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無人探測器,永遠在宇宙中飛行,會遇到什麼,隨想

2020-12-17 向太空進軍

旅行者1號」無人空間探測器,隸屬於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重815公斤,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之後利用天體間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慣性前行。

初始任務是探測木星系統。1980年任務完成之後,地球向它下達了向太陽系外飛行,探測太陽風外層的指令。截止到2020年2月,「旅行者1號」飛行了42年,距離太陽212億公裡。位於太陽系外行星軌道外側,接近奧爾特星雲。

「旅行者1號」攜帶了3塊放射性同位素熱交換電池,也即是核電池作為電源,以支持向地球回傳信號。迄今為止,仍然在繼續工作,得以讓我們知道遙遠空間的資料。預計電池壽命到2025年耗盡,之後我們將永遠失去它的信息,任其流浪宇宙。

「旅行者1號」300年後才飛入奧爾特星雲,到那時候,飛出太陽系的旅途才開始。300年後只不過僅僅飛行了1%,太令人絕望了。以「旅行者1號」17公裡/秒的飛行速度,還需要3萬年才能飛離太陽系,徹底擺脫太陽引力進入銀河系空間。

本文不是介紹「旅行者1號」的科普文,只是基於它的航行特性,進行一次思想的遨遊,或者叫雜想也行。

奧爾特星雲直徑一光年,由大大小小的冰塊,隕石組成。那裡是彗星的起源地,星雲的壽命與太陽一樣古老。

如同蛋白包裹蛋黃一樣,以太陽為圓心,把太陽系呈球形包圍起來。蛋白就是奧爾特星雲。這蛋白的厚度,比蛋黃的直徑大一百多倍。要走出太陽系,無論向什麼方向出發,必須穿越奧爾特星雲才能出去。

下圖是太陽系的全景圖。亮點是太陽到冥王星的範圍,探測器所在的位置。可見星雲之大,旅程剛剛開始

如果要觀察一個文明的發展進程。首先它需要是一個有意義的文明。何為有意義,大猩猩生存至今2千萬年了,最高智慧是用樹枝勾螞蟻吃。假設在進化到一千五百萬年的時候,人類架上攝像機布上監視器,再目不轉睛盯著它進化幾百萬年期望看到智慧的萌芽和成長,結果發現還在勾螞蟻,一代代人類做的就是無意義的事。

外星人也挺忙的,宇宙無限大,生命存在形式可能多種多樣,有無數的星球和空間還要去探索。一個沒有發展到可以走出自己星球能力的初級文明,是不值得觀察的。這個邏輯我幫外星人解釋一下:「不要以為智慧文明很稀奇,浩瀚宇宙,很多初級文明已經自己消亡了。你們可以進行空間航行,證明已經掌握了宇宙的基本入門知識。這還不夠被關注的條件,努力吧」

如果想觀察雞蛋黃中幼小文明的發展程度,最可能用到的方式就是達到條件被動觸發機制。能走到奧爾特星雲,表明一個初級文明具有了行星航行的能力。星雲中的探測器會感知從太陽系深處飛來的太空飛行器。

「嘟」報警,「旅行者1號」激發響應程序。快看,這裡,太陽系,一個幼小的文明造出了無人空間飛行器。雖然機動能力很原始,依靠慣性飛行。但是比絕大多數初級文明進化的快的多。

人類被偵測到存在,完全沒有什麼關係,最多做個標記這裡有文明會造太空飛行器了,之後繼續設定一個高一階的觸發機制。因為實在太渺小,太陽誕生50億年,屬於第二代恆星。宇宙誕生138億年,第一代恆星孕育生命發展出複雜生命體要領先人類幾十億年。人類只是剛剛進入電磁時代100餘年而已。和先發文明相比,蛋黃裡的小蟲子而已。

或許要達到可以進行恆星際之間的載人飛行,大約才能稱為有意義的初級文明吧。有了星際殖民的可能,這個文明的延續才不會捆綁在一顆星球之上,文明的生存能力才有了量級的提升。

還需要進化。按照人類的科技進程,大約還要150-200年,人類可以製造核聚變發動機了,這是理論真空中可以達到光速12%-20%的發動機。那時候將會有載人飛船進行飛出太陽系,飛往其他恆星引力範圍的跨恆星飛行。

星雲就像是枷鎖,在科技水平不夠的時候,把人類牢牢鎖在太陽系內。只有具有了跨越恆星的科技能力,能開鎖了,進入了更廣闊的空間,擁有了更加充足的資源和更多的能量獲取方式,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文明提升。人類可能像寵物一樣,是外星人的大猩猩。達到一定的科技程度,才會被研究觀察。地球就是個保育箱。

更大的可能是,星雲中並沒有什麼探測器和觀察哨。飛進了茫茫小行星帶之後,慢慢的飛呀飛,不知疲倦,勇往無前。

它的航向和軌道與星雲中的任何一個隕石都不同,是那麼的出挑而別具一格。不知多少年過去,如果附近有外星飛船飛過,將迅速被甄別出來。

飛的這麼慢,體積這麼小,被發現是生命體建造的設備後,沒第二種可能了,截獲,攔停,研究。

「旅行者1號」攜帶了2種燃料。一種是核電池使用的鈽或者釙放射性同位素。這兩種元素都屬於劇毒。毒性是氰化物的兩億五千萬倍。雖然那時候可能無數個半衰期已過,沒有了輻射性,但是物質的性質不會改變。

還有種是探測器上攜帶的化學燃料,聯氨。在接到地球指令後用於調整姿態和變軌的時候使用。還剩餘14公斤。也是極毒。並且沒有地球指令了,永遠存在14公斤。

現在我很擔心,外星人捕獲這個簡陋的探測器之後,會不會拆解研究過程中沾染到這兩樣東西。它們大概萬萬沒想到,這麼古老而簡陋的裝置裡,居然還有對生物徹底致命的物質。

希望它們進化的高級些,再高級些。最好已經達成神的狀態,意識以純能量的形式存在。不然真的無法抵擋如此恐怖的毒性。但是成為神可能性極小,因為這一階文明已經具有重生,再造宇宙的能力了。一個不愉快,把我們宇宙重啟,我辛苦還貸的房子怎麼辦。目前地質學可以上溯到千萬乃至數億年,說明宇宙不太容易被重來一次。

唉,這一不小心毒死一片外星人。完了,地球攤上大事了。這回可真的形式嚴峻,得罪了把我們當蟲子看的外星人。復仇的火焰熊熊燃燒,毒蟲咬死人,只有被人類打死的份,弄死外星人,會什麼結果。

報仇就報仇吧,認了,反正也攔不住人家,想怎樣就怎樣。但是我很想解釋一下,你們降落的地方要找準啊,別落到我們中華大地上來。我們地球也分國家的,一國是一國的事。這探測器,是地球那端的花旗國人發射的,他們是白皮膚藍眼睛,和我們長的不一樣。1977年,我們中華家還沒本事做這事啊。

不過我估計多半是不聽解釋的,大約各種發洩手段要展示一遍了,唉,這件事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不光地球是這法則,和外星人交往大抵也是如此。

如果天佑地球,萬幸沒有遇到好奇心強,講究科學性的外星人,那真是萬幸。還可以繼續在太空中飛呀飛。

這其實不是好事。萬一遇到了戰敗流浪找奴隸尋家園的外星人呢,萬一又遇到了依靠生物能為生的外星人呢?或者帝國文明的疆域遼闊,跨度上億光年,巡航飛船看到一個文明滅一個文明,根本不給你科技大爆發的時間,以免將來和他爭奪資源的機會,這如何是好?無論飛到那裡,哪怕飛離了太陽系進入銀河系,甚至飛離了銀河系進入了室女系,無邊星海,永遠在飛,總能遇到智慧生命。

無論飛的多遠,這種原始的,以慣性飛行方式飛行的太空飛行器都可以找到出發點。

以飛行速度和探測器的材料製造時間來劃定最大半徑範圍。捕獲時的軌道和飛行方向以確定最後飛行軌跡,開始步步反推。計算沿途大型天體所施加的引力影響。當軌跡在大天體引力彈弓的軌道上,則減去加速度。層層剝繭,最終,藏在木星後面的一顆藍色小星球,將被鎖定。

探測器上還有黃金小銘牌,清楚的標識了人類科學程度,按照宇宙中已有文明爆發的最快速度,人類科學的上限可以確定。徹底完了,一個小小的探測器,人類的底牌全部暴露。一旦遇到外星人,絕對是可以按在地上暴揍不能還手的場景了。

「旅行者1號」帶著善意向宇宙進發,但是未必對方是也是絕對帶著善意而來。宇宙中文明的追求大抵是多種多樣,道德,和平,幸福的尺度極度迥異。

以上純屬疫情宅家時間段的漫天亂想,沒有絲毫科學依據和論證。只是毫無根據的大膽假設。嘿嘿。大家只當娛樂,居家不宜,快樂一定要有。祝大家身體無恙,今年好運。

最後,向「旅行者1號」致敬。無畏,不屈。雖然我很慢,但是我勇往直前一直向前飛,無論前路漫漫沒有盡頭,我自獨往矣。

相關焦點

  • 安全飛行了43年的旅行者號,未來會在宇宙中遇到什麼呢?
    旅行者號探測器是源於美國NASA「星際之旅」的項目,它有兩艘姊妹飛船,分別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們都是NASA的驕傲。自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距今已經有43年了,它們在這40多年的時間裡,都有什麼成就呢?未來在宇宙中又會遇到些什麼呢?我們一起往下看看。
  • 旅行者1號飛行43年,在太空遇到什麼?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1號,也就是由美國宇航局研發的一艘無人空間探測器,這顆重達825.5kg的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攜帶有宇宙射線傳感器、等離子體傳感器、紅外幹涉儀以及廣角、窄角電視攝影儀等11種科學精密儀器。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排行第三,而旅行者1號則主要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旅行者1號發射於1977年9月5號12點56分,距今已有43年的時間,且還在持續飛行,同時它也是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那麼旅行者1號在這43年期間經過哪些星球?現在是不是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呢?
  • 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飛了42年,它是靠什麼動力飛行的?漲知識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宇宙其實是非常浩瀚的,地球也並不是宇宙中的唯一星球,因此,這些年來人們對地球之外的探測可以說得上是從未間斷,尤其是科技高度發達的如今。
  • 抵達太陽系邊緣的「旅行者1號」,飛行中為何能避免撞上其它天體
    旅行者1號是NASA研製的一艘宇宙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它曾到訪過木星和土星,是第一艘提給人類供木星、土星和其衛星詳細且清晰照片的宇宙探測器,同時,它也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宇宙飛行器。
  • 旅行者1號在40多年裡,已飛行200億公裡,為何沒有撞上小行星?
    阿波羅登月於是,美國在70年代相繼發射多顆深空探測器,在這些探測器中,最著名的一顆探測器就是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如今距離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已經過去43年時間,而旅行者1號也在宇宙中孤獨的飛行了43年,在長達43年的飛行時間裡面旅行者1號飛行距離已經超過200億公裡,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 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以1977年出發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為例,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並持續工作了44年,旅程超過200億千米,最終會離開太陽系。
  • 旅行者1號和2號已在宇宙中飛了43年,但它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茫茫的宇宙空間中,有兩個探測器正在探索著人類之前從未涉足過的區域,這兩個探測器就是著名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和旅行者2號(Voyager 2)。旅行者2號則按照原計劃繼續探索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並成為迄今為止人類唯一的一個抵達這兩顆冰巨星附近的探測器。在隨後的漫長飛行中,旅行者1號於2012年8月率先衝出了太陽風的「勢力範圍」,而在6年以後,旅行者2號也邁過了這道「門檻」。
  • 旅行者1號!人類首次星際太空飛行開啟,我們的目光不只是太陽系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旅行者1號和2號上用等離子體波實驗尋找太陽風頂層,即太陽風轉化成星際介質的邊界。從2013年起,旅行者1號探測器以38026英裡每小時(61197千米/小時)的相對速度向太陽移動。如果探測器維持現有的移動速度,旅行者1號每年會移動3.25億英裡(523×106千米),或者大約每18000年1光年的距離。
  • 旅行者號在宇宙中飛了42年,為什麼從未發生過撞擊?
    旅行者號代表著人類探索宇宙的輝煌成就,1977年,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由NASA先後發射升空,數據顯示到2019年11月,旅行者一號和二號與地球的距離分別為221億公裡和188億公裡,目前旅行者兄弟正以48,000公裡/小時的速度向宇宙深處飛去。
  • 飛行211億公裡,旅行者1號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為了探索系外空間,人類在70年代向太空發射多個深空探測器,它們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在這些探測器中,貢獻最大、最有名的探測器當屬旅行者1號,為什麼呢?因為旅行者1號探測器號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探測器,它創造了多個史上第一: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貢獻最大的探測器、速度最快的探測器。
  • 探測器在宇宙間飛行的視頻是誰拍的?看220億公裡外的旅行者一號
    在觀看星空航天類科普視頻的時候,我們經常會以第三視角看到人造探測器在宇宙間飛行的畫面,比如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旅行者一號飛掠木星時的畫面。那這些神奇的視頻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難道是有誰站在宇宙裡在進行拍攝嗎?
  • 如果旅行者1和2號在幾十年後朝反方向飛回地球會怎樣?
    如果旅行者1號和2號在幾十年後朝著相反的方向飛回地球,這種情況肯定會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那問題來了,旅行者1號和2號是如何朝著相反的方向飛回地球?旅行者1號和2號在太空中已經飛了40年,它們的速度都已經超過太陽系的逃逸速度,它們都不再被太陽引力所控制,這兩艘無人探測器將會飛出太陽系。前者的飛行方向為蛇夫座,後者的飛行方向為孔雀座。太陽系的範圍很大,半徑最小也有1光年,這兩艘探測器都將需要超過一萬年的時間才能飛出太陽系。
  • 「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43年222億公裡的星際旅行
    1990年2月14日,正在太空航行中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接受了NASA地面指揮中心發出的指令。地面指示旅行者1號向後拍攝它所探訪過的行星。美國宇航局(NASA)最終從這個任務組中編輯出60幀照片,合成了一幅太陽系的全家福。 下面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60億公裡的宇宙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作品,名為《暗淡藍點》,這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最著名的地球照片,畫面中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這張照片觸發了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的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 「旅行者1號」已飛行外太陽系,拍攝是最後一張照片,讓人深思
    「旅行者1號」在1977年飛行外太陽系人類登上月球,飛離外太陽系的旅程早在1977年就已經開啟,在這年的九月五號,正是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一天,被命名為「旅行者1號」的行星探測器背負著全球艱巨的使命,飛到外太陽系
  • 旅行者1號多久能飛出銀河系?
    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美國於1977年發射的無人探測飛船,至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四十多年,離地球已經超過200億千米的遙遠距離,但是這個距離才剛剛脫離了太陽風的影響距離,還遠遠未到太陽系的邊陲之地——奧爾特雲。
  • NASA重新分配資源以延長旅行者號深空探測器的使用壽命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工程師正在對該航天局的兩個42歲的旅行者號(Voyager)深空探測器進行極為遠程的重新配置,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通過減少和重新分配加熱資源並恢復數十年未使用的在線推進器,目標是讓無人太空飛行器可以繼續從太陽系前沿發回數據。
  • 飛行43年,距離地球223億公裡,旅行者1號的最終命運是什麼?
    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句非常好的話,因為這句話讓人類迄今為止已經取得的任何文明成就,在浩瀚無窮的宇宙面前,都顯得極其微不足道,從而可以遏制人類試圖徵服宇宙的狂妄之念,謙卑地敬仰我們這個令人敬畏的宇宙。不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發射於43年前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仍然是人類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傑作,那麼,這個距離地球超過223億公裡的太空飛行器,它的最終命運會是什麼?
  • 42年了,旅行者探測器還在飛,靠的是啥?
    旅行者1號(英語:Voyager 1)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旅行者2號探測器於1977年8月20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而它們至今為止,已有42年,依然在宇宙中運動著,那麼很多人很疑惑,它們是靠什麼動力運動的?推動「旅行者」探測器的動力來自於它們發射時的初始推力,以及它們像彈弓一樣利用重力獲得的額外動量。由於除了來自太陽系的非常微弱的引力外,幾乎沒有什麼能使它們減速,所以它們可以永遠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方向。
  • 專家:「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是翻譯錯誤?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一大早,很多媒體發布了一條「重要消息」——「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旅行者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於1977月9月5日發射。  這個報導說,美國宇航局NASA昨天剛剛確認,「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離開太陽系,到達太陽系外各恆星之間空曠的恆星際空間,並且已經超過一年時間,成為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探測器。但是,對此也有天文學家不屑一顧,認為現在就說它已經飛出太陽系純屬天方夜譚。  有去無回是「旅行者號探測器」的宿命。
  • 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照片,為什麼讓人深思?
    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截止到目前為止,距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 對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旅行者1號的43年飛行時間內,為地球傳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做出不不少的貢獻,為什麼是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感到深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