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修道時,菩提樹神便以樹葉為釋迦佛擋風遮雨,保護他安心修道,故名。菩提樹本名畢缽羅樹,這種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呈卵形,莖幹黃白色,花隱於花託中,樹籽可作念珠。由於它是佛教聖樹,東南亞佛教國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繞樹禮拜,沿習成俗。在西雙版納只要你路過佛塔、走進寺廟都可以看到菩提樹,不論生長在什麼地方,菩提樹都會受到最為精心的照顧。
▶大青樹桑科榕屬的植物。高25—30米,胸徑達1.8米,樹形美觀,大青樹的氣生根和支柱根生命力特別強。生活在熱帶雨林的原始民族,他們以採擷植物的果實、塊根、嫩枝葉等為生,即使在近代,森林植物的採擷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補充。佛經中,有佛祖在成佛之前也曾依附大青樹靜心修煉的記述,因此大青樹被尊為神樹。
▶葉棕屬棕櫚科,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亞洲熱帶,它通常樹高20米左右,長得高大、雄偉,樹幹筆直,渾圓,沒有枝丫,樹冠象一把巨傘,葉片象手掌一樣散開,給人一種莊重、充滿活力的感覺。貝葉棕的貝葉是佛門弟子記錄佛經和其他經典的重要材料。在緬紙還未問世的時候,貝葉是傣族人民唯一的書寫材料。據說,傣族曾有八萬多部的佛經是書寫於貝葉上的,學者們稱之為「貝葉文化」。
▶檳榔樹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蒟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幹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樹是傣族人民最喜歡的庭院植物。
▶椰子樹是棕櫚科椰屬的唯一一種大型植物,椰子是椰樹的果實,是一種在熱帶地區很普及的果實。椰子樹的普及也與其果實椰子可以在海中隨風浪漂流上千公裡後生殖到離母樹非常遠的地方有關。椰子樹作為「五樹」之一,是傣族人民較為喜歡的庭院植物。
▶鐵力木又名鐵梨木、鐵慄木、鐵稜等。屬側膜胎座目,藤黃科常綠喬木。高20-30米,花兩性,1-2頂生或腋生,直徑5~8.5cm,花瓣4枚,白色,倒卵狀楔形,長3-3.5釐米;果卵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長2.5~3.5釐米,花期3-5月,果期8-10月。是雲南特有的珍貴闊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鐵力木的種子是佛門弟子從事佛事活動時,用來點佛燈的主要原料。
六花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葉柄圓柱形,細長。葉橢圓形,浮生於水面,全緣,葉基心形,葉表面濃綠,背面暗紫。蓮花也與佛教的傳說相關,佛門弟子拜佛時,多是手捧蓮花,供奉在佛像前,表示對佛的虔誠。
▶緬桂花樹,又稱白蘭樹,白蘭花樹,白玉蘭樹等。木蘭科含笑屬落葉喬木,樹高一般2—5米或高可達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葉開放,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歷史。緬桂花香味濃鬱,是很多傣族少女頭上的飾品之一哦~~~
▶雞蛋花是屬於落葉灌木或者是小喬木。枝葉長得肥厚多肉。葉子是非常的大,也比較的厚。別名:蛋黃花、大季花。花數朵聚生於枝頂,花冠筒狀。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芳香。花期5~10月。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幹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藥。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六花」之一,而被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其樹形美觀,奇形怪狀。
▶文殊蘭,別稱文珠蘭、十八學士、翠堤花等,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花期6-8月,傍晚時發出芳香。花被裂片白色,線形,雄蕊淡紅色,花葯線形,頂端漸尖,子房紡錘形。文殊蘭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散瘀,消腫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瘋熱頭痛,熱毒瘡腫等症。
▶黃姜花,姜科,姜花屬多年生草本草本芳香花卉,秋冬季開花,穗狀花序,長圓形;苞片長橢圓形,覆瓦狀排列,每一苞片內有花3-5朵;花深黃色,形似蝴蝶,氣味芬芳純正,沁人心脾;唇瓣倒心形,黃色,當中有一個橙色的斑,頂端微凹,側生退化雄蕊短瓣狀;花朵由下至上依次開放,極為漂亮。黃姜花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健胃,治胃寒腹痛、腹瀉、食積停滯、消化不良、脾虛食少等功效。
▶地湧金蓮,原產於雲南,為中國特產花卉。假莖的葉腋處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嬌嫩,黃綠相間,更添一份精巧的美麗,花期長達半年之久。地湧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雲南民間還利用其莖汁解酒、解毒,製作止血藥物,現北京植物園熱帶溫室已引種栽培這一美麗的植物。
有些地方會把紅木槿、刺桐花作為六花之一。
紅木槿
刺桐花
傣族人之所以會將這些作為象徵首先是因為它們在西雙版納分布範圍很廣泛;其次是因為它們與佛教有著重要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