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9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藍莓,被人們譽為『水果皇后』,我這是一畝半地的藍莓,去年收入4萬多。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與去年不相上下。」2019年6月26日,在山東省日照市龍山鎮張家村隆海園藍莓種植基地,今年56歲的張永旺介紹說。圖為張永旺展示採摘的藍莓。
6年前,在返鄉創業青年張永現的帶領下,張永旺開始嘗試種植藍莓。當時,種了一輩子莊稼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藍莓,更不知道種藍莓能掙錢,對於這種新的事物,很多村民都持質疑態度。圖為村民在張永旺的藍莓園裡採摘。
張永旺的這一畝半地,雖然是一片山地,但是地處村子水庫邊上,土質比較好。他曾種過玉米、花生、大姜等各種當地傳統農作物,收入最多也就兩三千元,從沒有超過一萬元的時候,而且管理也相對麻煩。圖為藍莓採摘區,張永旺的地就是在水庫邊上。
「俺村的青年張永現,在青島闖蕩多年,見多識廣,他種了不少藍莓,貨都發到了青島等城市,6年前一斤都賣到七八十元。」張永旺說,當時張永現也動員他加入合作社,一起發展藍莓種植,他算了算收入比種莊稼強,就買來苗子,決定試一試。圖為成熟待採摘的藍莓。
開始的時候,張永旺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覺得能夠比種莊稼強點就行了。栽植藍莓後,第三年才是盛果期,所以前兩年基本沒見到收益。圖為村民在張永旺的藍莓園裡採摘。
這時,有人說他,你當初還不如種莊稼了,每年都能收點糧食,賣不了錢,就自己吃了。種上藍莓後,這兩年沒收入,就是結了果子後,能不能換來錢,都是未知數。圖為藍莓園上空覆蓋著白色的網子,防止鳥類吃藍莓。
張永旺心想,種什麼都得有個時間,本村兄弟張永現種了幾年了,藍莓的市場價格都很好,盛果期後,一定不會錯。他按照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堅持不使用化肥,不打農藥,使用土雜肥和有機肥管理。圖為張永旺準備在土雜肥。
第三年盛果期後,當年就收入四萬多。張永旺說,跟著合作社種植藍莓比較省心,管理上有技術指導,藍莓果市場價回收,有時還高於市場價,根本就不愁銷路。如果栽種蘋果、桃子等,到了收穫期得天天想著賣出去,非常辛苦。圖為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收藍莓。
張永旺介紹說,看到收益比較可觀後,很多村民也都開始嘗試種植藍莓。如果管理好的話,每畝收3000多斤藍莓果,就按平均10元一斤算的話,也有三萬元收入。而且這兩年市場都不錯,開始上市的時候每斤在30多元左右,收入比較可觀。圖為合作社工作人員在包裝藍莓。
每年從6月中旬開始成熟上市,藍莓採摘期在40天左右。除了遊客親自上門採摘外,張永旺還僱了幾個人一起採摘藍莓。他不用到市場上去賣,直接從田間地頭送到合作社就行了。圖為收穫的藍莓。
張永旺說,跟著合作社種藍莓,省心省力。平時他還在合作社負責一些雜務,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算起來,這比拋家舍業的外出打工強多了。圖為村民們在採摘區運送藍莓。(圖文/明之)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關鍵詞 >> 藍莓,農業生產,經濟作物,農村農業,三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