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2021-01-10 網易科技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行星探測任務的樣本容器中發現了黑色的沙子,他們認為這些沙子來自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


這對2014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探測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此前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還不能確切地確定太空飛行器是否採集到了任何樣本。雖然探測器按計劃在「龍宮」表面完成了所有採樣操作,但任務小組無法確認探測器是否能將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當地時間周一工程師們在日本宇航局的一個無塵室裡第一次打開樣品容器。

日本宇航局表示,「12月14日,返回艙內的樣本容器被打開,我們確認裡面有據信來自『龍宮』的黑色顆粒。似乎有小顆粒附著在樣本採集器的開口處。」

「返回艙內的樣本容器已經被打開,」日本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樣本容器中有據認為來自小行星龍宮的黑砂顆粒。」

好消息還不止於此,因為工程師們可能還沒有發現更多的小行星材料。日本宇航局宣布發現的黑砂顆粒正好位於樣本容器的開口處。而樣本容器內部還有一個尚未打開的主腔室,裡面可能有大量的樣品。「隼鳥二號」的目標是從「龍宮「收集多達100毫克的物質。(辰辰)

相關閱讀: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

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研究小行星的意義在於揭示太陽系最早起源,並可能提供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此次隼鳥2號前往的小行星「龍宮」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同時,「龍宮」屬近地小行星,類似小行星可能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因而有研究的價值和必要。

隼鳥2號準確講是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主要目的是將隼鳥號探測器送往目標小行星「龍宮」執行任務。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當時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龍宮」附近。

隼鳥2號2019年2月在小行星「龍宮」投下的陰影,JAXA/EPA

「龍宮」給隼鳥2號著陸帶來的挑戰在於它的低重力和比預想更加崎嶇的地表,後者分別於2019年2月和7月兩次登陸「龍宮」,並首次在小行星上製造了人造撞擊坑,執行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的採集任務。採集樣本後,隼鳥2號又繼續對「龍宮」進行了測量工作,收集了更多數據。2019年11月12日,JAXA稱隼鳥2號已完成對小行星「龍宮」的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的過程整體非常順利。12月5日,在著陸前的12小時,JAXA對隼鳥2號進行了著陸密封艙(回收艙)與太空探測器的分離操作,與回收艙分離後的隼鳥2號探測器則將繼續下一個探測計劃,飛往編號為的小行星1998KY26進行不採樣探測,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

當天隼鳥2號回收艙的分離彈射點距離地球約20萬千米,大約為地月距離(38萬千米)的一半。11月剛剛通過SpaceX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在空間站目擊到了隼鳥2號,「不幸的是用手持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不是非常清晰,但非常享受看到隼鳥2號的過程!」

著陸地點選擇在位於南澳大利亞沙漠中的伍默拉試驗場。這裡擁有廣闊開放的空間,是行星探測器返回的理想選擇。回收艙在進入大氣層約10千米的高空會打開降落傘,整個過程與載人太空艙返回地球的方式類似。此前,隼鳥2號任務負責人吉川誠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降落地點取決於那天的風向和風速。」因此降落過程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搜尋範圍可能覆蓋地面約96公裡。

JAXA地面工作人員在伍默拉試驗場安裝天線,為隼鳥2號回收艙的降落做準備/JAXA

回收艙進入大氣層產生的過熱空氣火球痕跡以及艙內的無線電信號裝置,為地面人員搜尋回收艙提供了依據。當地時間下午3點,JAXA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宣布,已找到隼鳥2號回收艙及其降落傘。

之後,隼鳥2號採集到的「龍宮」樣本預計將會在100小時內被送回日本進行進一步研究。這個過程必須非常迅速,科學家擔心地球空氣會漏入回收艙進而汙染樣本,負責隼鳥2號樣本分析的首席研究員立花博士表示,「沒有完美無損的密封。」在送回日本前,樣本首先會被直升機送往設立在伍默拉試驗場的實驗室進行樣本提取。

事實上,這並不是JAXA第一次從小行星採集塵埃帶回地球。2003年5月,JAXA曾發射「隼鳥號」前往「絲川」小行星執行探測任務,並於2010年6月將「絲川」小行星的物質微粒送回地球。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地球有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物質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個把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的任務,金氏世界紀錄認定其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及「著陸目標最小的探測器」(「絲川」小行星直徑僅約500米,「龍宮」則為約1000米)。

隼鳥號的本體已於返回地球時在大氣層燒毀,隼鳥2號是隼鳥號的後繼探測器,基本保留了與前任相同的總體設計。

隼鳥2號

據報導,大約一年後,隼鳥2號採集的部分「龍宮」樣本也將與其他國家科學家共享以進行進一步研究,其中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SA曾於2016年發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並在今年10月在小行星「貝努」上取樣,預計2023年將樣本送回地球。科學家表示,「貝努」和「龍宮」在外貌和結構等方面出奇相似,不過「貝努」小行星巖石含水量似乎要多於「龍宮」。

隼鳥2號觀測到的小行星「龍宮」(左,JAXA/JiJi Press)與「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觀測到的小行星「貝努」(右,NASA)

「我們也將在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採集樣本返回地球後,學習隼鳥2號的相關經驗。」新澤西州羅文大學的地質學教授、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樣本分析科學家Harold C. Connolly表示,「兩者展現出的相似和不同非常迷人。」

報導還稱,隼鳥2號的任務預算遠小於奧西裡斯-REx,同樣也攜帶有更少儀器——前者成本不到3億美元,後者則將達到10億美元。

日本金星探測器「破曉號」觀測到的縱貫金星南北的弓狀雲層,橫看如一道微笑

除隼鳥2號外,JAXA目前還在金星軌道運行有名為「破曉號」(Akatsuki)的金星探測器,用以研究金星惡劣多變的氣候,並且正在與幾個歐洲國家合作執行一項前往水星的任務。未來幾年中,日本同樣計劃從火星的衛星火衛一帶回巖石樣本,並繼續與NASA目標為重返月球並登陸火星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合作。

碎石橫濺!日本隼鳥2號飛船再次在3億公裡外暴力採礦

還記得2019年2月21日日本隼鳥2號首次對3億公裡外龍宮小行星的暴力採礦過程嗎?當時日本航天機構發布視頻顯示,隼鳥2號飛船離開小行星表面那一剎那,只見腳下碎片橫飛,好不暴力,確實讓觀看者大開眼界,更有意思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地球之外。

如果大家不記得那次事件,沒關係,因為7月11日10時,隼鳥2號再次對龍宮小行星進行了暴力採礦,儘管這次日本航天機構沒有向外界提供隼鳥2號採礦視頻,但擔供的這些精彩照片展示的細節驚人,現場碎石橫濺,似乎比上次更加暴力,場面更加驚人。

事實上,早在多天前日本任務團隊在為這次「暴力採礦」作準備,7月10日46分,隼鳥2號接收地面指令,開始從20公裡高度下降,速度為每秒0.4米,比正常人行走步伐還要慢。21時06分,下降速度降至每秒0.1米,7月11日9時40分,隼鳥2號飛船距離龍宮小行星表面只有最後30米了。

此時隼鳥2號飛船停止下降,自動開啟TM攝像頭對下方地面進行掃描和定位,再次確定下方地面環境,確保隼鳥2號上近一米長喇叭狀採樣器接觸地面時,不會碰到高度超過0.5米的大巖石。9時53分隼鳥2號繼續下降,10時5分隼鳥2號喇叭狀採樣器成功觸地。

緊接著隼鳥2號飛船釋放一股高壓氮氣,地面頓時碎石橫濺,喇叭狀採樣器開始收集碎石樣品。隼鳥2號飛船也跟著迅速上升,不過由於隼鳥2號飛船並未配備檢測樣品數量設備,是否收集到足夠樣品,只能依靠人工來判斷了。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JAXA確認隼鳥2號小行星飛行任務返回了空間巖石樣本
    今天上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證實,他們將一顆小行星的樣本送回地球的任務確實帶回了一些空間巖石樣本。 該機構的工程師在任務的樣本容器內發現了他們認為來自小行星的黑沙。這對2014年發射到太空的名為 "隼鳥2號 "的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
  • 日本隼鳥2號帶100毫克小行星土返回地球,同樣採土差別這麼大?
    回收艙中有歷時六年採樣得到的,十分珍貴的,大約100毫克小行星土。 相比之下,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太空取土這件事上又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00毫克啊,比中國少了足足兩萬倍!請問還能再少一點嗎?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2020-12-07 11: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隼鳥2號的返回艙直徑接近40釐米,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在大約3000攝氏度的高溫中,1分鐘內從接近11.6公裡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降到3公裡每秒。
  • 帶回小行星碎石樣本探索太陽系起源
    該密封艙或於日本時間6日凌晨2時50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據報導,可能被帶回的碎石樣本,或有助探索太陽系起源。   密封艙或在澳沙漠著陸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導,密封艙的投放地點是澳大利亞軍隊訓練的場所。該地平時對人員出入實施嚴格管制,但此次允許媒體4日對回收密封艙的相關設施進行採訪。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小行星表面樣本-中新網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小行星表面樣本 (1/4) "← →"翻頁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 首次將地月系以外的石塊帶回地球
    源標題:人類首次將地月系以外的石塊帶回地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 2 號成功返回樣本IT之家12月6日消息 發射六年之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今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 2 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預計在今日中午前後完成回收任務。
  • 日本隼鳥2號成功降落小行星 2020年帶回太陽系歷史
    在距離地球3.4億千米距離上,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著落在一個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收集了小行星的巖石樣本,預計在2020年隼鳥2號將攜帶樣本返回到地球,揭開太陽系早期歷史。隼鳥2號隼鳥2號是日本航天局(JAXA)開發的探測器,是隼鳥號的繼任者,隼鳥號在2010年成功帶回了小行星「絲川」的巖石樣本,而隼鳥2號目標是採集小行星「龍宮」(Ryugu)的巖石樣本。絲川和龍宮都屬於近地小行星,科學家想通過研究小行星的物質組成,探索太陽系的早期歷史。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一個裝有小行星「龍宮」上塵土樣本的返回艙,已經成功在地球著陸。前蘇聯曾先後發射「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完成了三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總共帶回326克月球地質樣品。我國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升空23天後把大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到地球。 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日益受到重視。日本通過「隼鳥」和「隼鳥2號」成功完成了對「系川」和「龍宮」兩顆小行星的採樣。
  • 人類首次將地月系以外的石塊帶回地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 2 號...
    IT之家12月6日消息 發射六年之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今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 2 號回收艙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預計在今日中午前後完成回收任務。「隼鳥 2 號」昨日向地面釋放可能裝有小行星 「龍宮」碎石的密封艙,該密封艙於 6 日凌晨 2 時 50 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
  • NASA希望公民科學家為其在小行星的取樣任務提供幫助
    據外媒CNET報導, 在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採集樣本之前,其需要在太空巖石表面找到一個安全點。為此,NASA希望得到公眾的幫助。OSIRIS-REx探測器於2018年12月3日抵達Bennu,目的是成為第一個將從小行星採集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的美國探測器。日本JAXA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曾在2010年成功採集到小行星物質,其今年正在進行的隼鳥2號任務也將進行類似的取樣任務。
  • 歷經52億公裡,滿載珍貴小行星貨物的宇宙飛船就要回到地球
    在太空遨遊六年之後,日本航天探索機構的「隼鳥二號」宇宙飛船將於2020年12月6日最終返回地球。最為難得的是,它攜帶著難以置信的稀有、珍貴且來之不易的物資:至少100毫克從小行星龍宮表面收集的物質。它將把裝有樣本的太空艙拋向地球,而飛船將繼續訪問更多的小行星目標。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龍宮|月球|地球|隼鳥2號|探測器|日本|奧西裡斯-rex|jaxa|小行星
    隼鳥2號準確講是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主要目的是將隼鳥號探測器送往目標小行星「龍宮」執行任務。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當時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龍宮」附近。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對此中國卻一笑而過,因為無論是從技術難度還是從意義上來說,嫦娥5號任務都比隼鳥二號要複雜的多,日本就算想炫耀也炫耀不出什麼來。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圖片來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周一,日本科學家向全球公布了首張「龍宮」小行星巖石樣本照片,這種黑色沙塵是由隼鳥2號探測器最近帶回地球的
  • 「嫦娥」2000克月壤剛攬件,日本官宣帶回太空樣品
    而與此同時,據中國青年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2月6日當天宣布,日本成功回收「隼鳥2號」樣本艙,內裝小行星碎石。另據早前報導,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經歷了大約6年的太空飛行,2014年12月,隼鳥2號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先後兩次短暫著陸在小行星「龍宮」表面。
  • 「嫦娥五號」2000克月壤剛攬件,日本官宣帶回太空樣品
    近來,國際太空領域可以說是捷報頻傳,「嫦娥五號」在落月挖土任務行雲流水般完成後,已經踏上「回家」歷程,如果一切順利,嫦娥五號將把約2000克的月球土特產「打包」帶回地球。而與此同時,據中國青年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2月6日當天宣布,日本成功回收「隼鳥2號」樣本艙,內裝小行星碎石。
  • 人類首次取回地月系以外的碎石,日本隼鳥 2 號現已成功返回樣本
    「隼鳥 2 號」昨日向地面釋放可能裝有小行星 「龍宮」碎石的密封艙,該密封艙於 6 日凌晨 2 時 50 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據報導,此次可能帶回的碎石樣本或有助人類探索太陽系起源。而這也是人類首次將地月系以外的石塊帶回地球。
  • 日本「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攜帶有小行星樣本
    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預測危險的小行星以及它們何時會撞擊地球。次級魅力Hayabusa 2是對2003年由日本發起的 Hayabusa任務的後續行動。Haibsa2是第一個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但由於收集機制的失敗,只有一些微小的塵埃返回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