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種多年收的懶人莊稼

2020-12-24 吾谷網

一年種多年收的懶人莊稼

中國農業信息網2018-08-24 12:09:56

閱讀(16760)

日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綠桃村的黃花種植基地很是熱鬧:十多名工人忙著將曬乾的黃花菜裝袋,發往重慶主城、成都、湖南等地。綠桃村村主任何熔自豪地向重慶日報記者說,今年,村裡發展的...

  日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綠桃村的黃花種植基地很是熱鬧:十多名工人忙著將曬乾的黃花菜裝袋,發往重慶主城、成都、湖南等地。

  綠桃村村主任何熔自豪地向重慶日報記者說,今年,村裡發展的400畝黃花菜進入初產期,畝產黃花預計600斤,畝產值將達2600元。

  「可別小瞧這一朵小小的黃花,它很有希望成為我們貧困群眾的致富花呢!」何熔說,待兩年後黃花菜進入豐產期,畝產量將翻好幾倍,畝產值將超1萬元。

  滿山金黃的「健腦菜」

  說起黃花菜,大家肯定不陌生,其花蕾色澤金黃,香氣濃鬱。其實,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是一種珍貴的花卉食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甘甜。同時,它營養豐富,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從古到今,人們都把它看作「席上珍品」「菜中之王」。

  「我們這裡有種植黃花菜的歷史,但此前村民只在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零星種植,並未形成大規模,基本上是自產自銷。」何熔介紹說,綠桃村是石柱的深度貧困村,絕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閒置地現象突出,土地的產出率不高,「我們村能發展起黃花菜產業,多虧了駐村扶貧工作隊。」

  原來,自石柱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綠桃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在多方考察後,因地制宜地將黃花菜產業定位為脫貧產業。

  很快,該村引進了卓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 基地 農戶」的扶貧機制,流轉了400畝土地,栽下300萬株黃花菜種苗。按照訂單協議,村民栽種的黃花菜成熟時,該公司按照每公斤3.6元保底價進行收購、加工。

  一年種多年收的「懶人莊稼」

  「黃花菜是『懶人莊稼』,一年種多年收,對勞動力要求並不高。」綠桃村黃花菜種植基地負責人譚成安介紹,黃花菜一般種下3年後進入高產期,畝產量能達3000斤。目前,市場上一斤鮮黃花菜可賣5元左右,一斤幹黃花能賣30多元。

  何熔說,這項黃花菜產業,給村民帶來了3份收益:一是村民的土地流轉收益和分紅;二是村民在基地務工的勞務收入;三是黃花菜帶來的鄉村旅遊收益。其中,村民藉助賞花鄉村遊,建起了30多家農家樂。

  豐產期畝產量達4000斤

  和石柱綠桃村一樣,這幾年,大足區智鳳街道高筍社區的黃花菜產業也發展得風生水起,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說起高筍社區的黃花菜產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梁貞德。

  2013年,為了帶動老家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原本就因種植黃花菜而小有名氣的梁貞德回家租下500多畝土地專種黃花菜。

  梁貞德種植黃花菜比較講究,特別注意科學管理細節。比如,他要求員工統一按照標準化流程,科學管控除草、施肥、打藥等每一個環節。因此,他的黃花菜進入豐產期後,畝產量能達4000斤,畝產值能達兩萬元。

  目前,梁貞德的黃花菜進入採收末期,據初步測算,他今年的總產值能達200多萬元。

  「在這裡從事基地管護工作,我與城裡的上班族一樣,基本上是朝九晚五。」今年72歲的村民梁德江在梁貞德的基地工作5年了,他說:「我每天固定收入60元,一個月下來有1000多元。加上土地承包費,以及自己種的1畝黃花菜,每年的純收入有兩萬多元。」

  而像梁德江這樣,在梁貞德基地務工的村民有40多位。村民李澤珍和梁德智夫婦感慨:「我們的收入比以前單純種莊稼強多了,黃花菜的活路兒少,不用操啥心。」

  適當淺栽黃花菜提早進入生產期

  時值8月底,我市各地黃花菜陸續進入收尾階段。據了解,今年黃花菜的收成普遍較好,只有少數種植戶出現低產情況。

  「黃花菜種植對土壤要求不高,容易生長。」近日,市農技總站相關專家告訴記者,不過,黃花菜是否能高產,取決於栽培技術是否運用到位。

  春秋兩季好栽苗

  據了解,黃花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水地、旱地、沙壤土、粘土、壤土均可栽植,但以輕沙壤、水澆地最為理想。

  「栽種黃花菜苗前,要對土地進行深翻,深翻有利於根系生長。」專家介紹,一般翻地深度20至30釐米,要打破犁底層,然後摟平、打埂、修渠,作畦寬2-4米為宜。結合深耕情況,每畝需施優質農家肥4000公斤、硝酸磷40公斤。

  黃花苗的栽植時間長,除旺苗期、採摘期外,均可移栽。一般以春秋兩季為好,春栽在年初土壤解凍後進行,秋季在大秋作物騰地後即可栽植。採取寬窄行栽植,每畦2-4行,寬行距1到1.2米,窄行距0.5到0.7米,每畝留苗8000株,栽後踩實,苗子露出地表1釐米,並澆水緩苗。

  「適當淺栽,有助於提早進入盛產期。」專家介紹,黃花菜栽的深淺與盛產期遲早長短有密切關係。秧苗栽的淺些,植株分櫱快,可提早1-2年進入盛產期,盛產期採摘年限可縮短2-3年。

  既喜水又怕水

  「黃花菜是喜水作物,又較耐旱。因此,要避免積水,防止爛根。」專家介紹,黃花菜抽薹前,需水不多,5月中旬開始抽,需水漸增,必須勤澆。抽薹前第一水須澆足水促使花薹抽齊,抽薹後到採摘前4-7天再澆一次水,採摘到終花期須保持土壤溼潤。

  進入寒露時節後,黃花菜的葉子將全部枯黃,要齊地割掉,並燒掉枯草、爛葉,減少來年病蟲害。

  「3年以上的黃花地,秋季要進行深刨,深度20釐米。」專家說,深刨有利於土壤疏鬆及根系生長發育。

  採收方法有講究

  「黃花菜花蕾開放後不適宜做幹製品,從摘下到加工前的一段時間內,花蕾仍在延續生長。」專家介紹,黃花菜的花蕾開放過多,會下降幹製品格量,故採摘時間不可過遲。

  通常來說,黃花菜適宜在每天凌晨採收,但具體採摘時間應依據不同品種而定。

  有的品種在上午10時以後花蕾開放,採摘應在10時前採摘完畢。有的品種在黃昏8時至翌晨開放,採摘應在下午7時以前採摘完畢。

  不過,氣候條件也會影響開花時間,晴天開花時間晚,可稍遲些採收;陰雨天水分充分,花蕾生長快,開放早,故採收時間應恰當提早。

  「除了採摘時間外,還要注意採摘方法。」專家介紹,採收時應輕巧,避免碰傷花莖和小花,以帶花蒂不帶梗、莖梗和花蕾交接處斷離為好。每一株應自上而下、由外向裡逐一循序採收。

  本版稿件由記者湯豔娟實習生毛雙採寫,通訊員瞿波

相關焦點

  • 56歲農民種「水果皇后」,比種莊稼強多了
    56歲農民種「水果皇后」,比種莊稼強多了 2019-06-29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各行各業的工資與年收
    年間賞與等:一年的獎金以及住房補貼等等各種特殊工資。 平均年収:12個月的工資加上各種特殊工資,稅前。 數據都是用日元表示的,因為數據過多,我們就不一一換算成人民幣了,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公式,有想和人民幣做一下對比的話,可以自行換算成人民幣。
  • 把「種莊稼」變成「種風景」
    把「種莊稼」變成「種風景」 2017年03月14日 10:44:24來源:湖州在線-湖州日報據了解,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環渚街道重點扶持打造觀光休閒農業項目,把「種莊稼」變為「種風景」。
  • 星露谷物語為什麼莊稼全死 種不活莊稼怎麼辦
    星露谷物語為什麼莊稼全死 種不活莊稼怎麼辦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似水流年時間:2016-03-04 星露谷物語為什麼莊稼全死怎麼辦呢?
  • 現在的農民還有種莊稼的必要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農民還真沒必要種莊稼,為什麼?因為你無論怎麼算都不划算。現在有的農民,很有經濟頭腦,種莊稼不掙錢,不能裹著生活開銷,就直接帶著全家老小到城裡打了工,有的混得好的,在城裡扎了根,一家子過得舒舒服服的,很有奔頭,這是典型的會算經濟帳。
  • 從種莊稼到「種風景」
    張偉瞄準「綠色農業+鄉村遊」,成立金燦家庭農場,種下油桃、水蜜桃、紅樹莓等,套養草雞、草鵝。春賞花、夏採摘,城裡人樂在其中。去年家庭農場純收入127萬元,帶動50多名農民增收。「從種莊稼到『種風景』,折射出鄉村振興的潛力。」亭湖區委書記李東成說。
  • 莊稼一枝花,全靠「種」當家!
    要想莊稼種的好,種子我們一定要選好,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種當家。因此說種子對於莊稼的產量是非常的重要的,那麼我們在種植莊稼的時候,如何選擇合適的種子呢?1、高產我們種莊稼最重要的就是想要莊稼的產量高,因此有一些品種它具有高產的特性,我們一定要選擇這些高產品種,相對於那些一般的品種,高產品種確實是會多收,選擇這些高產品種,莊稼的產量以及品質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 種不成莊稼「種」產業
    「為了種好這季小麥,大家沒少下工夫,也沒少投錢。可是小麥的收成並不好,大家的收入上不去。」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店村黨支部書記姬國武回憶說。    為了一渠清水潤京津,2010年8月20日,全店村從南陽淅川縣整體搬遷到中牟縣狼城崗鎮。「在淅川的時候,雨水充足,村民們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根本沒有澆地的習慣。
  • 農村有種懶人種植模式,一年只種一季,收入與兩季差不多
    在農村,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家裡的土地一般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種植,比如一年兩季種小麥玉米。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收割機養殖,留在農村的老年父母很容易應付。但是這種模式的收益一般不高。按900斤小麥計算,一畝地能賣1000多元,加上秋天收穫的玉米,能收1000多元。不包括種子、化肥、收割等費用,平均每畝地年收入不會超過1500元。
  • 農田不種莊稼改種樹這是為何?
    當時他家就在地裡種了楊樹苗,剛種上去之後村和這家人土地臨近的幾家都很不樂意,也有村委會去調解,但是最終都是無疾而終。夏天的時候樹苗幾乎將臨近的人家的莊稼遮住一半,再後來這家的楊樹也沒能長好,一天夜裡幾畝地的楊樹苗全部被人用刀從樹中間砍斷了。從此以後村裡面再也沒有在基本農田裡種樹的情況了。
  • 3種懶人樹,好養又好看,一年能竄2米高,是家庭盆栽佳品
    3種懶人樹,好養又好看,一年能竄2米高,是家庭盆栽佳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一些植物來裝點居室,美化環境,而且一些盆栽樹的葉片翠綠,觀賞價值極高,在家裡養一盆,還能淨化空氣呢,深受花友們的喜愛
  • 農田裡不種莊稼改種樹,還美其名曰「生態廊道」,這樣真好嗎?
    近幾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在農村的大力實施,農村的田地裡也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農田裡不種莊稼改種樹了,最典型的就是莊稼和樹木套種。特別是臨近國道和省道的田地裡,距離道路兩旁50-100米之內,全部是齊刷刷的樹木,還美其名曰「生態廊道」。
  • 多一個閏四月,「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今年莊稼要欠收?
    而在莊稼收穫之後,農民還需要及時的將下一季的作物種植下去,等待莊稼的成熟。每年的夏秋季節都是比較忙碌的農忙時期,農民會儘快抓住農時,這樣就可以將農產品賣到市場中,從而賺取更多的收益。2020年是農曆庚子鼠年,全年有384天,之所以這麼多天,還因為多出了一個月,也就是閏四月,農曆年裡有兩個閏月,目前依舊處在農曆四月。
  • 種植果樹怕累,這4種「懶人」果樹,有土就能活,一年不管也豐產
    不管是種植戶還是養殖戶,我們能聽到他們說得最多的詞,就是一年到頭辛苦,這可不是抱怨,你要是了解種植戶的生活,你就會知道,種植和養殖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管是天氣,空氣溼度,甚至是土壤中的那些微量元素,水裡的一些物質,都可以瞬間摧毀種植戶和養殖戶一年的辛苦。
  • 年收1500萬日元的日本人算有錢嗎?
    原標題:年收1500萬日元的日本人算有錢嗎?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年收超過1500萬日元(人民幣90萬元)的階層僅佔整體的3.8%,說他們是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也不為過。那麼這些所謂的富人過的什麼樣的日子呢?
  • 黃岡:從「種莊稼」到「種工廠」
    從2005年到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連續3年高於湖北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每年以100多戶的速度遞增。2008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78家,當年新增91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4.6億元,同比增長30%。農業黃岡正逐步邁向工業化,從「種莊稼」到「種工廠」的躍升。
  • 農村老話「莊稼不得年年種」到底是什麼意思?不得,還種有意義嗎
    一方面是種植中為什麼莊稼不收年年種,這和糧食不掙錢,農民還年年種一樣,讓人疑惑。另一方面是這句話對生活的意義與啟發。這句話裡的莊稼不收,與現在的情況不同。過去的莊稼就是一些農家肥和種子錢,沒有現在的成本高。如果是今天這個成本,再能堅持的莊稼人也受不住。
  • 農村大叔集市上賣「銅龍粥」,比種莊稼賺錢,沒打工受罪
    過完春節,對於農村人來說,這個時候田地裡也沒什麼莊稼活,自然也不能坐吃山空,頭腦靈活的人家,就開始關閉過年模式,重啟辛苦掙錢之路了。
  • 麻雀成群破壞莊稼,試試這幾種驅趕辦法
    提要:麻雀成群破壞莊稼,用什麼辦法驅趕最好麻雀是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鳥類,小時候農村的麻雀很多,經常會出現麻雀破壞糧食的情況,農戶對麻雀也是非常的頭疼,尤其是現在麻雀已經屬於保護動物了,不能夠去傷害它,那麼應該如何處理麻雀破壞莊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