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

2021-02-17 漫步雲霄


魯迅先生於1926年寫了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回憶他童年的妙趣生活,今天,我要說的是位於雲霄縣馬鋪鄉磜頭村的「三味書屋」和「百草園」,讓我們來共同體驗這家集中草藥觀光、保健養生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山莊。

建於海拔近600米的赤茅山半山腰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佔地面積一千多畝,距離縣城約40分鐘左右的車程。東眺礬山,西望靈通山,一路上滿眼青山綠樹令人愉悅地哼出小曲來。抵達目的地,一下車,就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這便是百草園瀑布了,瀑布傾瀉而下,鏗鏘有力,隨即又溫柔地和小溪情意綿綿地匯合到一起,給人帶來無限的夏日清涼。

隨著陡坡向上,「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映入眼帘,幾隻白白的大肥鵝正伸長著脖子、踱著方步,紳士般地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這裡供奉著懸壺濟世,醫德高尚的宋代首席御醫保生大帝,作為生活和休息區,順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高低錯落的幾間樣式古樸的小木屋映入眼帘,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它獨一無二的名字:「聖王柑」、「觀音串」、「神秘果」……這些房間可供前來的遊客過夜住宿,體驗養生藥浴。

在「巴戟天」會客室門口,主人何先生帶我們看了種在屋子前的幾株低矮的樹苗,跟我們說那就是有「南國人參」之稱的巴戟天,可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我們行外人根本看不出它的特別之處,一進門,卻看到了兩個半人高的玻璃罐,分別養著一米好幾的正品巴戟天,把它根部的盤曲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園內已大規模種植巴戟天150畝,共計120萬株。

     「山中無閒草,遍地皆靈藥」,建於山坡另一面的「百草園」,因其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梯田式層層生長著王不留行、蛇見愁、枳椇子、肝炎草等600多種珍稀名貴中草藥,每一種草藥都有詳細的介紹牌,從性味功效,到功用主治,讓遊客在山間漫步的同時,識百草,知藥性。因園中種植的薄荷,夜來香,豬籠草等植物,走在園內完全不用有被蚊蟲叮咬的苦惱。

溫馨提示:百草園中的中草藥,用於治病救人、研發藥膳,所以大家眼觀手勿動,把知識帶走就好。

    在七仙女浴池的對面那條小道上,生長著皇帝茶,摘一片含入口腔,芬芳入侵,唇齒一動,澀轉為甘,喝一口水,轉為甜,是令人著迷的味道。這裡除了各種可供動手採摘的無公害時令蔬菜之外,還有一樣寶貝——富硒甜橙、貢品御橙,個大甜美,無絲無籽,細膩化渣,曾獲福建省臍橙類優質果獎。

回到三味書屋,早已飢腸轆轆,各種美食掐著點做好準備徵服食客的味蕾。純手工製作的米粿和著醬汁往嘴裡一塞,滿滿的米香縈繞整個口腔,口感綿密;從土窯裡取出來的中草藥雞,肚子裡塞滿七葉參,隨著錫紙一層一層的剝開,溢出了獨特的香氣,讓人不禁食指大動,雞肉嫩、滑,和著七葉參的甘香,一切都恰到好處,還有藥膳湯和各種各樣的天然時令蔬菜,再品一杯從酒窖裡取出的米酒,愜意人生莫過於如此。

 回程路上,途徑磜頭村磜頭樓,就像一個UFO般矗立於半山腰,古香古色、土味十足,被土樓屋頂圈成的圓形天空下,是一段悠遠的歲月,抬頭望去,藍悠悠的天空在土樓的上方,還真有點坐井觀天的感覺,令人流連忘返。

地址:漳州市雲霄縣馬鋪鄉磜頭村百草園 何先生(13015627888 電話:0596-8781008 )

交通攻略:

1、走瀋海高速複線福詔高速,靈通山收費站下高速(路上有小小指路牌),左拐往平和縣安厚鎮直行8公裡,右拐雲霄縣馬鋪鄉方向9公裡,即到磜頭村之百草園。2、從雲霄縣城出發,往下河鄉、馬埔鄉方向約38公裡,即到磜頭村之百草園。

收費標準:

   景區免門票,大鍋飯含藥膳湯每人20元;農家土菜一盤15元;秘制中草藥雞1隻100元;住宿大床房周日至周四每間298元,周五周六398元,法定節假日598元。

行車路線(沿途都有百草園指示牌)


   結束一段旅程,卻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馬鋪之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我們日後再見!

本帖由雲霄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提供,未經許可,禁止盜圖他用。(圖:李金文、張文森/文:謝榕)


相關焦點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故居含三味書屋和周家老臺門,紹興魯迅故居新臺門坐北朝南共六進,有八十餘間房子,連後園即百草園在內佔地4000平方米。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魯迅故裡高度還原了魯迅先生著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場景,百草園佔地約2000平方米,為周氏族人共有菜園。園內種植皂莢樹、桑樹等,有矮牆、水井等建築。三味書屋,清代建築,在魯迅故居東約70米處,本是壽氏書房,後改為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時在此入塾。書屋是壽家臺門東花廳,坐東朝西,三開間平屋。
  •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因為家裡小朋友讀了魯迅的書《魯迅全集》,而且上學也學了好多魯迅的文章,特別要求去了紹興魯迅故裡。魯迅生活過的祖居到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風情園等魯迅筆下的古宅古蹟,也看到了青石板、粉牆黛瓦、烏篷船,真實的感受了一把當年魯迅生活的場景。
  •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文/寒冰四月清明的前一天沿著長滿青苔的石板路走進魯迅故居到百草園尋找魯迅和潤土的身影百草園還在菜畦依然碧綠石井欄更加光滑皂莢樹已寫滿滄桑舊人已無蹤跡他們已融入書中滲透進魯迅的墨跡裡
  •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距離
    還記得三味書屋嗎?是魯迅年少時求學的地方,也對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味書屋裡,魯迅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壽鏡吾,嚴格的要求使得魯迅對學習知識產生敬畏之情,魯迅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這三味書屋有著一定聯繫。在三味書屋學習的那段時期,魯迅也曾遲到過,而有人發現當時魯迅的家離三味書屋的距離不過一百多米。這麼近的距離魯迅卻會遲到,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 浙江魯迅故居探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浙江魯迅故居探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遊覽紹興魯迅故居 領略魯迅的快樂!想看看浙江紹興魯迅故裡的念頭,我在幾十年前就有了,細細想來,應該是那時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始的。在那篇文章裡,魯迅把三味書屋寫得太令人神往,他們的百草園充滿了誘惑。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後由雜草叢引出「美女蛇」的傳說,長媽媽給幼時的魯迅講了這個故事,可能是為了防止小孩子跑到雜草叢中被蛇咬到。但在兒童的世界裡,「美女蛇」就能引發無限地想像。還有在冬天下雪的日子,和小夥伴閏土一起捕鳥的故事。童年快樂生活是短暫的,當魯迅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念私塾後,來百草園的機會就變少了。三味書屋是當時城中最厲害的私塾,教書的先生對待學生非常嚴厲。
  • 江南遊學第四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紹興——魯迅故裡遊紹興魯迅故居有感書中三味今朝識終於來到了魯迅故居,本次VIP遊學團中大都是小學生,初中生郝韻涵同學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魯迅12 歲開始到這裡讀書,前後長達約五年的時間。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
  • 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魯迅先生兒時的美好記憶
    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他作品的另一種風格與品質。二、題目解說:「百草園」是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小園子,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題目用「從……到……」既點明了作者所回憶的童年、少年生活的地點和範圍,又表明文章是按空間順序寫了兩部分內容:一是百草園,二是三味書屋。
  •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年不解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但是長大後,在到社會上,再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卻是感觸頗多。再讀《三味書屋》,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了社會閱歷之後,再回爐品讀先生的文章,感覺是非常好的,就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說,這本是初中時選入語文課本的文章,那時候學習這篇文章時就覺得非常之平淡。這樣的一篇文章怎麼會當成教材呢?
  • 帶你走進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魯迅關於紹興的描寫在很多文章中都有,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這篇文章入選了全國各地的語文教材,幾十年來一直是必學的課文,有很多段落都是要求背誦的,所以影響頗廣,它裡面描寫的一些景致,幾乎鑲嵌在了國人的腦海裡。人們很好奇,百草園還在嗎?矮牆底下還有沒蜈蚣和長得像人形的何首烏,冬天雪後的百草園是否還有麻雀和張飛鳥可捉?三味書屋又長什麼樣?
  •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小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叫《三味書屋》,相信很多人對於魯迅的三味書屋都再熟悉不過了,那你知道這「三味書屋」指的是哪三味嗎?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魯迅祖居內,距離魯迅故居100米。正如魯迅筆下描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呢?
  • 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指的是哪三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大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前讀的時候,只覺得這是很好的一篇散文,讀之令人猶如身臨其境。但是,卻沒有想過——百草園為什麼叫百草園,三味書屋又為什麼叫三味書屋?
  • 因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來了紹興
    一排排的老房子坐落有致,站在院落中央向上看,你是否會很想那個ta筆者不是紹興人,但到了這裡我卻想到了一首詩「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是不是我已經融入到了這裡呢?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魯迅之煩惱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也常常在山溝溝的草地裡自在玩耍,逮螞蚱,挖屎殼郎,在核桃樹下尋了綠皮核桃砸了吃,自然很是理解百草園裡種種玩項的趣味。三毛曾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麼完美。也許,當年飯難吃飽,衣服也總是補丁,四十年前的生活還是有些困苦吧。
  • 跟著課本遊魯迅故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真的那麼好玩嗎?
    我到魯迅故裡是在端午節前幾天。細雨如絲,密密地飄在臉上,帶來絲絲的涼意。雨中的魯鎮靜立著,一如沉思的魯迅,步行街盡頭的柳樹在雨中一片迷濛,讓這個文化小鎮多了一份詩意。園子並不大,園中幾乎都還是泥土地面,夾雜著石子,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泥土氣,旁邊店鋪裡一般濃濃的乾菜味道,讓百草園的鄉土氣息更加濃厚。菜畦裡整齊地種著黃瓜、玉米、茄子和南瓜等,毛毛雨順著它們的枝蔓凝聚成水滴,晶瑩地掛在葉上,我很熟悉的味道。鄉下長大的孩子,不管到了多大年齡,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對於這種生活,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親切感。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何人輕吟陸遊與唐婉悽美的愛情詩句
    天可見憐,後來她遇到了會疼人的趙士程,把自己嫁到了趙家。時光荏苒,陸遊也沒單著,按著媽媽的意思又討了老婆,可無論如何也不及唐婉之一二。哎,只要媽媽高興就得了。世界那麼大,陸遊想看看。四年後他回到紹興沈園春遊,遇到誰不好,偏偏就撞到了人家唐婉、趙士程兩口子。
  • 從三味書屋到沈園,兩顆棗樹在哪裡
    當然,魯迅家的後院不止這兩顆棗樹,還有百草園。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 沈復的童趣,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童年,有你的影子麼?
    內心的憤怒使他按住這隻蛤蟆,鞭打了數十下,然後將它驅趕到了別院。……這是沈復的童年樂趣。他憑靠想像,創造出只有自己懂得的樂趣,神遊其中,怡然自樂。魯迅:百草園VS三味書屋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