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中信證券研究」,作者:楊靈修、秦培景、裘翔。
印度市場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走出十年長牛,得益於穩定的盈利以及寬鬆政策帶來估值提升的驅動作用,Sensex30和BSE500指數十年間累計漲幅均超過130%。印度證券市場歷史悠久且機制健全,金融和科技在市場中佔據絕對地位,其中印度IT服務業全球領先。此外,印度作為仿製藥大國,每年供給美國的仿製藥佔美國全年需求的40%以上,源源不斷地向歐美和亞太地區出口仿製藥品。總體來說,經濟騰飛下的印度市場亦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證券市場歷史悠久機制健全,流動性問題有待解決。
孟買證券交易所作為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證券交易所。截至2019年10月,孟買證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5484家,位居全球第一。孟買證交所與印度國家證交所上市公司共7436家,總市值4.12萬億美元。從中國市場來看,滬深兩市公司數量為3697家,總市值達7.82萬億美元;港交所共有2392家上市公司,市值規模為4.06萬億美元。
總體來說印度上市公司數量龐大,然而規模較小。此外,註冊制帶來較多經營能力較差,流動性缺失的上市公司,加之印度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個人投資者很少。因此相比於中國市場,無論是從成交額還是換手率的角度來看,印度市場較差的流動性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盈利穩定、政策寬鬆推動印度市場走出十年長牛。
十年間,Sensex30與BSE500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30%,在全球新興市場中表現十分搶眼。印度市場十年長牛的主要驅動力在於央行寬鬆政策帶來的估值提升,十年間BSE500成分股PE從13.10倍增長至30.52倍。與此同時,印度經濟騰飛使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增強,每股收益處於穩定上行通道。
金融+科技佔據絕對地位,工業發展道阻且長。
印度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與中國類似,以金融、科技、消費、醫療保健以及能源為主。BSE500與滬深300的成分股中,金融行業均佔據絕對地位,其中BSE500金融行業市值佔比為29%,略低於滬深300中金融行業的市值佔比(42%)。然而兩國目前金融行業卻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印度金融業尤其以銀行和保險處於快速上行過程,具備較大的成長空間,PE在40倍左右,而我國目前金融業發展成熟,市盈率常年在10倍左右(保險估值稍高)。與此同時,印度在21世紀大力發展信息科技行業,擁有一大批「走出去」的世界級軟體服務公司。相較於信息科技的輝煌,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以及製造業的低迷,工業在印度市場的佔比較低。
軟體服務業保持穩定成熟,銀行、保險業成長空間明顯,仿製藥實力不容小覷。
1)印度的IT諮詢及服務業全球領先,每年承接了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一半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體外包業務約佔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2/3,行業龍頭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CS)更是成為印度第一家市值突破10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2019年6月,塔塔諮詢公司市值首次超過美國信息服務巨頭IBM。
2)由於仿製藥實力強大,印度有著「世界藥廠」的稱號,目前提供全球超過50%以上的各種疫苗,供給美國的仿製藥佔美國全年需求量的40%以上。2019財年,印度仿製藥出口地集中在歐美及亞太地區,出口總額達191億美元。
3)印度銀行業目前發展尚未成熟,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由於城鄉位置分散,2018年印度城鎮化率僅有33%,鄉村銀行機構覆蓋率極低,相關業務開展難度較大。HDFC銀行作為目前印度市值最大的上市銀行,2010年以來ROE始終保持在15%以上的較高水平,但資產結構較為單一,對於利息業務收入的依賴程度較高,疲軟的經濟大環境也會對企業的高速發展造成一定的衝擊。
風險因素:
GDP增速放緩;流動性問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