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2021-01-15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以1977年出發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為例,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並持續工作了44年,旅程超過200億千米,最終會離開太陽系。即便如旅行者二號趕上了165年一遇的時機,探訪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它自1989年飛掠海王星後就孤獨飛行至今,沒有靠近過任何一個天體。

那麼

這些絕大部分時間

都在孤獨飛行的深空探測器

它們在飛行過程中還會幹什麼?

飛行過程中平臺和有效載荷測試

探測器的本質是載體平臺,並不能直接從事科學研究,必須通過它的各類星載有效載荷進行。

雖然發射前探測器平臺和有效載荷會在地面進行各種系統測試,但測試環境一定無法代替實際深空飛行環境。因此,探測器出發後,需要全方位測試平臺所有相關系統和各種星載儀器情況。

一方面,探測器平臺需要測試通信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推進系統及數據採集系統等是否工作正常,它們是保證有效載荷能夠正常工作的基礎。

以火星探測器為例,2020年7月發射的阿聯希望號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後不久分別對火星和地月系統拍照,很大程度是為了測試用於軌道和姿態確定的光學敏感器是否工作正常。推進系統也會適當工作,修正軌道誤差的同時,測試發動機的實際表現性能是否符合預期。

左:希望號發射後拍攝的火星照片MBSRC;右:天問一號發射後拍攝的地月合影

2020年10月1日,已經連續飛行近1.9億千米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送出了它最獨特的祝福:一張中國歷史上最遠最強的超級自拍,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太空深處熠熠生輝。這個動作通過小型分離測量單元完成,並通過Wi-Fi技術傳回探測器,重要作用之一便是全方面檢驗天問一號飛行狀態。

另一方面,各類有效載荷也會陸續開機測試,檢驗工作性能,如有需要可在地面操縱下進行調試校正,滿足抵達目標後的任務需求。

例如,新視野號需要經過9年飛行才能抵達冥王星,但最終飛掠和最佳觀測冥王星的時間僅為2015年7月14日前後。在靠近目標之前數月,新視野號上核心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光譜儀和長距離探測成像儀就已經陸續開機並進行最後的調試,一定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事實也充分證明,新視野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左:新視野號充分調試的彩色相機拍攝到的冥王星;右:人類此前獲得的最清晰冥王星照片,來自哈勃望遠鏡。NASA/S.Hariri

僅保持有限度通信,甚至休眠

顯而易見,深空探測任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飛行在預定軌跡上,並沒有實際任務可以開展。與此同時,如果讓繁忙的地面深空探測網保持對它們的密切跟蹤,不僅有效數據量有限,也會佔用大量寶貴的資源。這對於擁有大量太空飛行器的航天大國而言,是並不划算的買賣。

因而,深空探測器在有地面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指定操作後,便會僅保留有限度通信頻率,節約自身資源和地面測控資源

例如,在2007年成功飛掠木星到2015年飛掠冥王星之間,新視野號絕大部分時間處在休眠狀態。科學家團隊甚至在辦公室裡放一個玩具熊來代表新視野號的工作狀態,它長期在辦公室的角落「睡覺」。幸運的是,2014年12月6日,它成功被從「冬眠」中喚醒,準備工作。

NASA的新視野號團隊科學家準備「喚醒」休眠中的新視野號NASA

「兼職」從事其他支線任務

深空探測任務所攜帶的有效載荷,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從事一些主線探測任務之外的工作。它們長期在太陽系中飛行,這是極好的對宇宙空間天氣研究的機會。

例如,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在飛離目標天體後,核心的影像光學系統和光譜儀等停止工作,但它們攜帶的宇宙射線監測儀、等離子波探測儀和低能帶電粒子儀等工作至今,為人類研究太陽風、太陽系磁場等貢獻巨大。

1990年2月14日時,旅行者一號的影像光學系統也再次臨時開機,為太陽系拍下了幾十張照片並拼出一張「全家福」。其中關於地球的一張照片《暗淡藍點》,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經典的照片之一,並隨著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評價享譽全球,它的流傳度甚至超過了旅行者號主線任務拍攝到的天體照片。

人類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個不起眼的暗淡藍點上,它僅是陽光中的一粒微塵NASA

2010年10月1日,我國的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它隨後前往月球開啟了為期8個月的觀測任務。隨後,利用探測器平臺和有效載荷,開啟了自己的「兼職」之旅。

它先是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從月球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距離地球150萬千米),又實現了人類首次近距離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最後繼續飛入深空創造了當時的中國深空探測最遠記錄。嫦娥二號的使命和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月球探測器本身,為中國航天乃至世界航天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和科學研究財富。

嫦娥二號飛掠圖塔蒂斯的最近距離僅為3.2千米,是人類史上唯一一次對它的近距離探測

因此

雖然深空探測器

絕大部分時間都很孤獨

它們始終在等待厚積薄發的時刻

甚至發揮出超出預定目標的效果

這一切能夠實現

也體現了航天人高超的

技術和縝密的規劃

天上和地上

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超級英雄

來源:中國的航天

相關焦點

  • 視頻| 「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深空機動」是啥意思?
    「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深空機動」是啥意思?】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深空機動」是啥意思? 原標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深空機動」是啥意思?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VR航天航空體驗館《火星救援》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在2020年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達1億公裡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28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累計飛行裡程超3億千米!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飛行116天
    累計飛行裡程超3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飛行116天 中國新聞網 | 2020-11-17 09:37:36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 探測器「向上」飛行,這樣能更快飛出呈「扁平狀」的太陽系嗎?
    除了自然天體以外,我們人類所發射的探測器也都遵循著這個規則,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旅行者號和新視野號深空探測器,它們都是以「橫向」的方式朝太陽系以外飛行的。以飛得最遠的旅行者1號為例,已經飛了43年的它,如今依舊處於太陽的引力統治範圍內,雖然說它已經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但是依舊還在柯伊伯帶的範圍內。想要完全飛出太陽系,至少還要數萬年。
  • 美國輝煌的深空探測
    這得益於其成立以後有著諸多光彩奪目的航天業績——它贏得了載人登月競賽的最終勝利,實施的太空梭和哈勃天文望遠鏡在很長時間內都是美國高科技的象徵,今天它主導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同樣是航天技術和合作的成功典範。在深空探測領域,美國航空航天局同樣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尤其是對外太陽系的探測,將所有其它國家遠遠地拋在身後。
  • NASA重新分配資源以延長旅行者號深空探測器的使用壽命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工程師正在對該航天局的兩個42歲的旅行者號(Voyager)深空探測器進行極為遠程的重新配置,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通過減少和重新分配加熱資源並恢復數十年未使用的在線推進器,目標是讓無人太空飛行器可以繼續從太陽系前沿發回數據。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 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 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 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 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2020-12-15 09:22: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
  • 天問一號累計飛行達1億千米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 科學網—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未按計劃變軌後仍處近地軌道
    之後星箭正常分離,將探測器和上面級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然而隨後不久,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宣布,「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及其所搭載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沒有按計劃實現變軌,未能如約奔赴火星,目前仍處於近地軌道。 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發布的消息,將「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
  • 「旅行者1號」無人探測器,永遠在宇宙中飛行,會遇到什麼,隨想
    更大的可能是,星雲中並沒有什麼探測器和觀察哨。飛進了茫茫小行星帶之後,慢慢的飛呀飛,不知疲倦,勇往無前。它的航向和軌道與星雲中的任何一個隕石都不同,是那麼的出挑而別具一格。不知多少年過去,如果附近有外星飛船飛過,將迅速被甄別出來。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
    12月15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截至 12 月 14 日 21 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 144 天,距離地球超過 1 億公裡,飛行裡程約 3.6 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據介紹,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 4 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 1.9 億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已飛行約3.6億公裡
    截至12月14日21時,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後續,「天問一號」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3.6億公裡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1億公裡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現在,天問一號正以每秒17.4公裡的對地速度飛向火星,預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造訪我們地球的「姊妹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日本航天局從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中回收了小行星樣本
    日本航天局官員周日對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在一次史無前例的任務中收集的稀有小行星樣本抵達地球表示歡迎。在夜空中的一連串光線中,一個裝有從遙遠的小行星上採集的珍貴標本的膠囊到達了地球。科學家渴望已久的這些樣品的重量不超過0.1克,可以幫助闡明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形成。
  • 「五姑娘」落地前都幹了啥?
    在等待「五姑娘」回來的同時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了不起的「五姑娘」都經歷了什麼吧!而此前發射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嫦娥「五姑娘」此行幹了啥?
  • 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拉開2020年火星探測序幕
    騰訊太空 文/喬輝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根據軌道設計,該探測器要經過大約200天的飛行,2021年2月份才能抵達火星。其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例如沙塵暴等。希望號團隊表示,這是第一顆真正的火星氣象衛星。
  •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即將著陸之時,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傳來...
    就在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之際,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來好消息。國家航天局今天發布消息稱,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