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刊體育》在昨天曝出來一個消息,東京奧組委理事會成員高橋治之又出來說話了:建議東京奧運會延期兩年舉辦,多名理事對此表示贊同,當然也有人表示反對。
奧運會顯然並非東道主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的盛會。但現在的疫情防控情況顯然不利,中國剛緩過勁兒,美國剛剛開始重視,歐洲看起來有可能完犢子,因此東京奧運會很難在原定的7月24日到8月9日舉行。
既然延期看起來無可避免,那麼高橋治之的理由看上去就很充分了:2021年有單項世界大賽,尤其是7月份在美國尤金舉行的田徑世錦賽和8月份在日本福岡舉行的遊泳世錦賽,賽程都已經敲定,不便更改。奧運會如果放在7、8月份,那不是東京和福岡大水衝了龍王廟,而且對日本自身也是很大的負擔。
於是2022年就成了高橋治之眼中完美的替代年。雖然2022年有北京冬奧會,但夏季奧運會並不會與之重複,反而能打造一個「奧運年」,讓亞洲為世界矚目。
同時,WHO曾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算算日子差不多就是在2022年全面上市,這更讓2022年看起來是一個十分適當的年份。
怎麼樣,看起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吧?但是高橋治之可能漏了一點,2022年亞運會將於9月在杭州舉行,奧運會和亞運會離得如此之近,要說沒有衝擊是不可能的。
再說冬奧會,最開始的夏季奧運會和冬奧會是同一年舉辦的,但1986年奧委會決定將夏季奧運會和冬奧會分開舉辦,經過8年的籌謀,兩者在1992年一起辦完了最後一屆同年份的奧運會。而在1994年挪威的利勒哈默爾冬奧會,是第一屆錯開夏季奧運會承辦的冬奧會。
奧委會當初錯開兩者,給出的理由是給東道主和奧委會減負,還有每兩年就能有一次奧運盛會,但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開發奧運會的商業價值和商業利益。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體育比賽越來越傾向於商業化,商業價值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高橋治之看起來十分李菊福的延期到2022年,其實並不符合國際奧委會的利益和初衷。而且高橋治之並不是第一次拋出這種觀點了,今天頂多只能算新瓶裝舊酒。
早在一周之前的3月11日,高橋治之在接受採訪時便拋出過這個觀點——由於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到兩年是比較現實的考慮。
這番話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是日本奧組委官員第一次公開表態,認為奧運會將因為疫情延遲舉辦。要知道在這之前,日本作為東道主的態度一直是十分強硬的,不僅要辦奧運會,而且還要如期舉行。
即便是國際奧委會最資深的委員龐德,也不過是給出了一個5月底是最後期限的說法,而國際奧委會從頭到尾都沒有過此類的官方說明。
因此高橋治之這番話一石激起千層浪,日本奧運擔當大臣橋本聖子立馬出來表示:「奧運會沒有延期的考慮。」
當天下午,原本還在住院治療的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立即出院召開發布會:「說實話,當聽到他(高橋治之)這麼說的時候,我很吃驚,他說了不該說的話。」
森喜朗還表示東京奧運會正在如期準備,沒有任何改變,「讓大家心慌了,世界都為此感受到了震動,目前國內組委會3500人都在為了東京奧運會可以按期舉辦而努力,類似(高橋治之)這樣的講話,是會影響士氣的。」
他還表示自己和高橋治之通了電話,高橋治之也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1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國際奧委會對於奧運會的舉辦將會聽取WHO的建議。
13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將穩定推進奧運會的籌備工作。
14日,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表示希望東京奧運會能夠按原計劃舉行。
16日,在七國集團(G7)首腦就新冠病毒疫情擴大召開的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中,安倍晉三就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發言稱「想力爭以完整的形式舉辦」。據路透社的報導,安倍晉三表示G7領導人已同意支持一屆「完整的」奧運會。
然後橋本聖子出來解釋了什麼叫做「完整的」奧運會,即東京奧運會將按計劃於今年夏天舉行,屆時將有觀眾在場,不會延期或縮小規模。
但就在這個褃節兒上,高橋治之再次出來說這種話就顯得很詭異了。他要麼就想跟大伙兒唱個反調,蹭蹭熱度,要麼就有進一步的謀劃。我對日本的政治不熟,所以我無法判斷也不好妄加揣測,但我堅信一個人說話做事一定是有目的的。
我又去翻了翻以前的新聞,發現在3月初的時候,高橋聖子說出過這麼一個信息:根據東京與國際奧委會籤訂的合約,東京奧運會可以推遲到年底舉辦。
說到底東京奧運會辦不辦、怎麼辦,還得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商量著來,國際奧委會雖然說聽WHO的,但國際奧委會的潛臺詞就是不想不辦,所以現在的壓力來到了WHO這邊。
WHO怎麼想的沒人知道,但奧委會怎麼想的卻可以抿個大概: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從奧委會成立126年歷史來看,只有寥寥幾屆奧運會出過問題,1908年羅馬奧運會因為維蘇威火山1906年的爆發被迫轉到倫敦;兩次世界大戰使得1916,1940和1944年奧運會取消;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因為以色列運動員和教練被殺害而中斷一天。
也就是說只有世界大戰這種等級的災難才會讓奧運會取消,而目前的新冠病毒並未讓人望而卻步,否則歐洲某些國家也不會提出「群體免疫」。
而且一旦真的取消,那意味著日本56億美元的組委會預算和70億美元的場館預算全部打了水漂。國際奧委會雖然不用對日本進行賠償,但是所有媒體轉播和贊助商的費用都將歸零,而這是國際奧委會的主要收入來源。
同時國際奧委會吃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各國地區奧委會喝湯。但肉都沒得吃了,哪還有湯呢?
顯然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除非新冠病毒徹底兜不住了,否則日本和奧委會都不可能踩剎車。
那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拖著,一邊做準備一邊觀察局勢。如果真不行了,日本也只能延期舉辦,但我認為延期最長不會超過今年年底。因為國際體壇和奧運會有自己的周期,一旦跨過今年又會產生蝴蝶效應。
延期也最好是在冬天以前,但秋季又會撞上美國總統大選,屆時美國的廣告商和輿論會將注意力放在奧運會上嗎?如果不會,美國的轉播方必然有意見。
日本這奧運著實不好操作啊……
謝謝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