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數據機構IDC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日本手機市場的出貨量。
具體到智慧型手機供應商,蘋果以43.7%的出貨量佔比拿下第一,具有絕對優勢,日本本土品牌夏普、富士、京瓷、索尼緊隨其後,共佔據近40%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風靡全球的中國手機品牌卻全軍覆沒,即便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第三的華為、小米,也無一上榜,統統被歸於「other」行列。
那麼,中國手機暢銷全球,為何卻在日本折戟沉沙?
日本消費者擁有極高的本土品牌忠誠度;
此前,World Brand Lab發布了一份《2020年亞洲消費者「國民品牌」忠誠度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日本消費者對自己國家的品牌有著很高的忠誠度。
在榜單中可以看到,在日本消費者最喜愛的10大品牌中,唯一入選的外國品牌只有亞馬遜,其他9大品牌,均為日本品牌,因此,日本以81%的忠誠度,在亞太13個地區中排名第一。
極高的本土品牌忠誠度,無形中讓市場建起了對本土品牌的保護,使得日本本土品牌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手機品牌想要在日本市場擴張十分困難,不僅產品要出色,還需要在品牌建設層面下功夫。
日本手機市場基本由運營商把控
眾所周知,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過渡運營商的時代,甚至大多數消費者對「合約機」嗤之以鼻。
但日本手機市場卻與中國手機市場的發展環境大相逕庭,日本運營商與手機品牌合作密切,甚至「合約機」更受消費者歡迎。
與中國早期的合約機套路相似,日本合約機的重點也在於「實惠」,消費者預存話費,運營商便會「免費」贈送一部手機。
不過,相比早期的中國合約機套路,日本運營商在套餐資費上更透明,因此,日本消費者也更喜歡購買「合約機」。
另外,因為運營商與手機廠商合作密切,日本運營商還會有針對性的對「贈送」的手機,重新定製系統,從而打造一個更封閉的系統,如此便能提高用戶的粘性。
正是由於日本手機市場基本由運營商把控,即便是華為、小米也難以有一番作為。
那麼,同樣是外國手機品牌,為什麼蘋果卻能成功打進日本手機市場?
中國手機品牌,與蘋果之間,最大的差距便是品牌影響力。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的手機市場,大多數消費者對品牌都有一定的追求,華為、小米在手機出貨量上雖然打敗了蘋果,但品牌影響力,卻遠遠不及iPhone。
不過,品牌影響力固然重要,但也並非銷量的決定性因素,例如三星手機,同樣沒有進入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TOP5。
iPhone在日本手機市場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高性價比」,以iPhone12為例。64GB版本iPhone12,在中國市場售價6299元,但在日本市場定價85800日元,約5383元人民幣。
不僅如此,即便是與日本本土手機品牌相比,iPhone手機也同樣具有價格優勢。再加上iPhone手機具有體驗穩定、使用壽命長、系統支持時間長的優勢,蘋果手機能夠拿下43.7%的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也不難理解。
在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基本被蘋果、日本本土品牌霸佔的情況下,中國手機品牌還有機會嗎?
在筆者看來,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但其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空間並未完全釋放,eMarketer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還只有56%。
鑑於國產手機品牌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上頗有經驗,且手機產品具有價廉物美的特點,未來在日本市場大展身手完全有可能。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文/有魚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