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的成長問題,想必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而每個孩子從小的性格特點不同,不能用統一的方式去對待。很多父母喜歡用傳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這就形成了很多父母喜歡用一套統一的流程去教育孩子,方法千篇一律,但不一定適合自己家的孩子。
做父母的應該多花點心思,留意下孩子從小的喜好、性格,然後針對自己的孩子特點「因材施教」,有些孩子性格外向,有些孩子性格內向等,這時候就很考驗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正確教育。
而哈佛大學曾經針對孩子們「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展開了研究,經過專業的數據統計和研究結果,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語言能力
每天使用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超過1小時的孩子,大腦白質發育水平明顯低於一小時以下的孩子。(大腦白質是大腦內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對語言、讀寫、認知等學習能力有影響。)
這個研究證明了電視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說話、閱讀、書寫等都有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二:專注力
很多人對於這點或許有很多不解,如今很多孩子喜歡看電視,或者玩遊戲,而一看電視或者一玩遊戲就好幾個小時,在這方面「專注力很高,其實這樣想就很危險,孩子如果一旦長期習慣了電子產品快「快速移動的影像」和「鮮豔的顏色」對大腦的刺激,而且長期性習慣了看電視帶來的」享受「,一旦到了學習上就會覺得很枯燥,看書也很難堅持下去,專注力就會下降。
三:想像力
哈佛大學曾經招募了一批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看《白雪公主》動畫片,一組看《白雪公主》的漫畫書,結果顯示,看完書的孩子對於書中的描繪都有自己的想像和各種簡介,想法五花八門。
而選擇電子產品的孩子腦子裡千篇一律的畫面,也沒有多少想法,可見,電子產品也會影響孩子的想像力。
而這時候,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對於喜歡看電子產品的孩子的教育要循循善誘,不要一棒子打死,平時要告訴孩子看電視久了會影響學習的興趣,並且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然後多給孩子買一些感興趣的漫畫書轉移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特別是針對不同的孩子,父母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和不足,然後鼓勵孩子的優點,及時糾正錯誤,不要千篇一律去看待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
而培養孩子從小閱讀書籍的習慣是有益無害的,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變通,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讀書是通往成功最便捷的途徑,沒有之一。而父母培養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書本讓孩子從閱讀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也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書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好習慣!
教好孩子的前提還是先做好父母!近期,我讀了這本書《哈佛家訓》感覺特別好。
這是一套用生動的故事多角度闡釋人生哲理的教子課本。
哈佛大學作為世界名校,培養出來很多優秀的學子,其中有160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14位圖靈獎得主,由此可以看出哈佛大學的教育究竟有多麼的可怕。
這本堪稱是有關哈佛教育的寶庫,全面揭示了哈佛人的思維方式、致富策略、處世哲學以及教育方法,通過親身經歷來傳遞智慧,幫你開拓思維。
這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許多望子成龍的人,總是認為孩子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他們自己卻經常背道而馳,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方法。
你的孩子若從小看《哈佛家訓》長大,自然形成哈佛人的學習思維,面對世界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題,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學學哈佛人,掏出一碗麵錢,武裝一下自己的大腦,有了學習思維,數不盡的知識會鼓漲你的腦袋,下一個學霸就是你。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改變人生往往就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