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

2020-12-03 光明網

「沉浸式」旅遊演藝:

「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

本報記者 於帆

最近,一些知名景區推出的演藝項目幾乎都打上了「沉浸式」的標籤:寧波老外灘歷史街區上演了18場「沉浸式」表演、浙江建德推出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江清月近人》、武漢《夜上黃鶴樓》「光影+演藝」「沉浸式」故事演繹……「沉浸」,正在成為旅遊演藝項目滿足觀眾體驗的共同策略。

2019年末,有專家根據國內演出市場的發展情況提出:「沉浸式」演藝將成為新風口。數據顯示,2018年「沉浸式」旅遊演藝總票房達4億元,且同年新增「沉浸式」演出11臺,演出總臺數達23臺,同比增長76.9%。據統計,截至2018年,沉浸式娛樂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45億美元的市場估值,這還不包括452億美元的主題公園產業,兩者加起來則是近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11億美元的全球電影票房。由此,國內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沉浸式」旅遊演藝,認為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將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藍海。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VR、AR、MR等先進技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文旅景區的硬體設施項目中,但與項目設備依靠最新尖端技術不同,作為景區的「軟性」組成部分,旅遊演藝是讓遊客直接感受文化內涵和強化體驗的載體之一。如何將「沉浸式」與旅遊演藝進行完美結合,是體驗經濟時代下的全新命題。不過,現階段的「沉浸式」旅遊演藝作品口碑高低不一,有的受到熱捧,也有些作品備受質疑。從觀眾、遊客的反饋來看,人們普遍願意嘗試體驗、欣賞「沉浸式」旅遊演藝項目,但感覺有的演出「形式華麗,內容空洞」,「沉浸式」只是吸引人的「噱頭」。

「太震撼了,看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體驗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千年穿越之旅。劇場裡,沒有固定舞臺,邊走邊看,宛若進入了時間迷宮。」

「逛景區的時候,一直有穿漢服的演員在眼前表演,有時候覺得挺入境,很有穿越的感覺,但有時候也覺得尬。」

「兩三分鐘過後,VR帶來的新鮮感一消失,就有點審美疲勞了。」

「我體驗過兩次『沉浸式』演出,不知道『沉』在哪兒、『浸』在哪兒,看廣告宣傳視頻比實際體驗要好。」

……

其實,「沉浸式」演藝本身是一種舶來的概念,業界一直有兩種主張:一種走「技術流」,更注重科技手段帶來的場景體驗;一種是「內容派」,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以「沉浸式」戲劇為代表。

現在,「技術流」正在從「邊走邊看」向「虛擬實境」進階。

作為中國演藝科技龍頭企業之一,利亞德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沉浸式」演出技術的關注和研發。該集團文旅研究院院長溫再林認為,傳統劇目的演出方式就是「你演我看」,可以稱為1.0階段;以《劉三姐》為代表的2.0階段,則變為「我們在大山大水中看,實景中看」的演出方式;3.0階段,觀眾可以「邊走邊看」。

「在這三個階段的演出製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一般規模的實景演出,沒有300名演員的話演不下來。算算帳,300名演員加上100名工作人員的演出團隊,按照人均5萬元一年的開銷來算,僅僅人員開銷一年就要2000萬元。大規模的實景演出,演員多至700人,加上工作人員,平均團隊人數達800人,然而演出一年的總票房收益可能都難以達到6000萬元,以至於很多實景演出都在虧本。」溫再林認為,從這個角度看,新技術的應用將為「沉浸式」演藝帶來突破性的改變。「第一就是減少成本,當我們使用虛擬AR全息技術結合屏幕顯示,觀眾視覺感官與觀看實景無異,但演職團隊的成本下降了。」該公司嘗試的第一個「沉浸式」演出,總共只需要36個演員,加上管理人員,團隊一共70多人。

利亞德集團側重技術研發,強調技術在實現沉浸式效果中的重要作用,諸如動作捕捉技術、VR、聲控、光控、觸摸、體感,以及AI技術、LED、投影、燈光等。「譬如在一座城市中的夜遊景區增強沉浸式體驗,我們會從當地的文化特色中尋找能夠與遊客實現互動的部分,利用虛擬實境技術,令遊客有穿越之感。」在溫再林看來,新技術的加持將令藝術呈現出新的樣貌。

然而,創作者卻面臨著困惑。對於資深戲劇製作人傅若巖來說,儘管技術的輔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演出的人員成本,但也令創作者很難去駕馭。「這其中最大的矛盾在於,如今創新發展的技術和創作人的創作理念無法融合。我也了解到國外一些『沉浸式』演藝作品,他們仍在強調如何在創作的細節上服務於每一個觀眾,考慮如何讓觀眾更好地『沉』進去,更注重體驗感。目前國內許多『沉浸式』演出距離這些成功作品還有差距。」傅若巖認為,一臺優質的演出離不開演員精湛的表演與劇情巧妙的設計,只有內核足夠強大,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

正是如此,「內容派」更強調在敘事框架和細節方面下功夫。「傳統的劇院演出其實就像一個框架,是藝術家為觀眾創造了一個看世界的視角。觀眾像一個站在櫥窗邊看到廚師做甜點感到非常飢餓的人,卻沒有辦法吃到這個甜點。框架給觀眾提供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帶來了限制。」美國白馬無線工作室創意人與創意總監大衛·巴薩克說,「沉浸式」演藝就是要引導觀眾進入故事中,作為其中的一個人物。演出進行的過程中,觀眾就在故事世界裡遨遊,而不是旁觀這個世界、聆聽這個故事。從觀演體驗到沉浸體驗,根本上要求創作者勇於打破傳統敘事框架。「要從傳統因果敘事方式中擺脫出來,要意識到之前的框架帶來了阻礙。藝術創作者要有勇氣和觀眾一起創造新的互動體驗。」

在全球擁有眾多觀眾的HBO人氣科幻劇集《西部世界》,根據原作故事IP創作了同名「沉浸式」戲劇版本,並建立了沉浸式劇場和主題公園。其在對劇集故事和場景的復原中,通過具體細節的設計令觀眾成功「入迷」。

《西部世界》「沉浸式」戲劇版本主創團隊成員馬克·哈裡斯稱,這種「入迷」是一種「被動入迷」,得益於團隊始終專注於講故事和營造體驗,專注於細節的設計。「我的工作有兩條原則,一是讓觀眾進入被動入迷的狀態,令其能夠被吸引到故事中來;二是讓故事的講述者與觀眾進行協作,比如講故事的人會給觀眾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將激發觀眾積極地想像,從而沉浸於故事中。」馬克·哈裡斯說。

實際上,在細節設計方面,一些主題公園走在了前面。比如迪士尼主題樂園會在每個角落設計細節,令遊客時刻感知並進入假想——如果我能夠駕駛宇宙飛船會怎樣?這種假想,令遊客快速沉浸在主題公園營造的娛樂體驗中。鑑於此,馬克·哈裡斯在演出中也不斷嘗試細節的設計。他要求演員進行引導式表演,以非常個性化的方式和觀眾進行互動,「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表演者會帶領觀眾穿過一個場景,其次,就需要每一個細節來抓住與觀眾協作的機會。」

不過,「內容派」並不拒絕「技術流」。值得注意的是,《西部世界》沉浸式戲劇場景的打造,其實也要依賴VR技術,通過模糊真實和虛擬世界的邊界,把觀眾「無縫」帶入故事世界中。

福樓拜說過:「藝術越來越科技化,科技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於山頂重逢。」「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我看來,技術更像是站在山頂,而內容創作還在半山腰,如何讓兩者匯合,值得我們好好考慮。」傅若巖說。

記者手記

經過多年發展,旅遊演藝已成為我國諸多旅遊目的地的標配。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現有的旅遊演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營收增長乏力,「沉浸式」演出卻異軍突起,表現令人矚目。大量的旅遊演藝項目信息顯示,資方和市場已經興奮起來了。

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離不開消費群體廣泛的文旅消費需求和更高的審美需要,也離不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提供的基礎支持。實際上,要想讓觀眾沉浸於表演,內容和技術我們都需要。

既不能盲目相信僅通過科技就可以實現觀演關係和效果的根本性改變,也不能讓為演出內容服務的科技手段淪為吸引遊客的營銷噱頭,而應從「文旅+科技」的層面來看待「沉浸式」旅遊演藝——旅遊景區是場景載體,文化內容是內核靈魂,數位技術是方式手段。擺脫浮誇的標籤式的「沉浸」,深入挖掘文化旅遊內容和元素,藉助科技手段將演出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旅遊體驗,或將是未來「沉浸式」旅遊演藝發展的關鍵。

來源: 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沉浸式」旅遊演藝:「技術」站在山頂,「內容」還在半山腰
    ……其實,「沉浸式」演藝本身是一種舶來的概念,業界一直有兩種主張:一種走「技術流」,更注重科技手段帶來的場景體驗;一種是「內容派」,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以「沉浸式」戲劇為代表。現在,「技術流」正在從「邊走邊看」向「虛擬實境」進階。
  • 山腳、山腰、山頂的特色
    ④莊子駐足山腳,騎瘦馬,壕粱散步,盡享逍遙;唐太宗屹立山頂,治天下,河清海晏,贊之英哲;李白流連山腰,奉翰林,詩酒茶花,一舉成仙。李煜駐足山腳,迷詞畫,驕奢聲色,亡國之君;拿破崙屹立山頂,加冕稱帝,滑鐵盧,孤獨輓歌;樸樹流連山腰,出走半生,平凡之路,生如夏花。
  • 董登新:山頂救市與半山腰救市的三大區別
    救市背景不同:山頂救市VS半山腰救市今年7月初的大規模救市,可稱為「山頂救市」,而將8月底的這一輪救市,可稱為「半山腰救市」。在第一輪救市中,因為它是在A股創出5178點的牛市峰值後,在市場毫無徵兆、投資者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的一種「突襲」式持續暴跌,這種「垂直滑落」十分類似於山頂「蹦極」。
  • 你知道半山腰總是最擠的,所以你打算去山頂看看
    01初中「兒子,你要知道半山腰總是最擠的,山頂的風景才是最美麗的,你要........半山腰?那時的我覺得,我還這麼小,等過幾年我長大了,爬到山頂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只不過是看我願不願意罷了。誰知這分分鐘的事情,一晃就是四年.......
  • 半山腰總是擁擠的,我們山頂見吧
    人成長的過程就像是登山,有的人登到半山腰感覺累了就放棄登頂了,而有的人雖然很累,但是依舊期待山頂美麗的風景,咬牙堅持往上爬。登山時半山腰的人雖然多,但當你登到山頂時會發現山頂的人其實很少。現在就行動起來吧,不要做一個普通的人,努力奮鬥登上人生的頂峰,我們在山頂相見!
  • 「晚安」半山腰總是擁擠的,你得去山頂看看
    半山腰總是擁擠的,你得去山頂看看。你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哪怕宿舍人都否定你,但你一定會堅持下去。Half the mountainside is always crowded, you have to go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o see.
  • 4000點是山頂還是半山腰?
    4000點是山頂還是半山腰?參與討論的嘉賓都認為,股市4000點後還是有機會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但凡是降息降準階段,股市都會大漲,反之,就會大跌。」韓秀雲說。  2008年,當時國內經濟出現過熱的情況,沒人認為我們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好,但央行一直都在加息升準抑制可能的經濟過熱,雖然有奧運會舉辦等一系列利好,但卻難擋股市一路下跌。
  • 高鐵回滬雖然是下午酒店也送 酒店在半山腰
    酒店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接送服務動車站 山腳下 去清源山景區都可以免費接送機場收費提供 介紹說是3km以內去景區是車送到山頂(門票就不用買了)再到山腳下入口處接車9點出發 我慢慢走玩到11:40高鐵回滬雖然是下午酒店也送酒店在半山腰房間很大服務也到位行李進出都有人幫忙提就是臺階比較多行動不方便的不推薦送了一罐茶和2隻橘子晚上還有甜湯送在酒店吃了頓午飯味道不錯單價是不便宜
  • 陳卓璇金句又來了 我們七個人一起站在山頂
    陳卓璇金句又來了 我們七個人一起站在山頂時間:2020-07-10 09: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陳卓璇金句又來了 我們七個人一起站在山頂 陳卓璇金句又來了,出道第四名對她來說不是半山腰而是站到山頂了,和其他六個plmm一起的,但這只是人生中的一座小山,還要繼續登峰
  • 從半山扶梯到太平山頂
    半山自動扶梯北自位於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的中環街市(於恆行銀行總行後邊),由二十條自動電梯和三條自動走廊組成,沿陡峭的閣麟街、些利街、卑利街等道路而上
  • 開車到梅沙尖的半山腰,只需一個小時就能爬到深圳第三高峰的山頂
    相比較其他山,它的上山路線難度差別很大,開車到半山腰再徒步,是最簡單的,也可以從大梅沙的山腳開始爬起,難度就會增加。另外,看慣了深圳其他山峰的山峰,猛然來到這裡,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在山頂看山下的小三洲
  • 老人跌落半山腰 眾人合力來救援
    7月4日上午,在鼓山公園氣象站通往江濱路口的一段山坡,一位老人不慎從山頂跌落,被困半山腰。公安、消防、「120」、轄區保安以及當地市民等近20多人開展了對被困老人的生死營救。接警後,民警火速趕赴現場,只見該老人平躺在距離山頂十幾米的半山腰,「雖然只有十幾米,但整個坡度還是比較大的。我們經過查看,老人在墜落過程中受了一點外傷,但身體非常虛弱,無法開口說話,必須立即轉移就醫。」七星派出所治安中隊副中隊長杜良鋒說。由於山坡密林叢生,泥濘溼滑,加上老人受傷無法行動,整個救援工作十分艱難。
  • 「熊孩子」爬臥象山被「掛」在半山腰(圖)
    消防戰士們依靠腰斧,在山體刨出小坑往上攀爬;同時,將救援繩固定在沿途樹木上。40多分鐘以後,被困孩子終於救援下山。  據了解,男孩十二三歲。當天同學們到臥象山遊玩。為了體現膽量,決定走沒有開發過的路線下山。三個孩子不小心踩空,從山頂滑下來。兩個孩子滑到山腳,一個腿骨骨折,一個手受傷。這個「熊孩子」被半山腰兩棵拇指粗的小樹擋住。
  • 山體滑坡「巨石」卡在半山腰 坡下居民緊急轉移
    由於雨水持續浸泡,附近發生山體滑坡,一塊重達30噸的巨石從近100米高的山上滑下,被卡在了半山腰上,山下村民被緊急轉移。三角鎮大灣村的村民廖師傅告訴記者,凌晨一點,他突然聽到背後的山上傳來「轟轟」的響聲,隨後一些石塊、泥土就砸落到床邊。
  • 煙臺龍口一男子玩高空速降被困半山腰4小時(圖)
    男子「懸掛」在15米高半山腰      當日中午時分,兩名20多歲左右的男子相約來到龍口市下丁家鎮於家口村小廟山。  一個多小時後,兩人徒步爬到山頂,其中一名男子決定嘗試高空速降。十幾分鐘後,男子配備好裝備後開始速降,同伴則留在山頂準備男子速降到山底時,解開繩索。
  • 三觀超正的溫柔乾淨句子|半山腰總是擁擠的,我們要在山頂相見
    半山腰總是擁擠的,我們要在山頂相見。上升也好,低谷也罷,也許有一天我真的達不到你期許那樣,但至少我會朝著你理想中的那個樣子前進。
  • 遊客半山腰大呼後悔,還有人裹著棉被!網友:哈哈哈
    網友藉此情此景賦詩一首:雨天爬山先看樹登到山頂都是霧前後左右再一看五顏六色塑料布上海迪士尼,昨天凌晨4點半,遊客還在雨中排隊花幾十塊錢買個雨衣全身還是溼透了關鍵是爬到山頂>10月5日上午洛陽多個景區也下雪了排隊的遊客也不知道你們穿的衣服扛不扛凍反正半山腰裡
  • 無限風光在半山腰
    七絕 風光無限半山腰 (中華通韻) 馬頭崮頂觸天高,人晃風寒裹草毛。 長看蔥蘢滴翡翠,風光無限半山腰。
  • 半山腰飄浮的是雲還是霧
    在晴天登山,我們會看見半山腰飄浮著層層白雲。但是登上山峰後,我們會發現這些近在咫尺的雲又好像是霧。其實準確地說,在半山腰飄浮的是霧而不是雲。但實際上,就物理本質而言,雲和霧都是由大氣中無數微小水滴組成的。
  • 一起去山頂看海嗎 | 藏在象山石浦半山腰上的海豚灣民宿
    三灣古道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三灣路依山靠海,小巷縱橫交錯鱗次櫛比,蜿蜒通向半山腰飲海三灣初念這個名字,便感覺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無拘無束愜意之感站在露臺上呼呼的海風伴隨著鹹鹹的味道晨起的睏倦仿佛一下子就消逝了因為房子建造在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