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古鎮,浙江大學南遷時,在此停留

2020-10-13 穎之星語

貴州有著名的四大古鎮,分別是黔東南鎮遠古鎮、貴陽青巖古鎮、赤水丙安古鎮和錦屏隆裡古鎮,其中青巖古鎮與浙江之間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花溪區,始建於明代朱元璋洪武年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明朝開國。

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朱元璋為控制西南邊陲,置貴州衛指揮使司。

青巖地處廣西至貴陽的主驛道,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在此駐軍建屯,史稱「青巖屯」,再置為「青巖堡」,此為青巖古鎮之始。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四年至七年,即公元1624-1627年,布依族土司班麟貴,在青巖堡之西新建青巖土城。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一年,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從浙江寧海南下,徐霞客遊記從寧海開篇。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農曆4月14日,徐霞客行至青巖,在《黔遊日記二》中寫道:「其城新建,舊紆而東,今折其東隅而西就尖峰之上,城中頗有瓦樓闤闠街市焉。是日晴霽竟日,夜月復皎。青崖屯屬貴州前衛,而地則廣順州所轄。」

從遊記中可知,徐霞客所見的青巖城,就是十多年前布依族土司班麟貴所建的青巖土城。




青巖古鎮建於雙獅峰下,城門城牆使用巖石建造而成,石質青色,青巖古鎮因此而得名。

街巷的地面也由青石板鋪成,歷經數百年歲月磨歷,已被行人的腳步磨得鋥光發亮。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大批學校紛紛內遷,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文化西遷」,也稱為「文軍長徵」。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會戰,杭州告急。

1937年9月,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師生離開杭州,開啟了漫長而艱難的內遷徵程。

隨著戰事的發展,浙大師生歷盡千辛萬苦,一遷浙江建德,二遷江西泰和,三遷廣西宜山,仍然難以立足,1940年1月9日,四遷貴州。

學校南遷內遷,是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我在齊邦媛寫的《巨流河》一書中,那些年師生顛沛流離的內遷經歷,感同身受,如此悲傷!




當時到達貴州的浙大學生只有460人,其中浙大一年級和先修班,就暫設於青巖古鎮,其餘班級則設於遵義湄潭和永興。

留在青巖古鎮的浙大師生,分散於迎祥寺和龍泉寺兩處,1940年2月9日,浙大一年級新生在迎祥寺正式開課,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就是當時的浙大數學系主任。

1940年10月,蘇步青隨浙大一年級師生,由青巖遷到遵義湄潭,與主校會合。

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浙大師生遷回杭州,從此結束了近十年的遷移歷史,在貴州期間共畢業學生1857人,遷回杭州時共有學生2243人。




古鎮布局依山就勢,東西南北四條主要街道,十字縱橫,九寺、八廟、五閣、二祠、二堂、一宮、一院、一樓、一府,古建築大部分保存完整,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




2005年,青巖古鎮上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相關焦點

  • 貴陽青巖古鎮,建於明朝的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狀元豬蹄是當地美食
    青巖古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貴州四大古鎮之一。這個古鎮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我很早就想去青巖古鎮,因為早就聽說那裡有許多保留完好的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都說那裡街道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古鎮裡面人文景點眾多,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青巖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所以,我一直想去看看青巖古鎮是什麼樣的。
  • 《人文薈萃的貴陽青巖古鎮》操刀鬼-協助拍攝
    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秘密居住過。青巖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
  • 走進青巖古鎮
    作為古鎮。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值得一看。這裡沒有江南古鎮的嬌柔做作。青巖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主驛道中段,因屯兵而建鎮,以青色的巖石而得名,是一座因軍事城防演化而來的山地兵城,青巖古鎮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
  • 亂世之中的「桃花源」——青巖古鎮
    青巖萬壽宮青巖萬壽宮,位於青巖古鎮西街3號。清康熙年間建,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並不是一座道觀,而是江西會館,為南來北往的商賈之所,後來改造為道觀。定廣門青巖古鎮中的定廣南門是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副總兵班應壽擴修青巖城時所建,鹹豐年間,青巖團務總理趙國澎全面整修青巖城時建城門城樓。城樓面闊三間,進深4米,青瓦屋面。1993年,定廣南門經政府撥專款和集資得以重修,屋面改為黃琉璃瓦。
  • 貴陽青巖古鎮,建於明朝的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狀元豬蹄是當地美食
    青巖古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貴州四大古鎮之一。這個古鎮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我很早就想去青巖古鎮,因為早就聽說那裡有許多保留完好的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都說那裡街道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古鎮裡面人文景點眾多,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青巖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所以,我一直想去看看青巖古鎮是什麼樣的。
  • 詩詞/點絳唇.青巖古鎮
    點絳唇.青巖古鎮畫棟雕梁,飛簷重角明清古。錯交密布,懸壁開門戶。薈萃人文,尋府觀祠處,迎客語。酒杯頻舉,醉臥青巖路。註:府指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府邸祠有二祠:班麟貴祠、趙國澍祠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
  • 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古鎮點亮夜經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臨近年底,歲暮天寒,夜幕下的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古鎮燈火通明,冒著熱氣的餐飲店為這裡增添了煙火氣息。「想吃點滷豬腳,就約著好友開車過來了。」家住雲巖區的唐思琦和朋友周五下班後相約來到青巖古鎮,為的就是吃一頓這裡久負盛名的美食。
  • 不到青巖古鎮就不算到貴陽
    筆者喜歡古鎮,每到一地總會去尋覓。就衝著「不到青巖古鎮就不算到貴陽」之說,筆者也必須去跑一次啦。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花溪區,離市區約30公裡,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貴州四大古鎮(鎮遠 、丙安、 隆裡)之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
  • 走過青巖古鎮——品味邊地的明清漢韻
    丁酉歲末,駕車前往貴州,中途在黃果樹稍作停留,恰逢枯水期,領略不到瀑布的壯觀和氣勢,遺憾之餘,一路直奔青巖古鎮,到了青巖,已是下午八點。在定廣門前湖邊客棧開了間景觀房,稍稍洗漱,來到客棧對面的城南舊事餐館,點了一些滷豬腳、糕粑稀飯、米豆腐之類的青巖美食,細細的品味。
  • 青巖古鎮!
    物慾橫流的今天,幾乎所有知名古鎮都難擺脫被商業化的命運,鳳凰,千戶苗寨,青巖,無不如此。失去了往昔的寧靜,安詳,炊煙嫋嫋,取而代之是喧囂,人聲鼎沸。即便如此,有的古鎮卻依舊保留了舊有建築,原住民也生活其中。而有的則完全淪為商業化的產物,千篇一律的新建名宿,客棧,看似壯觀,實則空洞。青巖,一座規模不大,但卻遠比千戶苗寨更值得停留的古鎮。
  • 想念青巖古鎮
    圖文原創巋然矗立在眼前的城堡,就是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高大的城牆,厚厚的城門,瞬間讓人有穿越的感覺。我用力試推了一下城門,竟不動分毫。再用盡全力試推了一下,依然巋然不動。數百年前,這裡曾是軍事要塞,城門堅如磐石,固若金湯。我輩手無縛雞之力豈能動之分毫。我不可思議,又無比敬佩地從上到下仰望著這兩扇厚重的城們。
  • 貴陽周邊一日遊攻略——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古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 談古論今話貴州-8 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 青巖古鎮慢遊記
    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的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這座青石砌成的高原古鎮身上頭銜眾多,國家5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不管是哪一道光環,都值得前來貴陽旅遊的你到此探訪一番。在1886年之前,貴州只出了一個文狀元,而他就是生於此長於此學於此的青巖人趙以炯,趙家狀元的才學可謂千年一遇,這難度比考現在的某些狀元可是難多了啊!
  • 貴州床車自駕行,第三站青巖古鎮
    下午五點參觀會議會址結束後,我們一行開始向青巖古鎮進發。行駛二個多小時101公裡來到貴陽市息烽縣永靖鎮坪上村廣場停車場(免費停車)。有水、有電、有衛生間。第二天早上八點繼續趕路,二個半小時85公裡到達青巖古鎮西門停車場(白天收費10元)。
  • 饒昌東:貴州青巖「古鎮文化輕騎兵」退而不休播種文化
    筆者正在專注於一位老人現場書寫「青巖古鎮、狀元文化貴州揚」功底深厚的墨寶時,老人放下手中的毛筆,主動握住筆者的手熱情的自我介紹道:「領導您好!我是貴大的退休教師饒昌東,也是青巖古鎮人」!已逾古稀之年的饒昌東,是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電影部退休教師,現為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古鎮菊林書院院長。在退休後的十多年裡,他紮根故土青巖,繼續揮灑餘熱。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把文化送進大山,讓文明傳遍鄉野。今年九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被冠以「最美古鎮文化人」、「古鎮文化輕騎兵」的稱號。
  • 從青巖古鎮,看600年前軍旅烽煙,看茶馬古道商賈的「財不露白」
    青巖古鎮的前世——青巖屯、青巖堡青巖古鎮最顯赫的一個標籤就是「軍事古鎮」。追溯其淵源,青巖古鎮歷史悠久,從元代自然村寨發展成明清時的軍事古鎮。元代到明初,青巖古鎮是自然村寨,大約百餘戶人家,從明洪武年間開始,青巖古鎮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 重走長徵路2019.4.1貴陽市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古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徵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 中國十大古鎮,青巖古鎮,了解貴州的重要窗口,非常值得你去遊玩
    青巖古鎮青巖古鎮,是大多數人了解貴州的重要窗口,古鎮當地的文化傳統以及歷史進程,都有著濃濃的地方風味,依山傍水的青巖古鎮,也就成為了貴州的一大好去處。青巖古鎮歷史並沒有很悠久,明代建立的他,至今也才六百多年的歷史,但這卻並不影響青巖古鎮對貴州來說的重要性,讓我們走進青巖古鎮,了解一下這個有著「貴陽南大門」之稱的軍事前衛。
  • 黔遊貴州,青巖古鎮
    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的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這座青石砌成的高原古鎮身上頭銜眾多,國家5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不管是哪一道光環,都值得前來貴陽旅遊的你到此探訪一番。在1886年之前,貴州只出了一個文狀元,而他就是生於此長於此學於此的青巖人趙以炯,趙家狀元的才學可謂千年一遇,這難度比考現在的某些狀元可是難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