實和虛擬世界的邊界,把觀眾「無縫」帶入故事世界中。

福樓拜說過:「藝術越來越科技化,科技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於山頂重逢。」「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我看來,技術更像是站在山頂,而內容創作還在半山腰,如何讓兩者匯合,值得我們好好考慮。」傅若巖說。

記者手記

經過多年發展,旅遊演藝已成為我國諸多旅遊目的地的標配。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現有的旅遊演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營收增長乏力,「沉浸式」演出卻異軍突起,表現令人矚目。大量的旅遊演藝項目信息顯示,資方和市場已經興奮起來了。

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離不開消費群體廣泛的文旅消費需求和更高的審美需要,也離不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提供的基礎支持。實際上,要想讓觀眾沉浸於表演,內容和技術我們都需要。

既不能盲目相信僅通過科技就可以實現觀演關係和效果的根本性改變,也不能讓為演出內容服務的科技手段淪為吸引遊客的營銷噱頭,而應從「文旅+科技」的層面來看待「沉浸式」旅遊演藝——旅遊景區是場景載體,文化內容是內核靈魂,數位技術是方式手段。擺脫浮誇的標籤式的「沉浸」,深入挖掘文化旅遊內容和元素,藉助科技手段將演出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旅遊體驗,或將是未來「沉浸式」旅遊演藝發展的關鍵。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
    「沉浸式」旅遊演藝:「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本報記者 於帆最近,一些知名景區推出的演藝項目幾乎都打上了「沉浸式」的標籤:寧波老外灘歷史街區上演了18場「沉浸式」表演、浙江建德推出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江清月近人》、武漢《夜上黃鶴樓》「光影+演藝」「沉浸式」故事演繹……「沉浸」,正在成為旅遊演藝項目滿足觀眾體驗的共同策略
  • 內容體驗決定沉浸式旅遊演藝質量
    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要滿足他們的遊覽體驗,因而要轉變思路,沉浸式投影旅遊演藝應運而生,光影互動結合,能讓遊客身臨其境。沉浸式演藝是什麼?沉浸式演藝揉合了舞臺表演,沉浸式投影,科技和傳統舞臺表演兩大元素碰撞,使觀眾從各個感官都能投入到演出活動中。
  • 如何打造高品質的「沉浸式」旅遊演藝?需重視這幾個方面
    如今,「沉浸式」一詞已是文化、娛樂、科技、遊戲等眾多領域的「熱詞」之一。對文旅業而言,無論是主題樂園、水上樂園、特色小鎮、文旅演藝、還是商業空間,沉浸式可謂來勢洶洶,重新定義遊客的感官體驗。那麼,什麼才是「沉浸式」旅遊演藝呢?如何打造高品質的「沉浸式」旅遊演藝?
  • 貴州習水土城古鎮旅遊演藝產品:沉浸式演藝秀《土城往事》片段
    多媒體沉浸式演藝秀《土城往事》於2018年6月16日在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古鎮文化創意園土城演藝中心首演!從此在此地常態化演出,為國內外遊客近距離直觀地了解土城歷史、感受土城文化打開了一個窗口。《土城往事》應用了舞臺LED屏、地面投影和大型投影幕形成一個270度半合圍式觀劇環境,同時開啟了氣味系統、環境系統、體感系統等尖端技術。舞臺數位技術的運用已達到國內頂級水準,從視覺上拓展舞臺空間,通過數字內容與演員互動。劇場所有座椅也配備智能控制系統,隨劇情變化而產生如墜落、震動等互動反應,為觀眾呈現出一場新穎刺激的多媒體沉浸式演藝秀。
  • 文旅行業觀察 | 沉浸式主題旅遊會替代觀光式旅遊嗎?
    網際網路技術的崛起,高科技的應用,如在全息投影技術、裸眼3D技術、互動體驗技術、數字動畫技術、5G、AI、AR、VR、MR、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助推下,沉浸式數字藝術展覽,沉浸式數字藝術演藝,沉浸式數字藝術戲劇等產品層出不窮,應用場景也從城市轉戰到旅遊景區,成為文旅項目吸引人氣的新選擇,使人們從"走馬觀花式旅遊體驗"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體驗化的新時代
  • 無數人在說沉浸式旅遊,什麼是沉浸式旅遊?
    本文來源:文旅小咖;原標題:什麼是沉浸式旅遊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疑問,請聯繫本微信後臺,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著力豐富產品供給,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遊演藝產品,到2022年,培育30個以上旅遊演藝精品項目,擴大文化和旅遊有效供給。
  • 沉浸式旅遊體驗經典案例
    英國旅遊局已打造了一系列360度沉浸式體驗,以便讓海外遊客足不出戶就能進入英國最受喜愛的景點。英國旅遊局這項活動是政府已取得巨大成功的「非凡英國」旅遊項目的一部分,旨在吸引更多海外遊客遊覽英國各地。這些沉浸式體驗不僅能讓潛在遊客在來英國之前領略英國最非凡的旅遊景點,還能激發更多人前往英國旅遊。
  • 董登新:山頂救市與半山腰救市的三大區別
    救市背景不同:山頂救市VS半山腰救市今年7月初的大規模救市,可稱為「山頂救市」,而將8月底的這一輪救市,可稱為「半山腰救市」。在第一輪救市中,因為它是在A股創出5178點的牛市峰值後,在市場毫無徵兆、投資者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的一種「突襲」式持續暴跌,這種「垂直滑落」十分類似於山頂「蹦極」。
  • 非遺+旅遊演藝 如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本期藉助非遺文化,通過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和景區的重要配置——旅遊演藝,創新文旅體驗新內容。民間文學+沉浸式演藝依託江格爾、科爾沁潮爾史詩、阿凡提故事、西湖傳說、楊家將傳說等民間文學,藉助光影、煙霧和場景布置進行搭臺,利用故事講述、卡通人物表演、情景再現等方式進行內容表演,打造沉浸式演藝場景。
  • 沉浸式體驗×旅遊|科技、文化、藝術、創意的交融
    沉浸式體驗與旅遊的結合,拓展了旅遊的內涵與表現形式邊界,在有形或無形的場域內探索、沉浸,賦予旅遊者不可複製的旅遊體驗。 「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沉浸式旅遊體驗,作為一種伴隨體驗經濟出現的新的旅遊方式,近兩年才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沉浸式旅遊體驗即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使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網際網路技術的崛起,高科技的應用,將使人類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時代,旅遊產業也將迎來體驗化的新時代。
  • 山腳、山腰、山頂的特色
    ④莊子駐足山腳,騎瘦馬,壕粱散步,盡享逍遙;唐太宗屹立山頂,治天下,河清海晏,贊之英哲;李白流連山腰,奉翰林,詩酒茶花,一舉成仙。李煜駐足山腳,迷詞畫,驕奢聲色,亡國之君;拿破崙屹立山頂,加冕稱帝,滑鐵盧,孤獨輓歌;樸樹流連山腰,出走半生,平凡之路,生如夏花。
  • 沉浸式體驗×旅遊的經典案例分享
    ,沉浸式數字藝術演藝,沉浸式數字藝術戲劇等產品豐富多樣。應用場景也從城市轉戰旅遊景區,成為文旅項目吸引人氣的新選擇。2019年沉浸式旅遊仍然火爆,據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沉浸產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沉浸產業總產值高達48.2億。
  • 你知道半山腰總是最擠的,所以你打算去山頂看看
    01初中「兒子,你要知道半山腰總是最擠的,山頂的風景才是最美麗的,你要........半山腰?那時的我覺得,我還這麼小,等過幾年我長大了,爬到山頂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只不過是看我願不願意罷了。誰知這分分鐘的事情,一晃就是四年.......
  • 沉浸式旅遊體驗,讓遊客「陷進去」和「嗨起來」
    在其他部分的展覽中,觀眾同樣需要自己動手,感受沉浸式互動體驗的樂趣。在一般的觀念中,演出是在傳統的鏡框式舞臺上進行的,觀眾面對鏡框式舞臺,觀眾保持安靜,各自觀看舞臺上的演出內容。近幾年來,由於多媒體技術、虛擬實境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三維實境技術、多通道交互技術或機械數控裝置等新科技在舞臺上的應用,使得旅遊演藝的觀演關係產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影響觀眾的觀演行為,並且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製造出新的花樣,打造出觀眾體驗的沉浸環境,這種變化,不單在空間上對正統旅遊演藝做出了突破,更是從故事文本、觀演關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美學追求。
  • 半山腰總是擁擠的,我們山頂見吧
    人成長的過程就像是登山,有的人登到半山腰感覺累了就放棄登頂了,而有的人雖然很累,但是依舊期待山頂美麗的風景,咬牙堅持往上爬。登山時半山腰的人雖然多,但當你登到山頂時會發現山頂的人其實很少。現在就行動起來吧,不要做一個普通的人,努力奮鬥登上人生的頂峰,我們在山頂相見!
  • 沉浸式業態有哪些特點?來了解一下
    全息互動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光影秀……當前,在數位技術支撐下,各種沉浸式體驗如春雨入夜般滲透到演出場館、文化園區、旅遊景區等場所,拓展了遊客的體驗空間,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文旅消費內容之一。
  • 旅遊新玩法,沉浸式體驗該怎麼做
    沉浸式旅遊體驗即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使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崛起,高科技的應用,將使人類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時代,旅遊產業也將迎來體驗化的新時代。
  • 「沉浸式體驗」正風靡!都在討論的「沉浸式」究竟是什麼?
    」引領旅遊演藝新未來》為主題,以自身豐富的經驗結合近年來「沉浸式娛樂」的經典案例,為我們分析為什麼「沉浸式旅遊」在旅遊產品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沉浸式體驗」在未來文旅產業中的發展新趨勢,以及如何通過「沉浸式體驗」來撬動夜經濟。
  • 沉浸式旅居:內容是核心,沉浸只是整體的渲染!
    最近特別火熱的沉浸式旅居,其旅居便裝滿了足以吸引人的內容。如果沉浸式旅居沒有內容做堅強的後盾,那沉浸式旅居便成為了一張白紙,沒有絲毫的體驗可言。仔細回想下我國近幾年沉浸式旅居的發展,從一開始的體驗式旅居概念的提出,到後來參與式旅居內容的形成,最後,到如今沉浸式旅居的推出。
  • 沉浸式業態:豐富遊客體驗 開拓發展空間
    全息互動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光影秀……當前,在數位技術支撐下,各種沉浸式體驗如春雨入夜般滲透到演出場館、文化園區、旅遊景區等場所,拓展了遊客的體驗空間,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文旅消費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